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为了扩大植酸酶的来源、优化植酸酶的廉价生产方法,试验以醋糟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植酸酶活性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好食脉孢菌固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50 mL三角瓶装干醋糟5 g,添加8%麸皮,料水比为1∶3,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接种量为每克干物质基础接入2×10~5个孢子,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72 h,优化后植酸酶活性达到127.13 U/g,较优化前(47.59 U/g)提高了约3倍。  相似文献   

2.
以好食脉孢霉为菌种,通过固态发酵麸皮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无机盐种类及添加量、氮源种类及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为:麸皮12.5 g、KH_2PO_4 0.25 g、豆渣(氮源)添加量2%(与麸皮量比w/w)、MgSO_4添加量0.3%(与麸皮量比w/w)、培养基含水量85%,pH值约为7.5。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与麸皮量比w/w),孢子浓度为1.05×10~7个/mL好食脉孢霉、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147.38μg/g。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具有益生潜力的屎肠球菌QW256最适培养基与培养条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以及响应面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营养因子以及培养条件对菌株屎肠球菌QW256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屎肠球菌QW256菌株最佳增殖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温度37℃、初始pH 7.8;最适培养基成分为糖蜜24.7 g/L、酵母粉10 g/L、玉米浆16 g/L、柠檬酸0.25 g/L、柠檬酸钠5.1 g/L、硫酸镁0.6 g/L及精氨酸0.2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17 h时活菌数达1.12×1010CFU/mL,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0132为材料,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温度对该菌株产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0132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8℃,产酶pH值为5,最佳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以8%麸皮为碳源、0.5%硫酸铵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发酵3d后发酵液中植酸酶活力高达35.5U/ml。  相似文献   

5.
MB22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对MB22菌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培养基组成是:以玉米芯粉和麸皮为碳源,麸皮120g/l,玉米芯280g/l,(NH4)2SO44g/l,CaCO31.5g/l,Tween80,2.0g/l,MgSO4·7H2O1.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5.0,摇床培养温度30℃,转速160r/min,振荡培养84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MB22菌的最高产酶活力可达898.23U/ml。虽然与一些高产菌株相比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微生物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7,(6):52-56
试验利用药食兼用的大型真菌蛹虫草菌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菜籽粕为原料,物料比为3:1,诱导物为1%的刺槐豆胶,培养基初始pH值为6,料水比为1:1,在23℃培养96 h,优化条件下产酶活力为5.03 U/g,较优化前产酶活力(1.23 U/g)提高了约4倍。试验通过优化有效地提高了蛹虫草菌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拟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3.3002)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系统地测定了各种纤维素酶的酶活.结果表明,最优产酶培养基组成为:稻草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4:1,最佳氮源为2.5%(NH4)2SO4,最佳发酵时间120 h,培养温度35℃,接种量15%,pH 5.0,培养基含水率5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系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酶活力达4700 U/mL,葡聚糖外切酶(Cb)酶活力达3440 U/mL,葡萄糖内切酶(C1)酶活力达到1620 U/mL,滤纸酶(FPA)酶活力达到1935 U/mL.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变种(A.niger v.Tiegh)CGMCC1182、黑曲霉MA-56(A.niger MA-56)CGMCC2722和黑曲霉XY-1(A.niger XY-1)CGMCC1182分别为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生产菌株。为获得高产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黑曲霉三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产复合酶制剂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混菌发酵生产复合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粕为7∶3(m/m),在此基础上(以麸皮和豆粕总量为10 g计算)添加玉米芯1.0 g,魔芋粉0.1 g,葡萄糖0.5 g,(NH4)2SO4 0.2 g,NaNO3 0.1 g,MgSO4 0.1 g,KH2PO4 0.2 g,H2O 11 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固形物与加水比1∶1,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接种比例为5∶6∶6,接种混合孢子悬浮液2.5 mL(以一支菌种斜面加30 mL无菌水为标准),300 mL三角瓶中装量8 g培养基,发酵60 h时,复合酶产量达到最优,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三种酶制剂的活力分别可以达到221、894、10188 IU/g。  相似文献   

9.
固态发酵复合酶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和饲喂饲料,确定猪用复合酶以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为主,兼有纤维素酶,并采用单因素搜索试验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确定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60g,纤维素粉40g,豆粕10g,(NH4)2SO42g,MgSO40.05g,K2HPO40.1g。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w(曲种)=0.3%,每克原料含3×105个孢子,培养温度30~35℃和适宜的培养时间,在此条件下,所产酶活力分别为:纤维素酶8597U/g,木聚糖酶5054U/g,酸性蛋白酶861U/g。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对红酵母D(Rhodotorula sp.D)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含类胡萝卜素功能饲料的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优化,并进行工业化生产试验。对玉米浆和葡萄糖结晶废糖液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最佳碳氮源比例,进行7 L发酵罐试验确定上罐参数,1 000 L发酵罐中试并对发酵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取产品。结果表明葡萄糖结晶废糖液和玉米浆的添加量分别为7%和33.3%,7 L发酵罐最佳发酵时间为72 h,此时的生物量、色素含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达到30.2 g/l,374.1μg/g和11.3 mg/l;1 000 L最佳发酵时间为41 h,此时的菌体生物量,色素含量,色素产量分别为42 g/l,404.6μg/g,17 mg/l。喷雾干燥后的产品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1%,类胡萝卜素含量为180.4μg/g。结果表示,优化培养基组分,控制好发酵条件,就可以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富含类胡萝卜素红酵母增色功能饲料。  相似文献   

