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148.5g/hm~2、198g/hm~2和247.5g/hm~2处理2次药后10d的防效分别为77.57%、81.46%和83.27%;供试药剂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198g/hm~2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春雷霉素水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效相当,表明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40%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其中第2次药后45 d,40%噻唑锌悬浮剂制剂50 g处理的防效达64.2%,与对照药剂20%噻森铜悬浮剂100 g的防效相当,而70 g和90 g制剂的防效都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控制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危害,于2016年选用噻唑锌、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喹啉铜、噻菌铜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效,以噻菌铜最佳,宁南霉素较好,喹啉铜与春雷霉素次之,噻唑锌相对一般;同时这5种药剂均对桃树生长及周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张勇  毛建红  姜龙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00-2201
分别选用 20%噻唑锌悬浮剂、50%嘧酯·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 3 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开展防治试验,并对比了 1 次用药和2次用药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3种药剂防效差异显著,防效大小依次为20%噻唑锌>20%噻菌铜>50%嘧酯·噻唑锌;2次用药防效明显好于 1次用药,667 m2用 20%噻唑锌120 g 连续防治2次效果最佳,防效可达71.4%。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稻区防治白叶枯病药剂筛选试验与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南方稻区常发流行病害,筛选出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对于有效防控病害流行、确保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几年来在浙江、江西、广东、江苏、安徽等5省联合试验,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达85.4%~90.7%,与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相当,每667 m2使用量100~125 mL,一般发病田块施药1次,重病田连续防治2次,基本可控制病情发生。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为三唑类药剂,具有保护和内吸作用,防治效果好,使用安全,已成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防治主推药剂,生产上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条斑病是浙南地区晚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晚稻产量。为了探索有效控制该病的化学防治药剂,2017年在连作晚稻上进行了20%噻唑锌悬浮剂及其复配剂等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噻唑锌悬浮剂及其复配剂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防效均达80%以上,是当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在水稻纹枯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各施药1次,第1次施药后10 d用药量900 mL/hm2、1 125 mL/hm2的病指防效分别为69.78%、75.82%,第2次施药后22 d分别为91.07%、92.20%,其防效和增产率均优于常用药剂处理区,推荐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高效低毒药剂,特开展了几种杀菌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6%春雷霉素水剂50 mL、20%春雷·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 g或40 g、26%稻酰·醚菌酯悬浮剂70 mL,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44 d的防效均在80%左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这几种药剂可在水稻生产中作为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8种常用杀菌剂对沃柑溃疡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57.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50倍液、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液,且防效均达到79%以上,对沃柑生产安全,是防治沃柑溃疡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4%春雷霉素水剂和0.15%四霉素水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叶瘟发生初期和破口期分别以每亩施用60 mL的0.15%四霉素水剂防治效果最好, 药后30 d防效可达83.12%, 其次是0.15%四霉素水剂50 mL,药后30 d防效为81.52%,平均防效为82.32%。另外,4%春雷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也比较明显,4%春雷霉素水剂50 mL和45 mL药后30 d的防效分别为77.42%和77.34%,平均防效为77.38%。同种生物药剂不同浓度之间差异不是很明显,但0.15%四霉素水剂的平均防效高于4%春雷霉素水剂。二者对水稻生产安全,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高效安全的药剂,采用40%咪鲜·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咪鲜·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这3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效较高,其中防效最高的是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其对叶瘟、穗颈瘟的防效分别为80.2%和77.1%。综上,可利用40%咪鲜·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2.
