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了扩大植酸酶的来源、优化植酸酶的廉价生产方法,试验以醋糟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植酸酶活性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好食脉孢菌固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50 mL三角瓶装干醋糟5 g,添加8%麸皮,料水比为1∶3,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接种量为每克干物质基础接入2×10~5个孢子,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72 h,优化后植酸酶活性达到127.13 U/g,较优化前(47.59 U/g)提高了约3倍。  相似文献   

2.
以好食脉孢霉为菌种,通过固态发酵麸皮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无机盐种类及添加量、氮源种类及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为:麸皮12.5 g、KH_2PO_4 0.25 g、豆渣(氮源)添加量2%(与麸皮量比w/w)、MgSO_4添加量0.3%(与麸皮量比w/w)、培养基含水量85%,pH值约为7.5。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与麸皮量比w/w),孢子浓度为1.05×10~7个/mL好食脉孢霉、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147.38μg/g。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豆渣和麸皮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好食脉孢霉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液态发酵条件。以木聚糖酶的催化活力为指标,确定液态发酵培养基由麸皮、豆渣和蛋白胨组成,初始pH值5.0、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72 h后木聚糖酶活力可达到476 U/ml。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6):52-56
试验利用药食兼用的大型真菌蛹虫草菌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菜籽粕为原料,物料比为3:1,诱导物为1%的刺槐豆胶,培养基初始pH值为6,料水比为1:1,在23℃培养96 h,优化条件下产酶活力为5.03 U/g,较优化前产酶活力(1.23 U/g)提高了约4倍。试验通过优化有效地提高了蛹虫草菌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麸皮中总阿魏酸的释放量,进而研发出具有替抗功能的麸皮发酵饲料,试验对好食脉孢菌发酵麸皮产总阿魏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比较分析了不同溶剂对总阿魏酸的提取效果,检测了不同的总阿魏酸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好食脉孢菌发酵麸皮产总阿魏酸工艺参数优化组合为:在14 m L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93.90 mg,尿素31.20 mg,Mg2+1.60 mg。在100 m L烧杯中加入10 g麸皮和14 m L液体培养基,接种好食脉孢菌孢子悬液1.00 mL,混匀,30℃发酵72 h后总阿魏酸的释放量为(1.18±0.02)mg/g,是未优化的2.9倍。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发酵麸皮中总阿魏酸提取量达到(1.42±0.04)mg/g。用75%乙醇提取的总阿魏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而用乙酸乙酯提取的总阿魏酸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真菌好食脉孢霉为菌种,通过固态发酵醋糟生产类胡萝卜素。以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0 ml三角瓶装5 g醋糟、2%干豆渣(与醋糟量比),料水比1.3,添加16%的浓度为5%番茄汁,培养基pH值为6.5,在28℃培养120 h,测得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5.32μg/g,较优化前提高了1.56倍。通过优化有效提高了好食脉孢霉产类胡萝卜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拟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3.3002)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系统地测定了各种纤维素酶的酶活.结果表明,最优产酶培养基组成为:稻草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4:1,最佳氮源为2.5%(NH4)2SO4,最佳发酵时间120 h,培养温度35℃,接种量15%,pH 5.0,培养基含水率5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系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酶活力达4700 U/mL,葡聚糖外切酶(Cb)酶活力达3440 U/mL,葡萄糖内切酶(C1)酶活力达到1620 U/mL,滤纸酶(FPA)酶活力达到1935 U/mL.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0132为材料,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温度对该菌株产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0132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8℃,产酶pH值为5,最佳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以8%麸皮为碳源、0.5%硫酸铵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发酵3d后发酵液中植酸酶活力高达35.5U/ml。  相似文献   

9.
根霉脂肪酶产生菌筛选及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脂肪酶能力较强的根霉菌种MHL4.07,对MHL4.07菌摇瓶发酵产酶培养基组成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培养时间为84h,最佳发酵培养基(g/l):玉米浆40.0、橄榄油12.5、豆饼粉20.0、NH4Cl20.0、MgSO4·7H2O0.5、K2HPO41.0、KCl0.5。用最佳培养基发酵产生的脂肪酶活力为41.91U/ml,该产量比初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408%。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VHb)与未转入该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研究。结果表明,Tu6-VHb菌株比Tu6菌株具有更强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配比(即麸皮与稻谷杆的比例)为2.89,营养液氮源配比(即尿素与硫酸铵的比例)为0.90,初始pH值为5.02。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每克培养基可以产纤维素酶123.81 U/g,与预测最大响应值129.61 U/g接近,且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活力较未优化前提高了3.08倍。  相似文献   

