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宁德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特色.提出了开发宁德市生态旅游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千岛湖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特色,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千岛湖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通过深入分析影响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主导因子和相互关系,按其支配关系构成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以此评价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以安徽地理景观和森林生态景观特色为基础,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功能、分布格局,提出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保护区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保护区及其周边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生态旅游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0.49分,达到一级标准,具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绥阳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发展绥阳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回顾了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的概念与实践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认识,分析了森林旅游、 生态旅游及森林生态旅游三者的差别及相互关系,总结了现阶段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中存在的在实践和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森林生态旅游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把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生态的理解促进旅游,通过旅游增长生态方面的知识的活动,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软冒险”。国外对生态旅游的理解是并不一定要去条件艰苦的地方野营,而是相对的回归自然,住还是要住在城市或条件好的地方,所以被称为“软冒险”。生态旅游是一种层次高、环境影响敏感的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专门观光;2)不仅观光,还要为环保做贡献;3)专项旅游,如观鸟、登山旅游、观光农业等。比如九宫山、三峡以及鄂西北的神农架等地的自然保护区都是好去处。另外,很多社会团体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现状,从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角度,提出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设,使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理论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原则设立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由 3个核心指标、7个辅助指标组成。用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对某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这套指标体系可实现对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 ,达到规范企业经营管理 ,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贵阳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地处贵阳市西北部,跨白云、金阳两区,属贵阳市郊区范围。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文章对贵阳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分析了公园旅游市场条件,提出了公园可持续开展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抚顺市森林资源分布现状与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抚顺市森林结构存在天然林逐渐减少、林种比例相对失衡、林龄结构比例不合理、树种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森林资源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针对传统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而提出的。要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 ,首先必须界定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及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范围 ,同时要明确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作用及研究重点 ,最后 ,还应加快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在国内不断加深 ,但其基本理论框架尚处于探索阶段 ,其研究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还是主流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 ,还存在一些争议。通过对经济学派基本脉络的把握、经济人假设的讨论及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的分析 ,研究了森林资源功能与效用问题及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为我国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种资源的价值是由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边际价值所确定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森林资源具有稳定人类生存的价值(Madhusudan,Bhatarai,1999),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类别。  相似文献   

17.
林业苗圃杂草种群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苗圃地的杂草种群结构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的覆盖物、不同的时期杂草种群的结构有所差异;苗圃杂草种群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遵循S型曲线的变化规律;杂草种群个体数量的高发生期在10 d左右,一般在6月中旬大量发生;播下林木种子后,立即施用除草剂,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种群,缩短杂草的大量发生期限。  相似文献   

18.
林分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分的空间结构分析是建立在相邻木空间关系基础上的原则,提出了最佳空间结构单元及其参数.用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角尺度等三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它们是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描述一般森林资源动态过程的基础上,定义了数据更新。阐述了非最小单位数据更新的两种模式,并为FRMII(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软件系统的“数据更新”模块,选择了数据更新方案。重点分析了最小单位森林资源状态因子及其变化规律,提出并实现了数据更新算法。  相似文献   

20.
Repeated biomass harvesting for human livelihood needs can 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orest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Such impacts have often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distance to villages and their size, but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villages in relation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Focussing on the issues around communities’ impacts on the forest, this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how resource extraction by two Buffer Zone villages in Nepal's Bardia National Park affects forest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Tree density, basal area,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species richness, two diversity indices and disturbance indices were recorded in 108 plots in 12 transects, from March till May 2005, within the park along the village boundaries, where resource extraction occurs, and in the core park area which is isolated from human disturbance. Forest subject to resource extraction had a lower density of trees, smaller DBH and lower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Forest disturbance declined with distance from the villages but the two villages differed widely in their impact on the forest. Resource use was more intensive in Shivapur village and percentage of trees lopped, average lopping intensity and numbers of dung pil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wa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access to Buffer Zone community Forest for Shivapur households. Interviews with villagers suggested that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in species availability compared to 5 years ago. Households also underestimated the impact of their resource extraction, which may prevent them from changing their behaviour to benefit conservation. It is clear that understanding rural communities’ needs, their framing of resource extraction and utilisation, and dependence on forest resources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long term conser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