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肺脏中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猪肺脏中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经SPF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并经属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鉴定,从54例猪肺脏中分离出5株鹦鹉衣原体。其中40例病变肺中分离出3株,14例无明显病变肺中分离出2株。5株衣原体均从小猪肺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
牛源鲍曼不动杆菌属于机会性致病细菌,不仅感染动物,还可通过接触传播感染人,引起严重的医源性感染。为了预防人畜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鉴定了海南省东方市某牛场病死牛致病菌,深入探究该牛场牛病死具体原因,对该患病牛肺脏组织进行采集,分离纯化致病菌株,通过16S rDNA及生化鉴定等方法确定致病菌遗传背景,同时测定该致病菌对6周龄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及其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株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8%;对实验小鼠体致病力强,对半数致死量为8.89×107 CFU·mL?1;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羧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病原性真菌和非病原性真菌基因组编码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用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结合人工二次筛选的方法确定了四种真菌基因组编码的多种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并用SignalP来判断细胞壁降解酶能否被分泌到细胞外.结果表明病原性真菌和非病原性真菌基因组编码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E3(endoglucanase Ⅱ)仅由病原性真菌基因组编码,而且能够被分泌到细胞外,可能与病原性真菌对植物的致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橡胶[Hevea brasiliensis(H.B.K.)Muell.-Arg.]林土壤和根系(根际和根表)广谱病原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以海南(儋州、万宁和乐东)和西双版纳(景洪、勐仑和勐满)地区健康橡胶林的土壤、根际和根表为材料,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橡胶林病原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外生菌根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和生长速率法(复筛)测定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抑制效果较好的生防菌进行生长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彩色豆马勃Pt01在初筛试验中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为40.1%~49.7%,在复筛试验中抑菌率为78.5%~91.8%,抑菌作用整体高于其他外生菌根真菌。条件优化后发现,Pt01在28℃、p H值为7.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钾时生长最好;其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0℃,初始p H值为6.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时间为5 d,转速对不同病原真菌抑菌率各有不同影响,需要单独考虑最佳转速。彩色豆马勃菌株Pt01对5种受试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优化其生长和发酵条件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4种花卉青枯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广东省发生的美人蕉、姜花、黄穗和百日草4种花卉青枯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通过病菌形态观察、染色试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以及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花卉青枯病病原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这4种花卉的青枯病均为国内首次报道,且这4种花卉均为茄科劳尔氏菌R.solanacearum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7.
大丽轮枝菌在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9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对16个品种的抗、感反应,可以将大丽轮枝苗 发为落叶型和非常叶型两个基本类群。在落叶型类群中,根据8个落叶型菌株在R02、R04、R05、R06、R08、R09、R11、R14等8个陆地棉品种上的综合抗、感表现首次将分为强致病力(XS4为代表)、中等偏强致病力(T9为代表)和中等致病力(VD8为代表)3类。通过对R05、R06、R08、R09、R11、R14等品种的抗病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区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是否由同一种致病菌引起的,以两个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病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两个产地萼端黑斑病的致病种类,为该病害的防控奠定前期基础。【方法】 采用划线培养法培养菌丝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基因组DNA提取,18S菌保守序列PCR扩增和3 730测序进行萼端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鉴定。【结果】 确定是单一菌还是混合菌,并对优势或主导病原菌菌群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论】 两个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的致病菌为单一菌,并且都是链格孢属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变异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人工感染猪体内分布规律.把5只35日龄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阴性的仔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变异性PRRSV( FJ06A株)人工感染组(3只)、同居感染组(1只)和对照组(1只).记录各组猪的临床表现,并于攻毒后14 d屠宰,采集每只猪的心、肝、肺、脾、肾、胰、颌...  相似文献   

11.
孙档敏  冀营光  郭淑娟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13-16915
[目的]研究小单孢菌属X46马唐致病菌的筛选方法及致病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高氏I号培养基从马唐、稗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株马唐致病菌X46,对其最优化产毒素条件进行测定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经鉴定,马唐致病菌X46为小单孢菌属;其最优化培养条件为:在高氏I号培养液中,300ml三角瓶装液量30ml,初始pH值6.0~6.5,采用10%接种量,180r/min28℃发酵120h即可使毒素产生量最大。该菌对玉米、番茄和黄豆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对小麦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黄瓜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结论]X46是一株具有开发为中国北方用生物除草剂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烟草青枯菌全基因组范围内发掘致病性相关基因,采用电转化法构建了一个EzTn5转座子介导的烟草青枯菌TXLLJ14-3菌株插入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包含1.2万个突变子,经烟草上的致病性检测,共得到216个无致病力或弱致病力突变菌株。利用TAIL-PCR扩增获得其中15个无致病力烟草青枯菌的Tn5侧翼序列,并对其插入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个突变菌株的插入位点分别位于核苷酸水解酶、糖基转移酶、转座酶和合成酶等具有不同功能的基因上,这些基因受到干扰或破坏后,可能会抑制致病相关物质的表达或分泌,或者诱导烟草对病原菌产生抗性,从而表现出无致病力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无菌采取病死孔雀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动物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至少携带有papC、iucD、tsh、irp2、iss5种毒力基因,具有高致病性,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死性。  相似文献   

