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七连作土壤对三七、莴苣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三七连作土壤的化感作用,初步揭示三七连作土壤化感作用的机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三七连作土壤水提液对三七、莴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三七连作土壤水提液对三七、莴苣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鲜质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不同的化感作用.随着三七连作土壤水提液质量浓度的不断提高,连作土壤对三七苗高、鲜质量的抑制作用也在明显增加;三七连作土壤水提液对莴苣根长的作用呈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不同质量浓度的土壤水提液对莴苣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显著的抑制作用.三七连作土壤水提液中存在着化感物质影响三七和莴苣种子及幼苗的正常生长,其化感作用与土壤中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滤膜、卷式超滤膜、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0.2μm微滤膜和0.045μm、100 KD、13500D、5000D卷式超滤膜及100D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茶叶浸提液,HPLC分析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以及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真空冷冻干燥样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结果]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主要集中在膜滤过液中,膜处理后分子量均小于500 D的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结论]膜对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的截留效果较差,推测膜处理后儿茶素和咖啡碱损失的主要原因为膜对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可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这种吸附作用可能与所用的膜材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作三七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土壤浸提液对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连作三七根际土壤的化感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测定未种植过三七的生土及种植1年、2年和3年三七的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检测不同土壤浸提液对当地常见大田作物油菜、玉米和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年限三七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酚酸类化合物,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除肉桂酸外,多数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峰面积判断)较生土呈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变化规律.同一种植年限下,较生土而言,随着土壤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种作物种子的萌发率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同一土壤水提液浓度处理下,种植3年三七的根际土壤水提取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年限根际土壤水提液.不同溶剂土壤提取液处理下,随着土壤提取液浓度的提高,3种作物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逐渐表现出差异,多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促进作用.[结论]三七连作土壤中的大多数酚酸类化合物可能不是主要的化感物质,其土壤提取液对部分作物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刺苍耳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的化感作用,以及化感物质在水浸提液和醇浸提液中的富集程度,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g/m L的浸提液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及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苍耳各部位的水浸提液中总体以叶的化感作用最强,其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小白菜发芽率的抑制率分别为36.4%、17.9%、25.8%、18.7%,对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2.7%、68.4%、26.8%、34.7%;刺苍耳各部位的醇浸提液中,除了叶对4种植物根长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到92.5%、89.3%、36.7%、48.4%以外,根和果实也都显示出较强的化感作用,分别对其中3种植物根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1.2%~46.4%(小白菜除外)和48.0%~54.8%(黑麦草除外);总体上,各部位醇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于相应的水浸提液。由此可见,刺苍耳的主效化感物质主要集中在叶中,且在醇浸提液中富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浸提法制备不同浓度的臭椿根际土壤水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水提液对萝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说明臭椿根际土壤含有化感物质,且对萝卜的化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以不同极性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进行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极性的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根长、苗高、鲜重、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不同的化感作用。由此可见,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中存在着化感物质影响三七幼苗的正常生长,并且化感作用与土壤中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4年生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叶、果皮、茎作为供体材料制备不同质量浓度水提液,对吉林地区常见的大田作物、蔬菜及部分中药材种子进行萌发生测,考察其发芽率、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化感效应指数。结果显示:膜荚黄芪各部位水提液对多数供试植物及自身的种子萌发产生了抑制作用,果皮水提液活性较高。活性物质可能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微生物、渗透势、酸度和盐度在萌发抑制作用中影响较小。可见,膜荚黄芪植株中含有具备生态活性的化学物质,在规模化栽培中应考虑其化感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白三叶在鸭茅+白三叶混播草地建植过程中的化感机理,试验选用白三叶返青期不同部位(根、茎、叶)水浸提液,对鸭茅幼苗进行处理,研究白三叶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鸭茅幼苗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水浸提液对鸭茅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整体表现出"低浓度无影响、高浓度抑制"或者"低促高抑"的现象。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鸭茅幼苗的化感潜力不同。白三叶水浸提液对鸭茅幼苗SOD和POD活性的影响,叶的化感潜力高于根和茎;对于本研究中的其他生理指标,白三叶水浸提液对鸭茅幼苗的化感作用强弱为茎叶和根。  相似文献   

9.
