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地区烟粉虱对几种杀虫剂相对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又称棉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一种多食性的小型昆虫.烟粉虱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在棉花上主要吸食棉花叶片汁液,大量消耗棉花同化产物,导致棉株衰弱,严重时甚至可使植株死亡,造成棉花大幅度减产.近年来,B型烟粉虱的侵入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良好适应性,导致其种群在我国迅速增加和蔓延,危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
棉田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烟粉虱 ( Bo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近年来转基因抗虫棉田中后期经常发生的虫害之一 ,其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期 ,其中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棉花。它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 ,据报道 ,其寄主植物多达 74科 5 0 0余种 ;它的繁殖速度快 ,一年可发生 1 1~ 1 5代 ,世代重叠严重 ;危害周期长 ,条件适合的年份可从 7月一直持续危害到 1 0月中旬。此时棉株高大、棉花封行 ,给施药防治造成一定难度。烟粉虱对棉花的危害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成虫和若虫聚集在棉叶背面 ,直接刺吸棉株的营养物质。虫口密度大时 ,棉叶正面出现成片黄斑 ,危害严重时可使棉…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虫剂对棉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棉蓟马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棉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棉花生长点、子叶和真叶等部位,造成生长点枯死,或使叶片变脆、变厚,形成“无头棉”,棉农又称“公棉花”。受害叶片向正面翻卷,叶背面显出银白色斑,影响棉株发育,造成结铃减少。为加强对棉蓟马的防治工作,2008年进行了药剂防效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发生数量和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粉虱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之一 ,属同翅目 ,粉虱科 ,小粉虱属。有 A、B两种生物型 ,其中 B型烟粉虱的食性杂 ,寄主范围广 ,是棉花、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国内自 1 997年在广东局部地区发生危害以来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就在全国各产棉区迅速蔓延危害棉花 ,对棉花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 ,故尽快研究出有效防治技术措施应对 ,是控制烟粉虱危害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探索利用棉花本身对烟粉虱的抗 (耐 )性、减轻对棉花危害程度的可能性及怎样施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于 2 0 0 3年对烟粉虱在不同品种棉花上的发生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们在海南崖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海南野生棉种植园,对粉蚧危害野生棉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于1987年3~4月对粉蚧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危害野生棉的介壳虫,经初步鉴定,为  相似文献   

6.
豫东棉粉虱大暴发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以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对曾经为害棉花十分猖獗的棉铃虫等鳞翅目类害虫的防治不太担心,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但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次要害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及防治对象,棉粉虱过去对棉花生产并未有多大影响,而最近几年对棉花的为害却逐年加重,豫东棉区2008年已呈大暴发趋势。现已成为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那么棉粉虱暴发的原因是什么?现将如何防治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江西棉花》2010,(1):50-50
造成棉花幼苗不长真叶这种无头棉现象的真凶是一种叫棉蓟马的害虫,它是为害棉花较严重的害虫,其中以烟蓟马为主。烟蓟马的成虫、若虫非常小,用肉眼很难看见,只有用放大镜才能在叶背面看见。它为害棉苗的方式以成虫或1、2龄若虫用锉吸式口器取食叶片和生长点表皮组织,轻则叶背有银灰色斑点或小斑点,  相似文献   

8.
棉叶螨俗称红蜘蛛、火龙。是我国棉区主要害虫 ,属蛛形纲 ,棉螨目叶螨科 ,棉叶螨从苗期至吐絮期都可以危害棉花 ,黄河流域棉区从 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约发生 2~ 3次高峰 ,7月中旬是棉叶螨危害最高峰期 ,若防治不当 ,棉株叶片将变成褐色 ,干枯 ,脱落 ,棉株枯死 ,减产幅度大 ,甚至绝收。棉叶螨成虫、若虫、幼虫 ,均可危害棉花叶片 ,叶螨常群集在叶片背面 ,用口针刺吸叶片细胞的汁液 ,破坏细胞中的叶绿体。受害叶片最初出现针刺状黄白斑点 ,后变为红色斑点 ,截形叶螨为害棉叶仅表现黄白斑 ,不出现红色斑。受害棉株生长缓慢 ,株高降低 ,现蕾推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步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 0 0 2 - 2 0 0 3年7月2 2日、8月7日在城南长屯村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 0头左右,最高的已达5 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45 % ,叶片平均受害率70 % ,蕾铃脱落中有40 %~5 0 %是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天左右,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  相似文献   

10.
廖武  杨焕清 《中国茶叶》2005,27(6):37-3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幼虫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并诱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浙江永嘉县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诱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粘胶色板对茶园昆虫诱捕作用及用于防治主要害虫的可能性,制作了芽绿、橄榄黄绿、素馨黄和雪白色板,于各类昆虫盛发的7月在重庆市郊、浙江松阳县和安徽省麻姑山茶场各0.5βhm2的茶园做了48βh诱捕试验。诱捕的绝大多数昆虫为同翅目害虫;害虫很多而天敌极少,害虫与天敌的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芽绿、橄榄黄绿和素馨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大于雪白色板的诱效;从芽绿、橄榄黄绿至素馨黄,绿色色素成分减少、黄色色素成分增多,诱捕的叶蝉数减小而粉虱数增大。可将芽绿、素馨黄色板分别用于叶蝉成、若虫和粉虱成虫的诱捕。  相似文献   

