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GIS支持下的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根据河南省烟草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各烟草种植区进行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用特尔菲法进行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从气候、土壤、地形条件3个方面确定了17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生态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各隶属度函数,并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烟草种植区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状况图。【结果】河南省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2%;南部、中部的部分地区为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9%;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次适宜区,这部分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54%。【结论】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GIS技术有效的整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河南省烤烟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烤烟生态适宜性都在中等程度以上,计算出的适宜性分布区域与实际生产水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
作物生态适宜性变权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了400多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因子的限制原理,在生态因子的稀缺性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变动赋权原理和方法,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的不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作物-地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作物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产区划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基于气象、土壤、地形数据,构建适宜山地环境的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和方法。方法 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遴选18个生态指标构成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作物模型法构建,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生态效应,其他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分数值型和概念型分别构建。各因子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和适宜性函数构建玉米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适宜性评价模型及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的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山区耕地的立体分布特点,运用ArcGIS工具综合耕地利用、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划分评价单元,经GIS的插值处理、统计分析,获得各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进而运用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寻甸县,全县耕地共划分为8 415个评价单元,其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4个方面适宜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比58%、86%、42%、90%。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4%、50.6%,主要分布在中-东南部低中山丘陵区,中北部金沙江河谷,西部河谷槽区也有小范围的分布;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9.4%和4.6%,主要零星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而在西北部相对集中。结论 评价方法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山区耕地立体分布特点,研究区适宜性区划呈碎片状分布,分布情况与区域生产情况基本相符,气候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建立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很高,综合评价指数为0.895 3。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物-地理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400多种作物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0多个基本指标因子,建立起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生态因子相对距离和综合生态相对距离计算方法.对11个地区、8种作物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建立的生态距离概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广适性,能够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作物对各地区的生态适宜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平河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实际情况,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面积适宜性、生态脆弱性和人类威胁七项指标,运用AHP法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并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71 9,表明平河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良好,保护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7.
张琰  张淼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145-148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程度等7项指标,建立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为0.8523,表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CEI),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422,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 保护价值较高.此外,还就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学者在耕地作物适宜性评价作物选择、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指数计算与分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应重点选择区域优势农作物开展耕地作物适宜性评价,推进基于农作物生长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加强定量和定性指标不同组合权重确定方法研究,强化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耕地作物适宜性评价成果关联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杭州市山核桃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核桃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 GIS 技术、模糊数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市山核桃种植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首先采用特尔菲法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3个方面选取生态因子,建立杭州市山核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各生态因子对山核桃生长与品质的影响建立隶属函数,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市山核桃最适宜栽培面积占评价区域的30.54%,适宜栽培面积占46.52%,不适宜栽培面积占22.94%。该研究运用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与目前杭州市山核桃种植区的分布大体一致,较之传统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评价周期短、评价结果更加精确、更有利于小区域范围内生态适宜性评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作物区域试验的目的就是要鉴定作物新品种(系)的生产潜力、稳产性及区域适应性,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的项目繁多,但试验结果往往是对参试品系产量进行排名,其他性状进行描述,缺乏一种能代表品系综合性状表现的总成绩。本研究把熵权法引入小麦区域试验,建立了小麦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为参试材料综合性状表现,准则层包括田间记载性状、籽粒性状和产量性状,指标层有16个指标构成。通过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和转化值,进而计算出各指标的分数值,分数值代表了一个品系在区域试验中的综合表现,可用于参试品种(系)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熵权法引入小麦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系)的评价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生产特性,指导其生产应用,利用2013—2014年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通过变异系数、Shukla方差分析和高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贵丰优785及对照品种(中优1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增产潜力,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稳产性好,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李晓刚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191-195,198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陕西省商洛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典型能值指标,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商洛市生产效率和开发程度较低,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但是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开发潜力,因此,应增加农业系统的能值投入。  相似文献   

14.
DTOPSIS法综合评价黄淮小麦新品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TOPSIS法对参加2007~2008年度河南省冬小麦新品种区试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并能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13个参试品种中,周9811、许科316、周麦18的C值最高,也就是说3个品种在河南地区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综合性状优良,并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同时讨论了DTOPSIS法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 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 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 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 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 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 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 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相似文献   

16.
陈雅芝 《农学学报》2013,3(12):60-63
为确定吉林省各市玉米机械化生产主导模式,提高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出玉米生产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农民购买能力、机械化水平及自然条件等5个因素是进行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划分的主要因素,并选取玉米产量、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丘陵山区所占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区域分类,将吉林省划分为3个区域。在分析各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各区域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的多年气候资料,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区评述。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2)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3)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提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是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广西南宁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广西南宁种植的生态适应性和综合表现,以充分发挥郑单958的生产潜力,特引进郑单958与当地主栽品种迪卡007、正大619和正大99A12在南宁进行春、夏、秋季及不同密度种植对比试验,调查其全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郑单958全生育期<正大99A12<正大619<迪卡007,夏播生育期...  相似文献   

19.
对广元市7县(区)1954~2007年主要农作物单产进行分析,计算水稻、玉米单产风险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并依据气象产量的减产率界定灾年,分析各县区不同灾害年型减产率和综合风险指数的地域分布规律,并以总体变异系数为依据,参考历年平均减产率和欠年减产率,采用逐步聚类法对不同作物进行风险分区,为调整种植结构、趋利避害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