11.
山羊瘤胃内容物菌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T15,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进行优化。对菌株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进行优化时发现,6 g/L的葡萄糖为碳源和5 g/L的牛肉膏为氮源时,产生酶活力达到最高。培养基中添加0.03 mol/L的Ca~(2+),对菌株产生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在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基础,对菌株T15的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pH条件和接种量等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该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最优发酵条件:以9 mL为接种量,培养基pH值7,培养温度35℃和培养时间40 h,其产生酶活力达到26.76 U/mL;其中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基酸碱条件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影响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红色糖多胞菌发酵水平,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针对不同氮源、碳源进行摇瓶发酵研究,并利用Minitab 15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糊精、玉米浆和黄豆饼粉对红霉素发酵效价影响较大,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优化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为:淀粉52.3 g/L、糊精14.0 g/L、黄豆饼粉45.3 g/L、玉米浆14.6 g/L。在最优培养基下,红霉素的产量达到7764 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3.
MB22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对MB22菌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培养基组成是:以玉米芯粉和麸皮为碳源,麸皮120g/l,玉米芯280g/l,(NH4)2SO44g/l,CaCO31.5g/l,Tween80,2.0g/l,MgSO4·7H2O1.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5.0,摇床培养温度30℃,转速160r/min,振荡培养84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MB22菌的最高产酶活力可达898.23U/ml。虽然与一些高产菌株相比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微生物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索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组成,以期提高发酵液中sublancin含量。试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发酵条件,确定发酵培养基需要的无机盐、碳源、氮源,再通过正交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0%、发酵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 7.0;最适发酵培养基为K2HPO4 5 g/L、KH2PO4 5 g/L、MgSO4 10 g/L、可溶性淀粉30.2 g/L、蛋白胨23.6 g/L、玉米浆18.2 g/L;优化后sublancin产量由756 μg/mL提到1 581 μg/mL,是优化前的2.09倍。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筛选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可为枯草芽孢杆菌YT168-6菌株工业化生产sublancin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对发酵时间、温度及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基pH为5.5、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5d时,黑曲霉发酵产植酸酶活力最大,为14.35U/mL。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对红酵母D(Rhodotorula sp.D)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含类胡萝卜素功能饲料的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优化,并进行工业化生产试验。对玉米浆和葡萄糖结晶废糖液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最佳碳氮源比例,进行7 L发酵罐试验确定上罐参数,1 000 L发酵罐中试并对发酵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取产品。结果表明葡萄糖结晶废糖液和玉米浆的添加量分别为7%和33.3%,7 L发酵罐最佳发酵时间为72 h,此时的生物量、色素含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达到30.2 g/l,374.1μg/g和11.3 mg/l;1 000 L最佳发酵时间为41 h,此时的菌体生物量,色素含量,色素产量分别为42 g/l,404.6μg/g,17 mg/l。喷雾干燥后的产品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1%,类胡萝卜素含量为180.4μg/g。结果表示,优化培养基组分,控制好发酵条件,就可以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富含类胡萝卜素红酵母增色功能饲料。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复合酶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和饲喂饲料,确定猪用复合酶以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为主,兼有纤维素酶,并采用单因素搜索试验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确定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60g,纤维素粉40g,豆粕10g,(NH4)2SO42g,MgSO40.05g,K2HPO40.1g。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w(曲种)=0.3%,每克原料含3×105个孢子,培养温度30~35℃和适宜的培养时间,在此条件下,所产酶活力分别为:纤维素酶8597U/g,木聚糖酶5054U/g,酸性蛋白酶861U/g。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蚕沙为原料,利用米曲霉发酵生产果胶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在培养基初始pH为自然,蚕沙添加量为4%,接种量4%,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96 h的培养条件下,测得酶活为131.3 U/mL,比初始培养条件的酶活力提高了229%。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优化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组分。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联用,以丁酸梭菌生物量为优化指标,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对其影响,探索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显示,通过均匀试验设计从16种发酵培养基中筛选得到4种高度显著性组分,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磷酸氢二钾、氯化钙,进一步经响应面分析对4种组分进行优化组合,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15%、淀粉0.34%、蛋白胨2.05%、酵母浸粉2.65%、麸皮0.23%、玉米浆0.21%、磷酸二氢钾0.64%、磷酸氢二钾0.75%、硫酸镁0.006%、硫酸锰0.001 5%、氯化钙0.018%、氯化钠0.52%、硫酸亚铁0.018%、碳酸钙0.42%。研究表明,两种方法联用优化后所测得的丁酸梭菌生物量达到18.1×108 CFU/mL,与初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2.42倍。  相似文献   

20.
以杀真菌素链霉菌为生产菌株,系统研究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菌丝状态对恩拉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同时对葡萄糖、玉米粉、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浆进行正交试验以优化碳氮源.结果显示: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茵丝状态对恩拉霉素发酵影响较为显著,正交试验中葡萄糖和玉米粉严重影响恩拉霉素产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5、玉米粉45、玉米蛋白粉35、玉米浆15、氯化铵0.6、硫酸镁0.2和葵花油5g/L,初始pH7.1.在此条件下,恩拉霉素产量高达5 940U/mL,与未优化前的3 797U/mL相比提高了5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