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辽育白牛是以夏洛莱牛为父本,以辽宁本地黄牛为母本级进杂交后在第4代的杂交群中选择优秀个体进行横交和有计划选育,形成了含本地黄牛血统6.25%、夏洛莱牛血统93.75%遗传组成的稳定群体,该群体抗逆性强,适应当地饲养条件,是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肉牛新品种~([1])。辽宁省内的肉牛饲养品种主要以辽育白牛为主,但体重评估一直沿用黄牛的体重评估方法即约翰逊公式:体重  相似文献   

2.
清真牛肉是宁夏现代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宁夏以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安格斯等国外良种牛为主推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的后代群体。为了探讨不同杂交牛肉品质遗传改良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杂交育肥牛和不同营养水平育肥牛肉食用品质的分析,旨在为宁夏肉牛新品种(系)培育提供参考依据,为同类地区肉牛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宁夏以引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等国外良种牛为主推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的后代群体。为了探讨杂交牛肉品质遗传改良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品种杂交牛和不同营养水平育肥牛主要营养组分测试分析,旨在为培育宁夏肉牛新品种(系)提供参考,为同类  相似文献   

4.
以98头南德温杂交肉牛血样为材料,随机抽样构建混合DNA池,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和直接测序法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0(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0,GDF10)基因的序列变异,研究分析GDF10基因的多态性.采用SHEsis和PHASE软件对GDF10基因多态位点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基因多态位点和单倍型组合与体尺性状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南德温杂交肉牛GDF10基因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1113(G/A)、9569(G/A)和9628(G/A);关联分析表明,南德温杂交肉牛GDF10基因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型与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单倍型分析后在群体中发现8种单倍型组合,其中AAA、GGA与南德温杂交肉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显著相关(P<0.05).由此推断,南德温杂交肉牛GDF10基因3个多态位点和2个单倍型组合与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肉牛生产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为肉牛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数十年来,家畜的生产能力有着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发展国家中,多类畜禽中所发生的改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遗传的改进。在家禽、猪及乳牛的许多群体中,一般每年遗传收益约为1%,在肉牛及绵羊中则较低。这些相当迅速的遗传改变速率是由于三个主要原因造成的:即群体内选择提高的效果;群体间增加了基因交换数量,以及增多了在杂交育种体系中对杂交优势的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6.
云南肉牛BMY和婆罗门牛公牛育种值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云南省肉牛与牧草研究中心杂交选育的热带亚热带肉牛BMY和纯种婆罗门(Brahman,简称B)的资料,配合动物模型,应用MTDFREML软件估计了2000~2003年每头公牛的EBV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并依据年度均值作出遗传趋势,为选种和遗传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黄牛资源丰富,地方品种多达52个,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细嫩等优点,是全国各地肉牛生产的主体,但与国外引进肉牛品种相比还存在一些缺陷;加快黄牛肉用遗传改良,是发展我国现代肉牛产业的基础。针对国内许多地方在黄牛改良和肉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工作缺陷,本文在客观评价中国黄牛资源和肉牛引进品种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处理好保种选育与杂交改良的关系,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环节管理,加速肉牛遗传改良进程,并从明确改良计划和主攻目标、保护利用好本地牛种资源、做好选种选配和配合力测定工作、加强引进品种及其杂交后代选育等4个技术环节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全国各地肉牛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也开始将产业重点向肉牛养殖业调整。对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肉牛品种、饲养管理、产业发展和肉牛交易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该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肉牛品种改良方案。该方案分为2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为基础母牛安格斯化:利用红安格斯牛作为父本,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实现基础母牛群体安格斯化;第2阶段为两品种轮回杂交:选用另一专门化肉牛品种与红安格斯牛为主要父本品种,开展两品种轮回杂交,建立优质肉牛高效繁育技术体系。通过制定该技术方案,以期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开展黄牛改良和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对宁夏六盘山区肉牛杂交改良群体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为宁夏肉牛杂交改良选育提供理论基础。采用PCR-RFLP对该群体110头个体MSTN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扩增出1346 bp的目的片段,其PCR产物被限制性内切酶DraⅠ消化后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2种基因型:AT和TT,其中AT基因型频率为0.0545,TT基因型频率为0.9455;T为优势等位基因,TT基因型为优势等位基因。因此,宁夏六盘山区的肉牛杂交改良群体MSTN基因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旨在鉴定固原黄牛是相对独立的肉牛遗传资源,进一步描述其生长发育规律,为固原黄牛肉用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历史文献和调查研究分析固原黄牛的演变历史;使用GGP Bovine 100K基因芯片检测和公共数据库中下载包括固原黄牛在内共计13个品种、337个个体全基因组遗传变异数据,通过多维标度分析和构建邻接法系统发育树,分析固原黄牛遗传背景;以红安格斯牛×固原黄牛杂交牛为对照群体,测定与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固原黄牛的体重、体尺、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表型数据,参照《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公开发表的秦川牛和蒙古牛的表型数据,从表型描述挖掘固原黄牛相关指标的群体规律。结果表明,固原黄牛是固原本土黄牛与周边蒙古牛和秦川牛相互影响,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体型外貌一致的独特类群;现存固原黄牛群体在遗传结构上与邻近的秦川牛和晋南牛遗传关系较近,是相对独立的资源群体;与固原黄牛青年母牛相比较,固原黄牛成年母牛体躯指数提升了9.57%;用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后,固原黄牛杂交牛母牛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分别提升了11.59%、12.70%,固原黄牛杂交牛公牛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分别提升了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