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辽中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玉米是全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0%.近年来,辽中县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6,但精量播种和机械收获环节较为薄弱,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60%和3%.辽中县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项目.2008年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10年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旱田深松机械化示范项目.以此为契机,农机管理部门将保护性耕作与玉米机收结合起来,狠抓落实,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以来,白城市开展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截至2013年,白城市保护性耕作面积已经发展到130万亩,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由以玉米作物为主延伸至水稻,推广局面由政府主导转向农民自发,为实现白城市农业稳产增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环保型农业耕作制度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麦积区通过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试验示范,尤其是通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12-2013在5个乡(镇)实施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成本255.14万元,增产增收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 g/kg,增加土壤有机质0.1~0.4 g/kg。在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是对传统耕作认识和技术工作流程颠覆性的改变与挑战.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应用机械化实现田间玉米秸秆覆盖或留高茬一机械化免耕播种一机械化学灭草、灭虫与防控一苗期深松追肥一机械收获一或秋深松.为德惠市发展保护性耕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少耕、免耕、药剂灭草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凤城位于辽宁东部,拥有耕地面积93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0多万亩。凤城地处山区,坡耕地、石头地较多,夏季雨水充足,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从2002年开始.经过近十多年保护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示范区内水土流失现象大大减少了.土壤肥力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我们也探索出了适合凤城地区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四次耕作制度革命,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必然升华,更是历经一系列曲折成功之后的理性回归。实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科技创新正从以生物创新与机械化技术并重转变,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玉米机械化保护性技术的推广,不但能够给农民使用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具有现实效果的实用技术,而且正起到引领农业和农机技术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大意义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朝阳县属严重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全县有130多万亩耕地,其中80%为旱地,以播种玉米为主。尽量减少耕作,保证播种质量是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核心与关键,是保持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是一项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建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原则以及用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2016年9月17日-11月17日,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南部中心菲克·伊斯兰姆博士邀请出访美国学习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2个月的学习、培训、交流了解到美国俄亥俄州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大豆-冬小麦-玉米3年期的轮作,其中冬小麦收获后可引入大豆作为保护性覆盖作物;第二种是大豆-玉米的隔年轮作;第三种是大豆-玉米轮作中引入黑麦等覆盖作物。该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十分成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3种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中,大豆-玉米隔年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康霞 《吉林农业》2011,(11):142-142
海城市位于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积温3000—3100℃,无霜期在170d左右,年降雨量在600—800mm。海城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耕地面积10万hm2,其中玉米面积4万hm2,水稻面积2万hm2。全市拖拉机保有量7300台,配套农具9800台(件),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近年来,海城市农机推广部门以解决农机作业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保护性耕作项目为支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化新技术,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内容,实施该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农艺要求和机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种业》2006,(3):21-21
今年开始,农业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用三年时间,投入8000万元,在京郊农田全面取消铧式犁,实施保护性耕作,实现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到2008年,北京市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面积将达到230多万亩,农机总作业成本降低20%以上,农田的扬尘量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朝阳县几年来进行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出“高留茬灭茬”技术模式是朝阳及秸秆综合利用地区较理想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机械作业工序,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保证作物的稳产和增产。本文介绍了建昌县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和推广的作法和技术措施,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为做好春耕期间机械化生产,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节水等13项春耕农机作业技术要点,技术要点包括内容、要求、注意事项三个部分。作业技术要点主要有:一、作业种类与技术(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是指秸秆残茬覆盖、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