选用新型药剂苯甲·嘧菌酯、春雷·噻唑锌和氟菌·戊唑醇开展设施西瓜栽培中蔓枯病、白粉病的药剂预防试验并对施药后西瓜产量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0 mL/亩、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0 mL/亩+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50 mL/亩、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50 mL/亩对西瓜蔓枯病、白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用药后西瓜产量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而且3种药剂高效低毒,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降低水稻品种放开后部分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不足可能产生的风险,特进行了5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40%稻瘟灵乳油120 mL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优,药后30 d的防效为87.89%;生物药剂6%春雷霉素水剂和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与30%三环·氟环唑悬浮剂和26%稻酰·醚菌酯悬浮剂两种化学药剂相当,因此,在这两种生物药剂开展水稻绿色生产时可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5种杀菌剂防治单季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试验表明,初病期施药1次,以667 m2施用20%噻唑锌悬浮剂100 mL、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 g、20%噻森铜悬浮剂100 mL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314%~392%,158%~217%和125%~365%;药后14 d,以667 m2施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 g、20%噻唑锌悬浮剂100 mL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183%,138%~267%和105%~140%。在伤口期、初病期和激增期每667 m2各喷施1次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则以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1次效果最佳,药后7 d病指防效达904%;药后21 d,2次较单次用药的病指防效提高199%。初病期防治白叶枯病,每667 m2喷施20%噻唑锌悬浮剂100 mL、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 g、20%噻森铜悬浮剂100 mL各1次,对单季稻均有较好的保产效果,分别为239%~299%,210%,201%~223%,159%~180%。667 m2施用20%噻菌铜100 mL,以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1次的保产效果最佳,达288%;其次在初病期施药1次,保产效果为210%;而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激增期、初病期+激增期用药2次的保产效果均比单用1次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8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和使用剂量,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感病品种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于五山丝苗处于分蘖期时选用广东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优势强致病型代表菌株GDXc1608进行人工喷雾法接种,分别在接菌后48 h和第1次药后7 d采用喷雾法施药防治,调查第2次药后8种杀菌剂(20%噻唑锌SC、50%氯溴异氰尿酸SP、20%噻菌铜SC、20%叶枯唑WP、5%噻霉酮SC、1.2%辛菌胺醋酸盐AS、3%中生菌素AS和21.4%络铜·柠铜AS)在常规剂量下水稻的病情指数和植株反应,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及水稻安全性;选取表现较好的4种药剂分别设置3个使用剂量梯度开展盆栽防治试验,筛选目标药剂的最佳使用剂量。【结果】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8种药剂中以20%噻唑锌SC的防效最好,在使用剂量为450.00 mL/ha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为71.81%,其次是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分别为53.50%、52.00%和48.23%,但21.4%络铜·柠铜AS处理水稻植株出现轻微的药害症状;其他药剂防效均较差。药剂使用剂量盆栽筛选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剂随用药量增加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逐渐提高,且各药剂不同剂量间防效均差异显著(P< 0.05),其中20%噻唑锌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L/ha时的防效均在77.00%以上;20%噻菌铜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L/ha时的防效均在62.00%以上;21.4%络铜·柠铜AS在使用剂量481.50 mL/ha时防效为51.83%,其他试验剂量下防效均较低;5%噻霉酮SC在使用剂量37.50和52.50 mL/ha时的防效分别为49.50%和53.15%,使用剂量为22.50 mL/ha时的防效较低。【结论】20%噻唑锌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目前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可与20%噻唑锌SC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推荐使用剂量均为375.00~525.00 mL/ha,21.4%络铜·柠铜AS和5%噻霉酮SC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481.50 mL/ha和37.50~52.50 mL/ha;应用21.4%络铜·柠铜AS防治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注意喷施时间以避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并为40%氟环唑悬浮剂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40%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40%氟环唑悬浮剂16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且对水稻生长安全;第2次用药后14 d的防效为78.18%,且与对照药剂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36%喹啉·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和适用剂量,进行了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发生初期用药2次,间隔8d,每667m2用36%喹啉·戊唑醇SC30~40g,药后15d的防效达80%以上,且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噻唑锌悬浮剂是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对大多数植物细菌性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效。为验证20%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衢州市衢江区植物保护检疫站和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衢州市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田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噻唑锌悬浮剂4.5~6.0 L/hm~2,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对水稻白叶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用量为6 L/hm~2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是钦州市钦南区危害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导致水稻产量严重下降,阻碍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由于水稻白叶枯病的突发性和爆发性的特点,药剂防治仍是主要应急措施,为了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试验,对比了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还进行了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病株防效为56.7 %~73.0 %,病指防效为58.1 %~76.7 %,产量在412.6 ~448.6 kg/亩之间。其中20 %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20 %噻森铜悬浮剂,综合考虑防效和产量,还可以使用3 %中生菌素水剂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B1301、巨大芽孢杆菌Ap25、荧光假单胞菌P34、深绿木霉HB20111及上述药剂的组合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于2022年开展了7种微生物菌剂及其组合剂的水稻白叶枯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微生物菌剂及其组合剂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其中巨大芽孢杆菌B1301+深绿木霉HB20111组合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达到了64.85%,与化学对照药剂噻唑铜悬浮剂68.39%的防效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微生物菌剂相比差异极显著,且对水稻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明显,可以用作水稻白叶枯病绿色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