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侯文 《河北农业》2005,(1):22-22
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农大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已经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2.
治愚 《今日农村》2006,(3):25-25
艾霜是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防治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作物病害。1.作用特点作用机理独特,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艾霜在应用中具有如下特点:①高效低毒,能迅速被植物吸收,而对蜜蜂及野生生物较安全。②粘着性好,药效稳定持久。③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农大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已经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防治问题。1. 作用特点作用机理独特,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目前农作物上霜霉病、疫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现状,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出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在2004年7月中旬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5.
河南霜霉菌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河南高梁霜指霉菌新组合1种;霜霉菌新记录12种,其中单轴霜霉菌2种,假霉霉菌1种,霜霉菌9种,它们寄生于17科、41属、55种寄主植物上。  相似文献   

6.
欢迎订阅     
《北京农业》2004,(8):42-42
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农大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在7月中旬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1.作用特点作用机理独特,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提取法获得大蒜(Allium sativum)、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两种植物粗提物,并就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的抑菌效果及其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蒜和阴香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5.89%和95.39%,对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5.72%和87.34%;在一定pH和温度范围内,大蒜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的抑菌效果不受pH和温度的影响,阴香粗提物适宜抑菌pH为9,适宜  相似文献   

8.
正1.商品名:氰霜唑、科佳。2.主要剂型:10%悬浮剂,40%颗粒剂。3.毒性:低毒。4.作用机理:氰霜唑是氰基咪唑类杀菌剂,对卵菌纲病原菌如疫霉菌、霜霉菌、假霜霉菌、腐霉菌等具有很高的活性,能阻碍病原菌在各个生育阶段的发育,属超级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有效成分与植物病原菌细胞线粒体内膜的结合,阻碍膜内电子传递,干扰能量供应,从而起到杀灭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植物源抗菌物质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对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根茎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提取物(萃)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的离体与活体抗菌活性,并用提(萃)取物处理荔枝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598.10、662.86和1147.31 ?g·ml-1,用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溶液处理,荔枝果实接种感病率明显降低, 并且上述提(萃)取物具有防治荔枝贮藏病害发生和延缓主要品质性状劣变的作用。【结论】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明显的离体和活体抗菌活性,对荔枝果实具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植物霜霉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寄生于宁夏545中经济植物上的霜霉菌5属,包括种成或分化型38个,并发现了香薷霜霉菌PeronosporaelshltziaeLiuetPai(1985)的卵孢子阶段和5个国内新纪录种及分化型,即:紫苏霜力Peronosporaperillae,尤氐霜霉菌P.uljanischevii,粉霜霉菌滨藜分化型P.farinosaf.sp.atriplex,寄生霜霉菌离子芥分化型Parasitic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05,(3):59-59
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农大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一艾霜已经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村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12.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烯酰吗啉用于防治该病害。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 对2009要2012 年采自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区的115 个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值(EC50 值结 果表明院各菌株的EC50值介于0.0977~0.2226 g/mL 之间,平均为0.1702,0.0026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 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28 倍;所有菌株的EC50值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无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中国东北霜霉菌一新记录种:大戟霜霉菌PeronosporaeuphorbiaeFuck.,其寄主植物铁苋菜AclyphaanstralisL.为霜霉菌属的世界新记录寄主,研究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巴核桃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干粉)/ml溶剂处理后5 d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是巴核桃、大杨柳和甘草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87.72%、87.20%;对芒果炭疽病菌抑菌活性较好的是水茄提取物,其抑菌率为69.74%.  相似文献   

15.
荔枝霜疫霉的生防菌株与化学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2、解淀粉链芽孢杆菌TB2和枯草芽孢杆菌TL2菌株对荔枝霜疫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8cfu.mL-1的TB2和BS-2菌液对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3.34%和79.29%;化学农药烯酰吗啉对荔枝霜疫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1.70和0.84μg.mL-1.  相似文献   

16.
17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果树病害防治的植物源抑菌物质,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17种植物的提取物,并用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丁香(Syringa aramaticum)、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细辛(Asarum sieboldii)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为100%,1 mg/mL浓度处理抑菌率则分别为60.68%、51.88%、15.64%,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花椒(Pricklyash Peel)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达60%以上;5 mg/mL浓度处理花椒、黄连、黄柏、细辛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抑制率都在60%以上,而花椒的抑制率最高,达73.08%。不同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受温度和pH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荔枝水果保鲜剂和植物源复配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丁香、黄柏、细辛、苦参和花椒等5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利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法探讨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丁香、黄柏和细辛在提取物浓度5.000 mg/mL下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0%,苦参和花椒的抑菌率分别为83.00%和74.00%.丁香、细辛、黄柏、苦参和花椒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中浓度(EC50)分别为0.30、0.51、0.58、1.21和1.48 mg/mL.在1:1 (V/V)的配比下,苦参与花椒乙醇提取物的复配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增效比率(SR)最高,为4.59,表现为增效作用;丁香+黄柏、丁香+细辛和黄柏+细辛复配物的SR则在0.5~1.5,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丁香、黄柏、细辛、苦参和花椒等5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复配物对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增效或相加作用.在抑菌复配剂配伍时,可从降低成本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角度考虑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丁子香酚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对辣椒疫霉菌有抑制作用的安全性药剂,在室内比较了丁子香酚和甲霜.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辣椒疫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0.0851和23.8451μg/mL。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能同时检测人参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等6种疫霉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期为病害的发生预测和早期诊断技术提供依据。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根据恶疫霉菌等疫霉菌属的6个种共有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筛选特异性引物,并对引物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应用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到了1对用于检测疫霉属6种病菌的常规PCR特异性引物YB-00394F/YB-00394R,采用优化的PCR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扩增,筛选到的特异引物分别从疫霉属的6个种中扩增出386 bp大小的条带,而其他非疫霉属真菌无扩增条带。常规PCR法对人参恶疫霉菌基因组DNA检测的灵敏度为100 fg/μL,应用PCR方法成功快速的在62份植物样本和95份土壤样本中检测到了目标疫霉病菌。建立的常规PCR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6种疫霉属的真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汇录了作者收集的甘肃省22种霜霉菌。其中2个新种(已另文发表),即:寄生于藜科植物甜菜(Beta vulgaris L.)上的甜菜盘梗霜霉菌(Bremia betae Bai et Cheng sp.nov.)和寄生于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arvensis L.)上的薄荷霜霉菌(Peronospora menthae Cheng et Bai sp.nov.)。10个省内新记录种。对新种做了较详尽的形态描述,省内新记录种和省内已经报道过的种,仅分别将种名和寄主名列出。对近年来省内外其他学者报道的甘肃省霜霉菌新种共3种,我们还未采集到标本,也收录在文末附录内。至此,甘肃省共有霜霉菌2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