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农业科技查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查新人才需要掌握农学、信息检索、计算机以及外语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查新人才存在学科专业知识不全面,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需要以现有的高校农业教育为基地,在现有农学类专业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信息检索和计算机类课程。在现有的高校农学专业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有效的农业查新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对在职查新人员的培养,包括系统地培养以及参加各类培训和讲座,以培养出合格的查新人才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主要凸显在学科专业机构设置与区域经济特色不匹配、传统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转型不协调以及未充分考虑专业结构比例盲目扩招致使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过剩等三大方面。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矛盾的化解必须与政府和高校密切相连。遵循差异化的学科专业发展调整思路、根据特色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及构建学科——产业——专业链条是我国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缺乏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专业面过窄,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新专业过少。农业院校应从建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新格局、加强新专业建设、加强现有专业的管理与评估等五方面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0所农业大学2003年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查,从中发现专业的种类已涉及到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11个学科大类中的9个门类。农学学科门类专业和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明显偏低。针对农业大学学科专业由单一性向多学科门类综合性转型,而又面临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局面,提出用科学发展观为农业大学更名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造就复合型、素质高、技能强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及学科发展的新课题.而经济管理类实训中心的建设,则成为学生学习学科理论、掌握实践动手技能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类实训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经济管理学科属性对实训室建设的要求,针对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提出了高校经济管理类示范中心建设模式的构想及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统计分析表明,目前独立学院存在专业设置高度集中在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艺术类、电气信息类5个二级类以及农林院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轻农林、重经管等问题。独立学院应根据校本部的学科专业优势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应以校本部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现有专业加以调整和改造,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亦应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林院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设置农学门类专业和涉农类专业。  相似文献   

7.
海洋强国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海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海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海洋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协同学理论,分析了海洋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现存的问题。同时,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从学科专业内部、之间、外部三个角度探讨海洋高校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问题,并提出组建学科群与专业群、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体系、破除壁垒,强化产学研用合作等措施,从而实现学科间、专业间,学科与专业间,学科专业与社会间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高考改革实行“专业(类)+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学生填报志愿时更注重专业的选择。同时,同一所院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增大,导致农林类高等院校涉农林传统优势专业招生困难,生源质量降低。建议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科专业社会影响力,合理设置选考要求,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设置绿色通道、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多种路径,来提升农林类院校招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职农业类专业设置的就业导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我国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从专业设置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导向,为教育管理、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就业导向,根据对某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对竞赛类活动和校外专家报告会等安排满意度最高,对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总体满意度偏低,对实践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普遍不满意。针对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思路,被调查学生的期望是:增加实践类和专业类课程,教学方式要进一步贴近现实,教学内容要进一步联系专业实际,教学目标要强化专业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为此,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须:注重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尤其要强化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实高校学生的专业实习(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切实理顺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开课顺序;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