林瑛  樊文玲  郭立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06-17807,17836
[目的]探讨0.2μm Al2O3陶瓷膜微滤清络通痹水提液过程中的膜污染机制。[方法]以清络通痹组方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根据Darcy-Poiseuille定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情况,对污染膜表面和截面进行高分辨扫描电镜观测,同时对污染膜表面沉积层的组成物质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粒径分析。[结果]阻力分布和SEM图结果显示:0.2μm Al2O3膜污染主要发生在膜表面。膜表面污染物主要是含C=O、CO-NH和C-O-C官能团的化学物质。表面污染物的粒径以体积百分数计主要集中在21.157μm左右;以数量计主要集中在0.596μm左右。[结论]研究微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机制对于减缓膜通量减少及寻找有效的膜再生方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白术常见病害真菌白绢菌和白术种子为受试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菊 茎叶提取物及其根际土壤提取物对白绢菌菌丝生长及白术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院在测试的浓 度梯度范围内,“菊的茎叶水提液(0.5 g/mL)、茎叶醇提液(0.125 g/mL)、根际土壤醇提液(0.125 g/mL)、根际土壤水提液 (0.25 g/mL)均能显著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生长,且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根据试验结果推断院“菊茎叶 水溶性提取物(0.5 g/mL)显示出对白术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而“菊茎叶醇提液对白术种子萌发和生长无明显影响。 “菊茎叶醇提物中的化感物质显示出对白绢菌的拮抗作用,且对白术种子萌发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这为开发防 治白术土传病害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藿香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分析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化感作用较明显的藿香为材料,采用水浸提液来模拟自然条件下雨雾淋溶的化感作用方式,以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0、0.012 5、0.025 0、0.050 0、0.100 0 g·m L~(-1))水浸提液处理藿香种子及幼苗,检测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处理降低了藿香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含量。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均能抑制藿香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梯度效应和部位差异,水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中同一部位以质量浓度0.100 0 g·m L~(-1)的水浸提液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部位相同浓度处理以叶的水浸提液处理对幼苗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藿香水浸提液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化感自毒作用,生产中应采取必要的耕作措施避免连作障碍。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幼苗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叶、根、茎。  相似文献   

12.
核桃青皮水提液对小麦和三叶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核桃青皮水提液对小麦和三叶草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核桃青皮水提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抑制物质,抑制率随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2)不同水提方式直接影响提取液的生物活性.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抑制率次序是:鲜样热提液>鲜样冷提液>干样热提液>干样冷提液,鲜样热提液和干样冷提液的生物活性差异显著,采用鲜样热水提取的方式较适宜.(3)核桃青皮化感物质对不同受体的抑制作用不同,对三叶草的抑制率高于小麦.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西部地区5种草本植物为供试植物研究其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利用培养皿测定小飞蓬、阿氏旋花、羊草、瑞香狼毒、白屈菜等5种植物的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幼苗茎长、根长、鲜重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白菜幼苗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水浸提液浓度不同化感抑制强度不同,随着水浸提液浓度升高,化感(RI)作用强度增加。5种植物水浸提液对白菜化感作用的综合效应(SE)显示,5种供试植物对白菜化感作用抑制作用依次为:白屈菜瑞香狼毒羊草阿氏旋花小飞蓬。  相似文献   

14.
