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阶段,寿宁县茶产业以"下乡的味道""寿宁高山茶"为品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纽带,创建共享新型扶贫模式和渠道,促进乡村发展,通过集中资源管理支持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平稳过渡。本文以寿宁县茶产业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扶贫模式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茶产业生产、经验、销售等多方面扶贫创新模式和机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之一。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现实融合需要,茶业的市场需求和旅游价值促使其通过产业融合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以中国江北茶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陕南安康市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及茶旅产业发展优势和条件,提出了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以茶旅融合促进陕南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陕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眼界     
《新农业》2019,(8)
<正>福建省福鼎市白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福鼎市把茶产业作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产业来发展,采取多项举措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茶园面积达20.3万亩,茶叶总产量2.7万吨,涉茶总产值达56.88亿元,有效带动当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苍南县八亩后村五凤茶园以茶产业为主导,以茶文化为核心,以文旅产品为载体,积极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以文促茶"的发展模式,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农旅互动、村景合一、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茶树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并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农业强国建设开启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茶产业作为区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独特载体,规范茶产业发展、完善茶叶全产业链、发掘茶文化附加值、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茶产业发展质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家参谋》2021,(10):6-7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都谈到乡村振兴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各要素结合越来越密切,结构调整与路径优化成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手段。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茶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发展优势和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解茶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诸多困境。结果表明,产业规模仍然薄弱、产业链整体比较单一、产品创新链整体不足和产业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是导致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从加强茶叶供应链源头开发、提升茶产业价值链向后延伸、推动茶产业质量体系构建、加大龙头茶企业扶持力度、挖掘茶文化融合带动能力和加快茶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最核心的焦点是"三农"问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技术的优势融入全面乡村建设的始终,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取得重大突破,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民族复兴意义重大。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需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在这一背景下,通过产业振兴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化,形成新的、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式。鹤峰县邬阳乡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通过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先进生产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茶产业之路。邬阳乡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在梳理各地区已有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发展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邬阳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茶产业扶贫中主要存在方式单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茶产业带动扶贫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茶旅融合、政企结合、增强茶产业扶贫活力等对策建议,以此来实现当地产业兴旺、富农增收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吕永江 《新农村》2023,(1):13-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直以来,茶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连接着广大农村、农民。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指出,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我国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凤凰雪茶是凤凰县大力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考察、集中座谈等方式,深入调查了全县雪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凤凰县发展雪茶具有的优势,明确了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凤凰雪茶产业做大做强,助力苗族地区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2.
茶产业和旅游业都是乡村振兴当中至关重要和地位关键的产业,二者存在着极大关联性其中,茶产业发展可以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资源,而旅游业又能够让茶产业声名远扬。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茶旅融合发展,强调通过茶产业和旅游业深度结合的方式,推动两种产业的振兴与崛起,有效凸显与提高乡村魅力,突出茶旅融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茶产业是景东县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山区和半山区重要经济来源,对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景东脱贫摘帽后如何推动人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县委、县政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发展茶产业对乡村振兴和推动景东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已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想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应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旨在明确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科学衔接,坚持乡村振兴发展指导理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主编速递     
正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策略和战略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效率。"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向科学、高效方向发展。以太仓市为调查对象,深入调研太仓市各村的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背景下太仓市线上土地流转的发展现状,对农地流转由线下转移到网络平台以及由农户个人操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深远。庐江县超前谋划、精准发力,促进两者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着力实现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高质高效过渡。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关键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土地政策是搭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桥梁,是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保障土地政策的有效推进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分析四川省土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形成土地流转体系;建立农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机制,保障农民权益;推进"三块地"政策改革创新等对策,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陕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陕南茶产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发展茶旅文化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条、发掘和利用陕南茶文化的资源优势等陕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茶叶产业是陕南地区生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在分析了陕南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茶产业生产组织结构;二是延伸茶产业链,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引进培养茶叶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