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加紧策划打入中国大豆市场最近,美国大豆委员会(USB)和美国大豆协会(ASA)正在加紧谋划将美国大豆及大豆制品打入中国市场。这两个组织的领导成员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国际市场研讨会”上宣称,今后几年对亟待扩大出口的美国大豆生产者来说,是过去的25年来...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食用大豆生产状况、目前的形势和存在问题作了分析,提出未来发展思路和食用大豆生产发展的措施及政策建议,为安徽省大豆科研和生产者及相关部门制定大豆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来源于国家“863”计划306课题。2000年在水稻、大豆两个作物上应用,建立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八五六示范区,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验收,受到一致好评。一、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简介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是以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农业经济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及农业综合模型为基础而形成的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总结省内外、国内外众多农业专家多年研究成果、农业生产经验和基础农业理论而集成的农业专家系统,我场应用的是其中的水稻专家系统和大豆…  相似文献   

4.
大豆孢囊线虫病(简称SCN),是世界农业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日本、美国、巴西、加拿大,前苏联、朝鲜和中国等世界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都有发生。一般造成大豆减产5%—20%,严重的甚至绝产。因此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危害、生理小种分布、抗源品种的筛选利用及防治方法研究,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一、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研究简史日本1915年由掘正太郎在日本福岛县白河附近发现大豆孢囊线虫病,当时叫“嫌地病”,也叫“月夜病”,1921年伊滕哉改名叫“黄萎病”。1952年一稔户通过比较鉴定,命名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英文名Soybean Cyst Nematode(缩写为SCN)。美国1954年首先在北卡罗来纳州发现SCN,相继在阿肯色、密苏里、田纳西、维吉尼亚、伊里诺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美国大豆遗传资源及遗传改良计划(白皮书)中有关大豆产量数量性状遗传基因和耐旱、耐热遗传变异鉴定、测序、功能确定诸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美国为改良大豆籽粒营养品质所进行的“优质大豆创新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大豆病虫害抗性基因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广“永常模式”提高大豆生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广“永常模式”提高大豆生产水平巴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海山,许彦,赵金霞,唐凤吉巴彦县大豆年播种面积100万亩左右,年产大豆1.4亿公斤左右。为了学习外国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水平,1988年我们聘请了美国大豆专家纳夫兹格。同省、县农业科...  相似文献   