【目的】马铃薯田杂草危害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探索青藏高原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化感抑草潜力,研究青藏高原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青薯9号和175号不同器官的化感抑草作用。【方法】以野燕麦(Avena fauta L.)和自生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受体,采用滤纸片生测法,分别测定铃薯青薯9号和175号根、茎、叶部分5个质量浓度水浸提液(6.3,12.5,25,50,100 g/L)的化感抑草作用。【结果】当水浸提液浓度大于25 g/L时,2种马铃薯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明显,总体表现出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2种马铃薯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自生油菜的化感作用强于野燕麦,且对受体植物根长的化感作用强于芽长和鲜质量。当水浸提液浓度为100 g/L时,水浸提液对自生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指数RI为-1.00,完全抑制自生油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结论】总体而言,175号化感作用强于青薯9号。就不同器官而言,175号叶部分和青薯9号茎部分化感作用较强。研究结果将为应用马铃薯化感物质进行生防除草剂及其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顶菊(Flavera bidentis)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黄顶菊的落叶水浸提液对绿豆、红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落叶水浸提液对绿豆和红豆种子发芽率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但对绿豆和红豆的抑制作用是有差异的。因此,黄顶菊也可通过其叶片凋落物释放化感物质,从而为防控黄顶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土壤接种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方法,探讨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水稻和伴生稗草的反馈影响,以期揭示植物-土壤反馈在化感特性不同水稻品种与稗草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稗草根区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对根区土壤PLFA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单种条件下,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高于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但添加根分泌物后,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低于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添加根分泌物影响了不同土壤接种物对稗草生长的反馈作用。水稻和稗草混种条件下,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显著低于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增强了水稻化感品种对稗草的抑制作用,调节不利于稗草生长的负反馈;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显著高于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调节有利于稗草生长的正反馈。无论是单种还是混种条件下,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和水稻根区土壤接种物对化感水稻品种生物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但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显著降低了混种条件下非化感水稻品种的生物量,调节不利于非化感水稻品种生长的负反馈。可见,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调节不利于伴生稗草生长的负反馈过程,提高了水稻化感品种对稗草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辣子草的化感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叶面积影响较小,但对地上部分的高度和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处理之间浓度效应不明显。在辣子草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_/F_m)和蒸腾速率(T_r)等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净光合速率(P_n)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但随着处理时间进一步延长,浓度依赖效应逐渐减弱。本研究结果揭示辣子草水浸提液对光能吸收、电子传递等光反应过程影响不明显,主要是通过影响CO_2同化能力而减少积累有机物质,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明核桃叶水浸提液对白术、板蓝根、远志和丹参4种药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为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生物测定,研究核桃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4种不同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幼苗鲜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板蓝根种子的发芽势呈抑制作用,对白术种子的发芽率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而远志在整个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浸提液有很好的适应性。核桃叶水浸提液中的水溶性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的幼根比幼苗更为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对丹参根长生长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核桃叶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和化感作用强度因受体植物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出选择性和专一性,初步确定远志为核桃间作的适合药材品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核桃青皮水提液石油醚萃取相对供试作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1)核桃青皮水提液在供试浓度为30 mg·mL-1时,对6种供试植物(绿豆、小麦、萝卜、油菜、黑麦草及高羊茅)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好的化感抑制作用.(2)核桃青皮水提液石油醚萃取相中的活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小麦、油菜和高羊茅幼根的抑制大于对幼芽的抑制;对绿豆、萝卜和黑麦草幼芽的抑制大于对幼根的抑制.(3)不同浓度处理液对小麦、油菜和黑麦草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石油醚萃取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4)小麦是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受体.  相似文献   

20.
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下茬冬小麦苗期化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谷子产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谷子连作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谷子分泌的化感物质对自身有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品种谷子的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盆栽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品种、植株部位和提取液浓度的谷子水浸提液处理时,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萌发的根长和芽长比对照明显变短,抑制作用差异显著;谷子茎秆和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小麦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Y(II)的走势基本相同,稀释10倍和50倍液处理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较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伴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系统II最大光合效率(Fv/Fm)呈现先降低后略微上升的趋势,3个参数均表明茎秆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要强于叶片;小麦苗期叶片SOD和POD酶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子秸秆残留的化感物质在适当浓度下会对小麦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