12.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开封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常年播种面积 8万~ 1 0万公顷。近几年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发生危害逐年严重 ,特别是 2 0 0 3、2 0 0 4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成为阻碍开封市棉花发展的最主要害虫。1发生特点1 .1以苜蓿盲蝽为主多种盲蝽混合发生。据调查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的种类以苜蓿盲蝽为主 ,与中黑盲蝽、绿盲蝽和三点盲蝽混合发生 ,其中 ,苜蓿盲蝽占44.3% ,中黑盲蝽占 34.6% ,绿盲蝽占 1 5 .1 % ,三点盲蝽占 6.0 %。1 .2危害时间长 ,世代重叠严重。棉盲蝽因其种类不同 ,发生世代、迁入棉田的时间和危害高峰略有差异。三点盲蝽一年发生 3代…  相似文献   

14.
棉花风沙霜冻灾害后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州棉区是属于极早熟棉区 ,春季常遇到严重的风沙现象。尤其是近几年春季风沙天气没有间断 ,且风沙与冷空气相伴 ,对棉花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 ,随着风沙冷害强度的增大 ,棉花生产损失就越严重。受害严重的棉田棉株叶片青枯凋萎 ,主茎顶端弯曲 ,生长点严重受伤 ,有时死苗率达80 %~ 90 %以上。生产管理部门应针对受风沙危害程度轻重提出具体措施 ,把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1棉田受害的类型与分级根据八十五团 1 999、2 0 0 0和 2 0 0 3年 3年调查资料 ,将受灾棉田按其受灾害程度的不同分为 5个级别。0级 :棉株基本无风沙危害症状。1级 :棉…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地区 ,红蜘蛛和蚜虫是棉花前期的主要害虫 ,且两种害虫并发频率高 ,严重影响棉花壮苗早发 ,以往使用的药剂选择性较强 ,不能同时兼顾两种害虫 ,费工费本 ,生产上迫切需要一种对两种害虫防治效果均较好的药剂 ,2 0 0 0年进行了2 0 %螨虫同杀乳油等药效试验。试验在盐城城南洋镇进行 ,棉花品种为苏棉九号 ,设每 667m2 2 0 %螨虫同杀乳油 (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 ) 2 0、30、40 ml;2 5%三氯杀螨醇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 60 ml;1 5%扫螨净 (江苏克胜集团 ) 1 5ml及不用药空白对照 6个处理 ,小区面积67m2 ,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 …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田用药量下降,过去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不断增长,危害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应引起高度重视。1危害情况近年来,棉盲蝽象在河北省魏县棉田普遍发生,造成较重危害。据调查,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30头,多的50~6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60%,蕾铃脱落中的30%~60%是由盲蝽象引起的。遭受棉盲蝽象危害的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旺长而开花结铃少、成铃晚、吐絮迟,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发生规律棉盲蝽象在本县一般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棉田内的棉柴、…  相似文献   

17.
安阳市棉田绿盲蝽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 ( Lygus lucorum Meyer- Dür)为安阳市棉盲蝽的优势种群 ,占棉盲蝽发生总量的 80 %~90 % ,近年来成为棉田主要害虫。2 0 0 3年 ,百株虫量1 2~ 35头 ,最高达 2 38头 ,蕾被害率 5 0 %以上 ,棉株花叶率近 1 0 0 % ,蕾、铃严重脱落 ,甚至形成无蕾铃株 ,发生面积 1 870 0 hm2 ,产量损失 5 %~ 30 % ,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1棉花受害特征1 .1顶尖受害。子叶期 ,生长点枯死 ,长不出主干和真叶 ,俗称“公棉花”。真叶期 ,顶芽、侧心枯死 ,不定芽丛生 ,俗称“扫帚苗”。1 .2嫩叶受害。呈失绿斑点 ,随叶片伸展 ,斑点变为不规则孔洞或…  相似文献   

18.
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花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喷施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对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田4种主要害虫蚜虫、叶蝉、粉虱、盲蝽和主要天敌瓢虫、小花蝽、蜘蛛、草蛉卵的消长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当地常规品种冀丰106、鲁棉研28棉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生育期的大部分阶段,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数量、趋势与2个当地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仅在个别生育期,个别害虫或天敌差异显著。这表明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花的短时间种植,并未对棉田生物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棉叶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jnus(Boisduyal)〕是长江流域棉区重要害虫之一,在不同年份和地区常造成不同程度的红叶和垮秆,严重地影响棉花产量。过去对棉叶螨的研究,多偏重于药剂防治,而对其种群发生危害规律以及造成的损失,研究较少。为了提高棉叶螨的防治水平和经济效益,1982~1984年在调查棉叶螨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90年代初 ,棉粉虱已成为津巴布韦棉花的主要害虫 ,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 978~ 1 999年 ,津巴布韦对棉花上使用的白粉虱杀虫剂进行了研究 ,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一种氨基甲酸酯和最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 ( IGR)噻嗪酮、硫脲衍生物、丁醚脲这些杀虫剂注册推荐使用 7年后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这些杀虫剂中的一部分可以继续使用 ,其它的被禁用。特别对新产品噻嗪酮和丁醚脲规定每季只能喷洒 3次。津巴布韦加强对棉花白粉虱的抗性管理@牛巧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