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培养基、分离材料2个方面5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以采集的中熟子实体的菌肉分离效果最好,采后到分离时间不宜超过24h,培养基以M1配方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牛肝菌栽培一直是食用菌生产领域的研究难点,适宜的栽培料是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保障。通过测定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丝长势和栽培过程中理化指标以及胞外酶活性,筛选该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菌丝体长势,初筛得到5种栽培料配方,分别为C1(杨木屑99%、生石灰1%)、C3(橡木屑99%、生石灰1%)、Y1(杨木屑50%、玉米芯24.5%、麦麸皮24.5%、生石灰1%)、Y2(杨木屑50%、玉米芯24.5%、棉籽壳24.5%、生石灰1%)、X2(橡木屑50%、玉米芯24.5%、棉籽壳24.5%、生石灰1%)。在栽培过程中,Y1和Y2栽培基质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在菌丝体生长时期均处于较高水平,且营养消耗速率快,Y2栽培基质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漆酶活性均较显著高于其他组。由此可见,Y2栽培料基质更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试验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  相似文献   

3.
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有益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于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人工栽培的覆土和草炭中分离、纯化出40株细菌,经液体发酵试验和平板试验检测这些菌株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3株细菌(编号为:T24、T34、C1)。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栽培的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为试材,观察其担孢子着生情况及细胞核数量,并以三轮杂交试验对其交配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内含有1个细胞核,53株单孢菌株按不同的交配型被分为4组,分别包含5、25、4、19个菌株,说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属于四极性交配系统,交配型受双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5.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4,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无机盐为KH2PO4+ MgSO4·7H2O.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生态调查中,笔者从未发现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和任何树木根系形成外生菌根的结构。为了进一步证实暗褐网柄牛肝菌是否为外生菌根菌,在温室条件下,用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种和液体种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和栲树(Castanopsis sp.)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后,思茅松一、二级侧根及吸收根表面上,均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缠绕生长;菌丝有锁状联合,但是并没有菌丝套和哈氏网发育的迹象。接种10个月后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也缠绕在栲树根的表面,有发达的菌索;菌丝有锁状联合,呈结晶体状,但没有任何菌根结构形成。在同样的温室条件下,思茅松和印度块菌形成了典型的外生菌根。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在室内接种条件下也不能与思茅松和栲树形成外生菌根。因此,暗褐网柄牛肝菌可能不是一种外生菌根菌。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10个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土样为试材,调查发生地的生境及出菇情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研究土壤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海拔范围在613~1 370 m,东经100°05'~101°32',北纬21°40'~25°03';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较好的是嘎栋的凤凰木树下,每3 m2≥1个,其次是临沧幸福镇的枇杷树下,每4 m2≥1,出菇较差的是打洛的桃树下,每40 m2≥1;凤凰木树根上较易感染牛肝菌菌丝并形成菌腔虫瘿,菌腔虫瘿量与牛肝菌的发生量成正比关系;土壤肥力综合排名得分为幸福镇东风星火山(低)试验基地振东果林农场嘎栋景洪勐养打洛资源圃星火山(高),幸福镇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第1位,出菇也较多,表明土壤的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33份暗褐网柄牛肝菌样品为试材,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暗褐网柄牛肝菌商业菌株鉴定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5个SSR标记中有5个标记在供试样品中表现出多态性,每个标记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3.20个,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0.76,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0.4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9时,供试材料可被分为11个类群,对应11种多位点分子表型,与样品的来源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多位点分子表型构建了供试材料的SSR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暗褐网柄牛肝菌母种配方,合理利用松针资源,以暗褐网柄牛肝菌为试验材料,松针浸出物为主要添加物之一,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筛选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松针浸出液25 g·L-1、葡萄糖10 g·L-1、马铃薯100 g·L-1、蛋白胨2 g·L-1、琼脂粉16 g·...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四川两省9个采样地共收集31个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株,分别利用固体、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对其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通过酶谱聚类分析研究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共检出10个酯酶同工酶条带、21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5条同工酶条带;液体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1个同工酶条带、23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6条同工酶条带;2种培养方式下所有菌株均检出一条相对迁移率R_f=0.13、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kDa的同工酶条带;不同培养方式相同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差异。在遗传距离为0.220时,固体培养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为9类,液体培养的聚为7类;在遗传距离为0.300时,2种培养方式的酶谱均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暗褐网柄牛肝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种质资源保护、优良菌株筛选和种性鉴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景洪野生暗褐网柄牛肝茵出菇地和不出菇地的土壤成分进行了检测,用Fisher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除了pH值和速效钾有差异外,出菇地和不出菇地的其他土壤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继代次数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继代次数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种活性的影响,选取生产上优良性状发生退化的栽培菌株11023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及继代2次,5次,8次后菌种的各项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出菇性状.结果显示,随着继代次数增加,菌丝长势减弱,菌落生长速率降低,菌落颜色变浅,菌落边缘整齐度降低;淀粉酶分泌能力减弱;出菇率和单菇重均减小,抗杂能力减弱.推断菌株11023继代次数不宜超过2代.  相似文献   

13.
塑料大棚高品质番茄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鹤  王铁臣  徐进  苏铁  祝宁  侯爽 《蔬菜》2020,(11):67-70
为加强高品质农产品的供给,筛选番茄高品质品种,选择较受欢迎的5个中果型番茄品种和5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从番茄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植株长势及产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果型番茄品种“绝粉702”和樱桃番茄品种“维纳斯”在果实品质、植株长势以及产量等方面表现好于其他品种,其中“绝粉70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4%,667 m2产量为5 368.32 kg;“维纳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3%,667 m2产量为3 035.36 kg,均可作为无土栽培高品质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14.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于房山地区栽培的耐高温平菇菌株,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袋料栽培比较试验,对10个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秋4号菌株菌丝长速快,菇体美观,生物学效率最高,达38.82%,整体表现良好,建议在房山区高温季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吕玉珍  张爽 《北方园艺》2011,(21):157-159
以黑龙江地区畅销的主要栽培菌种黑29为对照,研究了产自黑龙江山区柞栎木上经筛选获得的黑木耳野生LY58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8℃、pH 7.0;产量为(45±5)g/袋,生物学效率为95.4,其各方面性状皆优于对照菌株黑29,可用于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袋料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