14.
镰刀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几乎所有的镰刀菌都会产生真菌毒素,其毒素种类多、毒性强,一方面可以作为致病因子之一参与镰刀菌的致病过程,另一方面可污染粮食和饲料,进而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相关病症。已有研究表明,镰刀菌侵染植物后产生的不同种类真菌毒素不仅毒害植物细胞,引起植物组织的坏死,还会加速病原菌的侵染;同时,针对病原菌产生的毒素,植物会激活防御酶并启动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将致病毒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并转运到胞外,或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直接抑制病原菌毒素的生物合成。为全面解析镰刀菌毒素在病原菌侵染植物中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该文综述了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种类、毒性机理以及毒素在植物和病原菌互作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植物对真菌毒素的防御反应策略,以期为镰刀菌毒素致病机制和病原菌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丰水梨贮期病原菌种类及侵染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丰水梨为试材,研究其贮藏期间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经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共得到8种病原菌,对其进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该8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引起丰水梨采后腐烂的优势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和粉红黏帚霉(Gliocladium roseum)。  相似文献   

16.
以亚华15品种甜椒为试材,对甜椒贮藏过程中病原菌的种类、存在部位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椒贮藏前的主要潜伏侵染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果蒂带菌率最高;贮藏期引起果蒂和果柄腐烂的主要致腐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和辣椒软腐病菌,主要引起果肉和果蒂发病,同时盘长孢状刺盘孢也能够引起果蒂和果肉腐烂;贮藏前的表面消毒处理可以降低贮藏期的病害发生率和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7.
荧光假单孢细菌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导致松萎蔫的病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混合物、致病细菌鞭毛蛋白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混合物接种黑松导致的松树萎蔫的病状与野生松材线虫导致松树萎蔫的病状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为:(1)经培养的致病荧光假单孢菌GcM5-1A菌株的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接种导致的黑松的病状变化趋势与松材线虫致死的黑松病状是一致的;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AM2C混合物不能使黑松发病;(2)致病细菌GcM5-1A无细胞滤液和野生松材线虫导致的黑松病状和病程天数无显著差异;(3)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的黑松病程显著长于接种野生松材线虫的黑松.结果可以用松萎蔫病是松材线虫和其携带的细菌的复合侵染病害的假说和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细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的论点来解释,说明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无细胞滤液是松萎蔫病致病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原真菌产漆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中筛选具有漆酶活性的病原菌,对相对酶活力较高的菌株进行漆酶致病力测定,为深入研究漆酶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病菌的扩展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为底物,通过平板显色反应筛选得到产漆酶的病原菌,同时利用苯胺蓝(Azure-B)脱色法确定目标菌株降解木质素作用,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在420 nm下测定漆酶活性,最后利用组织病理学分析漆酶对病原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从20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中筛选得到10种产漆酶的病原菌,且均具有降解木质素的作用,对其中6种颜色变化不同的病原菌进行漆酶活力测定,发现玉米大斑病菌的胞内漆酶活力最高,为18.984 U?mL-1,小孢拟盘多毛孢的胞外漆酶活力最高,为0.919 U?mL-1。致病力测定表明,在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过程中,漆酶可以氧化玉米叶片并能够促进病原菌在寄主组织中的扩散。【结论】在产漆酶的植物病原真菌中,漆酶大多以胞内酶形式存在,并具有降解木质素的作用,漆酶可以促进玉米大斑病菌在寄主组织中扩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患鸡眼部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探讨引起贵妃鸡眼炎的主要致病菌类型,筛选出敏感抗生素药物。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贵妃鸡眼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抗生素中的舒普深,阿奇霉素和菌必治等9种药物为治疗贵妃鸡眼炎的首选药物,据此提出有效防治措施,为贵妃鸡的集约化养殖提供参考,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春夏季养殖罗非鱼体内食源性致病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预警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008年2~7月广东省不同区域罗非鱼养殖场为调查对象,定期采样分析罗非鱼体内及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春季罗非鱼养殖环境中共鉴定出8种致病菌,鱼体内共鉴定出6种致病菌;夏季罗非鱼养殖环境中共鉴定出13种致病菌,鱼体内共鉴定出12种致病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是养殖罗非鱼体内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夏季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与数量多于春季。[结论]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与养殖区域、水温及溶氧量等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