11.
根霉脂肪酶产生菌筛选及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脂肪酶能力较强的根霉菌种MHL4.07,对MHL4.07菌摇瓶发酵产酶培养基组成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培养时间为84h,最佳发酵培养基(g/l):玉米浆40.0、橄榄油12.5、豆饼粉20.0、NH4Cl20.0、MgSO4·7H2O0.5、K2HPO41.0、KCl0.5。用最佳培养基发酵产生的脂肪酶活力为41.91U/ml,该产量比初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408%。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纤维素酶(CMCA)的活性条件。以杨树叶、酒糟、红薯秧、麸皮为主要试验碳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碳源添加量、产酶温度、装液量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酶最佳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00.510 m L、产酶温度36.995℃、碳源添加量为7.049 g/L。在此条件下,酶活力最高,为3.662 U/mL。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探索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组成,以期提高发酵液中sublancin含量。试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发酵条件,确定发酵培养基需要的无机盐、碳源、氮源,再通过正交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0%、发酵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 7.0;最适发酵培养基为K2HPO4 5 g/L、KH2PO4 5 g/L、MgSO4 10 g/L、可溶性淀粉30.2 g/L、蛋白胨23.6 g/L、玉米浆18.2 g/L;优化后sublancin产量由756 μg/mL提到1 581 μg/mL,是优化前的2.09倍。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筛选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可为枯草芽孢杆菌YT168-6菌株工业化生产sublancin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羊瘤胃内容物菌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T15,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进行优化。对菌株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进行优化时发现,6 g/L的葡萄糖为碳源和5 g/L的牛肉膏为氮源时,产生酶活力达到最高。培养基中添加0.03 mol/L的Ca~(2+),对菌株产生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在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基础,对菌株T15的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pH条件和接种量等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该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最优发酵条件:以9 mL为接种量,培养基pH值7,培养温度35℃和培养时间40 h,其产生酶活力达到26.76 U/mL;其中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基酸碱条件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影响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豆渣和麸皮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好食脉孢霉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液态发酵条件。以木聚糖酶的催化活力为指标,确定液态发酵培养基由麸皮、豆渣和蛋白胨组成,初始pH值5.0、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72 h后木聚糖酶活力可达到476 U/ml。  相似文献   

16.
工程菌产植酸酶摇瓶发酵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根据毕赤酵母工程菌的特点,在摇瓶中对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PP-MS-NPm-4-16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60%麦芽-麸皮培养基,40%的蚕蛹培养和190mg/L的酵母营养盐作为高密度发酵的基础培养基,生长阶段和诱导阶段最佳pH分别为5.0和5.5。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工程菌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4%,甲醇浓度40g/L,生长阶段豆油浓度1.3%,诱导阶段豆油浓度3.5%,植酸酶酶活最高可达到192400U/mL。  相似文献   

17.
对胞外产纤维素酶且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优良菌株Tu-115菌株进行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其种属。以羧甲基纤维素(CMC)酶和滤纸酶活力大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适发酵条件。Tu-11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当以麸皮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碳氮比4:1,麸皮粒度大于20目,料水比1:1,接种量20%,初始pH值4.0,装瓶量4 g/250 ml,在35℃静置培养144 h时,CMC酶和滤纸酶活力分别可达73.35 IU/g和64.06 IU/g。确定了Tu-115菌株的种属,获得了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固体发酵条件,为该菌株应用于纤维素酶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新型微生态制剂,以常用益生菌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试验菌株,在测定了初发菌株的极限耐受性后,运用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到了一株耐酸性较强,耐胆汁,耐高温的地衣芽孢杆菌D-11.其极限耐受条件为:pH 4.18,胆盐浓度0.4 g/L,温度58 ℃.并通过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最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D-1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配比进行了选择和优化,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当培养基的配比浓度为:玉米淀粉15 g/L、豆粕粉90 g/L、玉米浆6 g/L时菌体的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长双歧杆菌BBMN68工业化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长双歧杆菌BBMN68生长状况为评价指标筛选一种低成本、易配制的工业化培养基。实验比较了菌株在四种常用双歧杆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NPNL培养基生长效果最好(P〈0.05);通过低成本氮源代替NPNL氮源,发现玉米浆干粉培养效果最好(P〈0.05),玉米浆干粉最佳用量为55g/L;玉米浆干粉培养基中剔除磷酸盐缓冲液、无机盐溶液、L-半胱氨酸盐酸盐,对BBMN68生长状况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长双歧杆菌BBMN68工业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55g/L玉米浆干粉,10g/L葡萄糖,1g/L吐温-80,活菌数达到4.4×10^9cfu/mL。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优化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组分。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联用,以丁酸梭菌生物量为优化指标,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对其影响,探索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显示,通过均匀试验设计从16种发酵培养基中筛选得到4种高度显著性组分,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磷酸氢二钾、氯化钙,进一步经响应面分析对4种组分进行优化组合,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15%、淀粉0.34%、蛋白胨2.05%、酵母浸粉2.65%、麸皮0.23%、玉米浆0.21%、磷酸二氢钾0.64%、磷酸氢二钾0.75%、硫酸镁0.006%、硫酸锰0.001 5%、氯化钙0.018%、氯化钠0.52%、硫酸亚铁0.018%、碳酸钙0.42%。研究表明,两种方法联用优化后所测得的丁酸梭菌生物量达到18.1×108 CFU/mL,与初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2.4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