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省气候变化及其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及其周边44个气象站点1955—2013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并结合EOF、R/S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对陕西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序列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省的气候资源利用率情况。结果表明:1)59年来陕西省气温呈增加趋势,为0.19℃/10年,年降水量下降率为0.84 mm/10年;2)陕西省的气候生产潜力微弱增加,上升率为1.31kg/(10年·hm~2),区域差异性明显,东南高,中部偏西区域低;3)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到降水量和气温的制约,其中降水量居于主要限制地位,气候生产潜力大约有94%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的,未来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59年来,陕西省粮食产量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两者的波动特点相似,其气候利用率逐年代增加,研究区未来仍存在作物可能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湖北极端天气事件的时空变化,采用1980—2014年逐日气候数据,并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极端气候对水稻气候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湖北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事件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2)极端高温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极端高温天数和强度增加。鄂北、鄂西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极端气候类因素对水稻气候产量具有负向影响,其中,最低气温的极小值每增加1%将会使水稻的气候产量降低0.197%。白天极端高温天数对水稻气候产量也具有抑制作用,其每增加1%将会使水稻气候产量降低0.046%。因此,应加强湖北省极端天气事件易发区在水稻生长期内的气候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勃利县自然和地理条件及寒地水稻种植与气候的关系,介绍了勃利县主要灾害天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评价冀中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以该区域石家庄9个县市1964—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和迈阿密模型研究冀中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冀中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气候生产潜力经历了减—增—减—增—减—增3个周期性阶段;空间变化趋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增;降水是限制冀中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山区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平原。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苏省水稻产量结构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等统计方法及改进适宜度模型参数,分析产量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单产与综合气候适宜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均呈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0.82粒/年),且区域间差异在逐步缩小;千粒质量总体变化范围是20.1~36.9 g,年代际间区域性差异变化不大;水稻空壳率总体在逐步降低;产量结构三要素占地段单产权重的总体排序为穗粒数(0.345)千粒质量(0.330)单位面积有效穗数(0.326),穗粒数对地段单产的权重最大,大穗依然是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途径;理论单产总体高于地段单产,两者历年比值平均在0.93以上;构建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在大部分地区与地段单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尤其是镇江、昆山、兴化,相关系数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综合气候适宜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最适宜区面积明显减少,较适宜区面积在逐步增加。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水稻单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1-2006年六盘水市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六盘水市秋风天气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秋风天气北部较重,南部较轻;秋风强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准14年周期振荡,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准6年的周期振荡.目前六盘水秋风强度变化处于转折时期,即由偏强的趋势向偏弱的趋势转变,秋风天气严重影响了六盘水市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库尔勒垦区的水稻4月上旬开始播种,5月上旬陆续出苗,6,7,8月间的气温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唯5月中旬正值水稻3叶期,稻苗常受低温侵袭。据1966—1985年水稻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5月份平均气温<20.5℃为歉收年,>20.5℃为丰收年,相关系数为0.5791。8月上旬抽穗扬花后10日内日平均气温≤20℃也影响其授粉而导致减产,≤20℃天数每增加1天,不实率提高1%。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指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的评定,传统技术方法主要依据经验及历史数据对农产品生长气候条件进行定性化评分认证。以宁夏吴忠市灌区水稻为例,以历史气候数据作为参考背景,构建水稻品质气象条件适宜性梯度级,结合当年水稻各生育期的气候因素,综合考虑气象灾害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建立水稻气候品质定量化认证模型,实现对水稻气候品质定量化评价。2019年宁夏吴忠市灌区水稻的气候品质认证结果与农业气象观测站记录基本吻合,表明该认证模型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嘉鱼县1957-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县气候生产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近56年嘉鱼县气候经历了冷干-冷湿-暖湿的转变,年均温为17.22℃,年均降水量为1399.9mm,分别以0.221℃/10a和10.961mm/10a的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近56年嘉鱼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速率最快,夏季增温速率最慢;四季降水变化表现为:春秋两季减少,夏冬两季分别以19.333mm/10a和6.810mm/10a的速度递增。总体来看,嘉鱼县气候有暖湿化趋势。(3)未来不同情境气候分析发现:"暖湿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优,平均增幅5.34%-15.68%,"冷干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差,平均减幅5.48%-17.05%。目前,嘉鱼县"暖湿化"气候环境对气候生产力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湖北漳河灌区水稻产量和灌溉水生产力(IWP),基于土壤、气象和大田试验数据,利用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水稻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水稻的产量和灌溉水生产力,并利用ArcGIS 10.2工具,将点尺度的模拟结果扩大到区域尺度,同时结合漳河灌区的土壤类型,综合分析得出适宜于漳河灌区水稻的管理措施组合。结果表明:1)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评价指标均体现出良好的相关性,表明该模型对于漳河灌区水稻的生长模拟体现出较高的精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2)利用本地化后的ORYZA v3模型模拟分析,选定情景10(灌溉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施氮量为198 kg/hm2,种植密度为4株/穴)为丰水年推荐管理措施组合,可以使产量提升5.28%、IWP提升104.38%;情景7(灌溉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施氮量为198 kg/hm2,种植密度为5株/穴)为平水年推荐管理措施组合,可以使产量提升4.23%、IWP提升74.34%;情景9(灌溉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施氮量为162 kg/hm2,种植密度为4株/穴)为枯水年...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根系建成与产量及其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以汕优 6 3和两优培特为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层次的根系参数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齐穗期上位根的根干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活性表面积密度与每蔸有效穗数及籽粒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与每蔸穗数也呈显著正相关 ,品种间趋势一致。通过分析建立了水稻根系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稻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近来辽宁省主栽品种及在育种中有特殊作用的种质资源作为实验材料,对32份水稻材料的光合性状、叶面积指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剑(旗)叶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倒二叶净光舍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较强.