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双版纳新引的6个油棕品种中果皮多酚、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果皮含油率、多酚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T1’‘RY4’‘RY6’中果皮含油率高于其他3个品种,达58%以上;‘M1’最低,为51.84%。‘RY4’‘RY6’中果皮多酚含量分别为0.730 mg/g、0.697 mg/g,显著高于‘T1’‘T2’‘T3’‘M1’品种。‘T2’中果皮β-胡萝卜素含量0.123 mg/g,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T1’‘RY4’‘RY6’居中;‘M1’最低,为0.038 mg/g。6个品种中,‘RY6’‘RY4’中果皮含油率(58.63%、58.89%)、多酚(0.697 mg/g、0.730 mg/g)、β-胡萝卜素(0.088 mg/g、0.078 mg/g)含量都较高,食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以三年生的油棕小叶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油棕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油棕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显著,隶属函数值的平均值表现为RYCR2>RYCR3>RYNG1>RYC...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油棕新品种的抗寒能力,本试验对引种海南儋州的12个油棕新品种RYL1—RYL10以及RYL12—RYL13,采用人工低温胁迫方法处理第1、9、17、25片叶的离体叶片12h,测定其电解质外渗率,经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作为抗寒能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12个油棕新品种及其4个叶序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均呈"S"曲线上升,其拟合得到的LT50也因品种和叶序不同而异。油棕新品种抗寒能力大小为RYL13(-5.3440℃)&gt;RYL7(-5.1327℃)&gt;RYL12(-4.9328℃)&gt;RYL10(-4.7903℃)&gt;RYL9(-4.6359℃)&gt;RYL3(-4.5508℃)&gt;RYL5(-4.4982℃)&gt;RYL1(-4.2865℃)&gt;RYL6(-4.1459℃)&gt;RYL4(-4.1005℃)&gt;RYL8(-4.0540℃)&gt;RYL2(-3.8016℃)。油棕不同叶序叶片所测得的抗寒能力大小为第9片叶(-4.8243℃)&gt;第1片叶(-4.4717℃)&gt;第17片叶(-4.4617℃)&gt;第25片叶(-4.3335℃)。然而,植物的抗寒性是一个复合性状,其抗寒性不但存在遗传差异,也易受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仅为油棕抗寒性评价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冻逆境中清除活性氧(ROS)对小麦抗寒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3个抗寒性不同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济麦22和中国春),通过人工冷冻和田间越冬试验,分析不同冷冻温度下分蘖节中抗氧化物及H_2O_2、MDA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分蘖节H_2O_2含量持续上升,抗寒性强小麦品种H_2O_2含量较低;在-10℃之前MDA含量快速上升,表现应激反应,降低至较低水平,深度冷冻时含量上升,抗寒性强品种MDA含量低于不抗寒品种;分蘖节中POD酶活性和GSH含量在较高水平持续时间长,抗寒品种高于不抗寒品种;SOD和CAT酶活性均快速上升后持续降低,CAT酶活性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APX酶活性与ASA含量上,品种间差异在田间试验中保持至12月14日。H_2O_2含量持续上升与CAT和SOD酶活性下降有关。各抗氧化物质均可防止脂质过氧化,利于增强小麦抗寒性。小麦抗氧化物质遗传差异可作为培育强抗寒冬小麦品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主要对9个白菜型和1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越冬、抗寒性及生产潜力进行分析,筛选出抗寒性强、丰产性好、越冬率高、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章丘大葱为对照,对几个不同的大葱品种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使大葱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变化较大。叶片含水量下降,自由水与束缚水质量比变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与b比例呈降低趋势。通过对低温胁迫下大葱各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俄罗斯大葱和黑310分葱抗寒性较强,显著高于章丘大葱,而隆尧鸡腿葱与夏宝抗寒性较差,章丘大葱居中。  相似文献   

7.
对9个油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培育适合中国栽培的油棕新品种提供参考.以2年生的油棕盆栽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的油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油棕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出适宜沂蒙山区生长的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茶农选择种植抗寒茶树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引进的8个4年生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43、浙农113、迎霜、安徽3号、乌牛早、舒茶早、劲峰、福鼎大白茶)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结合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抗寒性试验分析,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乌牛早、安徽3号次之,抗寒性指数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劲峰、迎霜2个品种的抗寒性相对稍弱.[结论]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乌牛早、安徽3号适宜在沂蒙山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用早籼稻品种(系)分期播种,露地育秧,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评价苗期抗寒性,并分析了供试品种的感温指数。结果表明,早籼品种的苗期抗寒性因其遗传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湘糯1号和野生稻杂交后代的抗寒性最强,籼粳交和籼籼交后代中抗的多。早籼稻苗期抗寒性与其感温指数显著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其感温指数小,抗寒性弱的品种感温指数大。经连续低温胁迫定向选择,育成抗寒、生态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新品种湘早籼19号和湘早籼29号。利用野生稻抗寒基因,创制出HA8805、HA8807、HA88494等8个抗寒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品种(系)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14个结缕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马尼拉和天鹅绒为对照,用电解质渗透法作为指标,比较它们的抗寒性。结果发现:与天鹅绒相比,除了引自中国台湾的Z095的抗寒性较差外,其它几个国产品种(系)的抗寒性都较强;与马尼拉相比,引自中国山东枣庄的Z116的半致死温度与其相同,国外引进品种的抗寒性则较差或与其接近。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riffing双列杂交模式Ⅱ设计,对小麦品种抗寒性数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遗传效应和F_1抗寒性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抗寒性一般配合力遗传方差δ~2gca和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δ~2sca均达到1%显著水平,表明抗寒性表现受加性与非加性基因的共同作用;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加性较非加性基因效应占有绝对优势;杂种F_1抗寒性多为中间性遗传,但也有个别组合呈抗寒亲本显性或杂种优势,F_1抗寒性组合均值与中亲值相关极显著;用抗寒性强的品种作母本时,F_1抗寒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12.
