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余姚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及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特进行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1"在每667 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21.7 kg."扬麦12"在每667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34.9 kg,"扬麦20"在每667m~2播种量为14.25kg时产量最高,每667 m~2达460.3 kg,"扬麦20"的平均产量最高,且抗倒伏能力也比其他2个品种强,在余姚地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上海市青浦区小麦生产上钾肥的适宜用量,特以"扬麦11"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小麦钾肥梯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磷肥用量不变且用量适中的情况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土壤缓效钾含量为369 mg/kg、速效钾含量为125 mg/kg的肥力水平下,以每667 m~2纯钾用量为2.5 kg时,小麦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347.82 kg,每667 m~2净收益为719.77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青浦区小麦生产上氮肥的适宜用量,特以"扬麦11"为试材,开展了小麦氮肥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用量不变且较适中的情况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等指标均呈抛物线型分布。在土壤全氮为1.76g/kg的肥力下,每667 m~2纯氮适宜用量为15.85 kg,此时每667 m~2小麦产量为342.16kg。  相似文献   

4.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优质强筋小麦主要推广郑麦769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等。力争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小麦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二、科学施肥整地(一)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加氮肥用量,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1.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40~45 kg/667 m~2,硫为3~5 kg。2.中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400~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35~40 kg/667 m~2,硫为3~5 kg。  相似文献   

5.
正一、豫西地区冬小麦主要施肥技术(一)加大基肥用量施足基肥可使麦苗早生快发,为促进有效分蘖、增粒增重打下基础。底肥用量宜占施肥总量的60%~70%,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 000kg,配施一定量的氮肥、磷肥,肥力高的地块每667m~2施尿素5~10kg或碳酸氢铵20~25kg、磷酸二铵15~17kg、氯化钾12~17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浙江地区小麦生产减少施肥次数、降低成本的要求,探明万里神农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缓释肥在小麦简化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相关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浙江杭州地区"扬麦12"生产中,采用"一基一追"简化栽培,即基肥每667 m~2施有机缓释肥40 kg,穗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5 kg,相比于常规施肥,减少1次施肥人工,实现氮肥减量9.40%,氮肥利用率提高2.11%,产量虽略减,但每667 m~2产量仍达300 kg以上,明显高于浙江省小麦平均单产,且小麦成熟度较好,生育期提早。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稻茬晚播情况下的高产栽培技术,2010~2011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华麦5号"在稻茬晚播情况下,以基本苗25万苗/667 m~2、施氮量17.5 kg/667 m~ 2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武运粳31"是江阴市直播稻的理想替代品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进行了其不同播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在江阴市作直播稻种植,播种期在6月10日左右,播量以每667 m~2播3 kg左右为宜,早播播量可适当减少,迟播播量则要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品种"扬麦11号"的特征特性,探索不同播量及氮肥运筹对其产量结构的影响规律,总结适合嘉定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于2009~2010年开展了不同播量及不同氮肥水平对"扬麦11号"产量结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1号"在播量12.5kg/667m2、氮肥用量20kg/667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扬麦1 2"在宁海县栽培中的最佳施氮量,特开展了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 2"在宁海地区施氮量应控制在15~21 kg/667 m2之间,最佳施氮量为1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投入产出比例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水稻"金农香粳126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每667 m~2约提供有机氮10.2 kg),及每667 m~2施用N 12 kg、P_2O_5 1.76 kg、K_2O2.2 kg的条件下,每667 m~2有机肥用量为0、250、500、750 kg 4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45 kg;每667 m~2施用有机肥750kg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为28.4%;若不计算有机肥成本,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若计算有机肥成本,则不施有机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给中筋小麦"淮麦28"机插秧茬口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分析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8"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机插秧茬口"淮麦28"的产量及其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每667m~2基本苗达18万苗、每667m~2施氮量为18kg、氮肥运筹5∶1∶4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扬农啤7号"是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啤麦品种,为更好地发挥"扬农啤7号"的产量潜力、探讨不同穗肥运筹对大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2014-2015年进行了"扬农啤7号"不同穗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扬农啤7号"对氮肥需求量较高,要达到每667m2产量500kg的目标,每100kg籽粒吸氮量为2.5kg左右;穗肥以每667m2施尿素12.5kg+45%三元复合肥10kg较为适宜,"扬农啤7号"大麦穗、粒、重协调,且群体适中,抗性强,稳产性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提高"淮麦39"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不同播期与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3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淮麦39"在淮北地区种植,其最佳播种期为10月15日—27日;在每667 m~2氮肥施用量为18 kg,氮肥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淮麦39"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玉米在我省中高海拨种植最适宜的施肥量及运筹策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肥、钾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氯化钾用量、尿素用量、尿素施用时期和氯化钾施用时期;前两个因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后两个因素差异不明显。最佳处理组合为氯化钾用量15 kg/667m~2、尿素用量40 kg/667m~2、N素不施拨节肥重施穗肥、钾肥三个时期各占1/3。  相似文献   

16.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晚播小麦施肥技术,于2016~2017年进行了晚播小麦小区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2月晚播小麦,每667m~2施纯N18.14kg、P_2O_56kg、K_2O_6kg,基肥每667m~2施复合肥40kg、苗肥每667m~2施尿素15kg(分2次施用)、穗肥每667m~2施尿素14kg(分2次施用),可获得每667m~2实产467kg的高产。  相似文献   

18.
"扬农啤11号"是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良啤麦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籽粒外观品质佳、耐肥抗倒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为探索"扬农啤11号"的高产栽培调控技术,特进行了不同基本苗与施肥量对"扬农啤1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沿海垦区啤麦生产区中等肥力土壤上种植"扬农啤11号",在适期播种和基蘖肥、拔节穗肥为7∶3的条件下,以每667m~2基本苗15万苗、施氮量15kg较为适宜,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在降低氮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为确保江苏省江阴市小麦产量和种植效益,现从品种筛选、播种方式、氮肥运筹等方面,对江阴市小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25"的理论产量高、抗病性好,可作为江阴市高产、抗病小麦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通过耕翻后机条播再开沟覆泥的播种方式,能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从而显著提高其理论产量;在小麦全生育期施用纯氮240 kg/hm2(即比常规施肥降低纯氮用量30 kg/hm2)的基础上,采取基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7∶0∶0∶3的氮肥运筹方式,理论产量与常规施肥(施用纯氮270 kg/hm2)相近。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优质早熟水稻品种"松早香1号"的推广应用,特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及其运筹对"松早香1号"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松早香1号"机插种植,以每667m~2纯氮总用量为18~20kg、基蘖肥∶穗肥=8∶2为宜,若基肥采用缓释肥,可适当减少纯氮总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