7.
本文目的在于强调加强亚洲大豆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合作研究进一步提高产量。做为重要的全球性作物的大豆,是人类良好的食品、饲料、工业原料,并能用于出口赚钱,增加就业。大豆原产中国,首先传到南亚,后经欧洲传到北美。自本世纪廿年代起大豆生产与加工业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六十年代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也高速发展了大豆生产与加工。十年前大豆又重新引回南亚。地处热带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很重视发展自己的大豆生产与加工业,以解决食用油及食用和饲用蛋白的不足,并节省进口大豆的费用。但这一地区增加大豆生产还有一些困难,如对大豆不象对粮食作物那样重视,研究得也较少,致使大豆生长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中,许多国家未建立销售系统等。为改进热带及亚热带的大豆生产及利用,国际大豆计划(INTSOY)同其它国际组织合作以提高研究水平。INTSOY主要计划之一是进行国际大豆品种试验。1973年以来已在131个国家进行了这一试验。通过试验比较了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的增产潜力;弄清了种子品质是这一地区生产(?)的严重问题,而种籽小的品种生活力较好,且产量不低于大粒品种。INTSOY还在植物保护及育种方面组织合作研究,赞助工作会议和培训计划。并重视加工利用、品种资源研究、生物技术及农业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大豆生产与品种选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了全区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总结“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与品种选育取得的成效,指出大豆种质资源利用现状和品种选育进展情况以及经验做法,为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四川大豆种植模式和生产方式在不断发生转变,国家大豆振兴计划为四川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阐明了四川大豆生产情况、分析了阻碍大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机遇提出了大力发展四川大豆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科学》2009,28(2)
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杂交大豆研究始于1983年,由杂交大豆的创始人一孙寰研究员创建的杂交大豆研究室历经10年艰苦研究,于199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95年实现栽培大豆“三系”配套。现已育成稳定的不育系和保持系近200对,恢复系180余个。建立了杂交大豆育种技术体系,使杂交大豆的选育程序化。2002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并通过吉林省审定,“杂交豆2号”和“杂交豆3号”也分别于2006-200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因素、互动机制及竞争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豆农业生产、加工业及经贸市场的相关情况 ,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在影响因素、竞争战略、互动机制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表述 ,旨在为大豆产业建设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及新的办法 ,面对世界大豆发展格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12.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大豆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 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由国家科委、农业部共同召开的“全国大豆科技推广工作会议”,今天在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黑龙江省隆重召开了。首先我代表农业部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地科委、农业厅局和农业科研、教学、新闻宣传及兄弟部门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发展我国大豆事业而辛勤工作的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生产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们的祖先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经过世代努力,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大豆品种,使它成为当今世界农业中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在内的四大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衡南是我省的主要产粮县之一。也是一个大豆产区,五十年代的秋大豆面积和产量均驰名省内外。目前大豆仍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需要,也是人民生活的需要。现就全县大豆生产的历史特点,发展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黑龙江省农民在生产和销售特大粒大豆(俗称“大粒豆”)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供经营者和大豆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大豆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伟  张猛 《大豆科技》2011,(6):43-44,50
1大豆生产发展状况1.1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世界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略增。2011年度世界大豆种植面积10276万公顷,较上一年增加59万公顷,面积增加主要源于美国和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011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杨子山 《中国棉花》2009,36(3):30-30
1陆地棉补贴。当前对陆地棉支持计划由《2008年粮食、环境保育与能源法案》(Food,Conservation,and Energy Actof2008)授权。该法案保留了多数美国《2002年农业安全及农村投资法》(FarmSecu—rity And Rural Investment Actof2002)中的农产品补贴计划。该法案完全保障了农户自主种植,且减少了政府政策对农产品市场的干扰。法案对“计划作物”进行最低价格保护,“计划作物”全部面积和平均单产均可获得补贴。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主要病虫害研究概况--Ⅲ大豆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参加2004年2月在巴西伊瓜苏(FozdoIguassu)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大豆研究会议(ⅦWorldSoybeanResearchConference)、第四届国际大豆加工与利用大会(IVInternationalSoybeanProcessingandUtilizationConference)和第三届巴西大豆会(IIIBrazilianSoybeanCongress)及对巴西大豆研究和生产情况的考察等资料,整理了国际上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以供大豆研究者和生产者参考,本文介绍大豆害虫。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部科教司的大力支持下,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特设“大豆科技示范户论坛”(Farmers’Forum)。科技示范户论坛及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引起国内外大豆专家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成为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上的重要亮点。  相似文献   

19.
世界菜用大豆生产、贸易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韩天富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2,21(4):278-284
菜用大豆在我国俗称毛豆。在日本 ,因毛豆常与枝秆一同销售 ,故称枝豆 (edamame)。 1991年 ,美国有人开始把“edamame”用作菜用大豆的英语名称。目前 ,edamame一词已被普遍接受 ,不仅可指菜用的鲜豆荚 ,有时也包括去荚皮后的鲜豆粒 (即中国南方所称的“毛豆米”)。我国南方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台湾和东南沿海一带 )和日本是世界菜用大豆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大豆保健功能的不断认识 ,菜用大豆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生产和贸易量呈现不断增加的…  相似文献   

20.
“适应大豆生产形式的合理轮作体系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承担的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重迎茬影响大豆生产机理与技术对策”的子课题“适应大豆生产发展形式的合理轮作体系的研究”课题,于1997年12月8日在哈尔滨通过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