抽穗期剑(旗)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辽宁省大多数水稻品种抽穗期剑(旗)叶光合速率的最适范围是17~22μmol/(m2·s).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和抽穗期存在最适叶面积指数,其分别是2.8~4.O和5.5~6.3.分蘖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几乎与产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北过渡带地区河南省信阳市1961—2017年逐月0~20 cm浅层地温和1992—2016年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过去57年信阳市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不同地温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1年以来信阳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大,1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小,变化速率分别为(0.396±0.09)、(0.295±0.08)℃/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各层平均地温也呈显著升高趋势;(2)1992—2016年信阳市冬小麦实际产量以(103.855±19.801) kg/(hm~2·年)的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小麦气候产量大致经历了"高—低—高—低"的阶段波动,1992—1997年和2006—2012年气候产量相对较高,1998—2005年和2013—2016年则相对较低;(3)1992年以来信阳市冬小麦生育期5、10 cm平均地温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0、20 cm地温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20 cm地温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为42.3%,其次是10 cm地温(27.6%)和5 cm地温(23.2%),0 cm地温的贡献率最小,为6.9%。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晚稻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1999~2017年江西省南昌县晚稻生长发育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7年南昌县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晚稻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南昌县晚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晚稻产量和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生育期温度的升高,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晚稻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1999~2017年江西省南昌县晚稻生长发育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7年南昌县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晚稻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南昌县晚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晚稻产量和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生育期温度的升高,每增加1℃水稻产量升高424.00 kg/hm2。历年晚稻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1/10 a,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0.8/10 a。晚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0.78 kg/hm2。历年晚稻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1/10 a,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0.8/10 a。晚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0.78 kg/hm2;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8.17 kg/hm2;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8.17 kg/hm2。晚稻抽穗期≥20℃积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21.6℃·d/a。抽穗期≥20℃积温呈现下降的趋势,递减率为3.8℃·d/a。晚稻全生育期≥20℃积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12.4℃·d/a。生育期≥20℃积温每升高100℃·d,秧苗期叶面积指数升高1.06,晚稻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39,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38,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下降0.83。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23。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系的空间分布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选择9个水稻品种,在水稻生长根系最旺盛的抽穗期进行取样,研究高产水稻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根系体积和质量的总量存在差异,各品种水稻根系的体积和质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但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0~20cm),且表层(0~10cm)占80%以上,其垂直分布可用指数模型、乘幂模型、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表示,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上层根(0~10cm)质量与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下层根质量(10cm以下)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258,研究认为,从整株根系和高产的角度来看,适当减少表层根系,培育和增加深层根系的比例有利于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曹海珺  曹海鑫  田奉俊  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13-14215
[目的]分析通化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移栽后积温与其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明确通化地区的积温状况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6~9月各月、旬的积温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810*,r=0.755*);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55*);穗长与7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94*);混合千粒重与7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0*),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结实千粒重与7月上旬积温和8月下旬的积温都呈显著负相关(r=-0.790*,r=-0.791*);空粒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920**);秕粒率与8月上旬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80*);成熟度与7月下旬的积温和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57*,r=-0.773*),与8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72*);结实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1**)。[结论]该研究可为改进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为通化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凉山州各县1999-2011年春苦荞产量资料,研究了影响凉山州春苦荞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关键 时段,建立了凉山州及冕宁、昭觉等5个代表县春苦荞产量的气候生态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气象条件对 荞麦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不同.凉山全州(区域平均),气候条件影响的关键时段在荞麦生产的前期和中后期两个 时段,其它各代表县的关键时段有的有3个时段,有的只有2个时段或者1个时段.(2)不同时段不同因子对荞麦 产量的影响形式不同.荞麦生产的中前期温度与产量呈现正相关,而后期呈负相关;日较差的影响在后期,产量呈 抛物线关系;日照与产量的关系前期为正,后期为负;降水量的影响主要在前期,与产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3) 建立的荞麦产量的气候生态模型为气象部门的荞麦气象服务和荞麦产量预测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不同地区水稻产量与气候因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云南不同地区的水稻产量。指出云南水稻产量的地区差异主要由于温度条件和日照时数(太阳辐射) 对某些过程的影响所至。  相似文献   

20.
1993~1994年在白城市采用水稻免疫育苗新技术,通过不同基质的水稻育苗对免疫育苗秧苗生理特性、本田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岩棉为基质的水稻免疫育苗,可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苗期病害,提高产量,从根本上可以解决我市盐碱地水稻育苗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