以12个甜椒品种为材料,对低温胁迫下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甜椒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不同品种间的升高幅度有所差异。根据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中椒4号’、‘多福’、‘中椒8号’‘中椒105号’为高抗寒品种,‘金华星’和‘冠军椒王’为低抗寒性品种,其他6个品种为中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的抗寒力,对于品种资源的利用、品种的合理规划布局和抗寒育种及评价、推广抗寒性品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3个葡萄品种(红地球、里扎马特、无核紫)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23、-4℃)对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束缚水/自由水含量逐渐升高,但是各品种升降的速度和幅度有差异,各品种参数的升降幅度大小顺序与其抗寒性强弱顺序基本相符.[结论]检测的3个品种中,无核紫的抗寒性最强,红地球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抗寒性较强的橡胶品种,为橡胶的生产及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3-114作为对照,通过室内鉴定法,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辐射寒害,对国家橡胶种质资源圃的31个品种(系)橡胶芽条进行了抗寒性的室内鉴定。[结果]31个品种(系)中,抗寒性强的品种(系)有3个,占9.68%;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13个,占41.94%;抗寒性中等的品种有4个,占12.90%;抗寒性较弱的品种有6个,占19.35%;抗寒性弱的品种有5个,占16.13%。[结论]热研7-18-55、93-114、热研2-14-39芽条抗寒性最强,徐育3I、AN873、针选1(4)、五星I3、热研4、保亭3412、红山67-15、湛试496-1、闽林71-22、云研77-2、文昌7-35-11、南牛田1-1、热研88-13芽条抗寒性较强,BPM24、IAN2887、RRIC52、热研7-20-59、针选5芽条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澳洲坚果叶片的低温处理,测定其P0D和Est同工酶,同时观察叶片冻害症状.结果表明;所试材料随处理温度降低,POD同工酶谱带减少,活性降低.Est同工酶也有类似情况,但不如P0D同工酶有规律.澳洲坚果不同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品种344,246,实生苗在-5℃以上基本不受冻害.品种788在-5℃,800,741在0℃开始表现冻害.提出在极端低温0℃以上地区为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6.
陕西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对18个陕西当地茶树品种及8个引进茶树品种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组织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陕西省茶树品种抗寒性优于外地引进品种,普遍具有叶片较小,栅栏组织层数多、厚度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和上表皮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的活性,并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强抗寒性茶树品种的秋季新梢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弱抗寒性的茶树品种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有一定关系,CAT、SOD和P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因此,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茶树品种或资源新梢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新疆早寒区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对10份不同类型和来源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农艺性状、含油率和产量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新疆旱寒区甘蓝型、白菜型冬油菜均能够越冬,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在280 d左右,含油率36.77;~41.53;,产量2 307.44~3 010.07kg/hm2.[结论]冬油菜北移进入新疆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新疆早寒区冬油菜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给百子莲的引种、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百子莲属(Agapanthus)中的白花、龙之花、海德伯恩杂交和白花4个品种的叶片和根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降温处理过程中百子莲叶片和根的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4个百子莲品种在不同降温时期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强,叶片和根的电解质渗出率呈不规则的S形上升;白花抗寒性最强,其叶片和根的LT50分别为-10.97℃和23.18℃,大花的抗寒性最差,其叶片和根的LT50分别为-4.29℃和-18.38℃。抗寒性依次为叶片,白花龙之花大花;根,白花龙之花海德伯恩杂交大花。与田间调查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2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阿克苏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和2 a 生枝条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处理,采用电导法配合水培观察比较,旨在探讨两种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枝条电解质透出率明显增高,温185与新新2的2 a 生枝条在温度-27℃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高.温185核桃枝条的电解质透出率4于新新2.在水培法恢复生长试验中,温185枝条在-18℃处理时全部成活,-27℃时温185枝条全部死亡,新新2枝条在-15℃处理时全部成活,-24℃时全部死亡,核桃品种温185枝条的萌芽率大于新新2.核桃品种温185枝条抗寒性强于新新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