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2009年辽宁省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基础,研究和探讨国家级公益林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应用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样方开展定位观察,分别对生态公益林典型类型的主导功能进行功能变化调查,完善生态公益林监测指标体系,以便为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与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组织机构、支撑机制、经营管理方法、管理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与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调整与完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政策,实施重点区位生态修复工程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公益林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21年云南省对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接融合,国家级公益林进行了全面优化。本研究选取了玉溪市国家级公益林优化成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优化过程和优化结果的总结,提出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方面和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森林根据发挥的主导功能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导功能的森林。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本文主要对阳朝乡国家级公益林的现状,以及公益林的区划和管理对当地林农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增加补偿资金、进行合理区划调整、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等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泰来县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以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资源数据为依据,分析其主要的生态功能,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龙江森工集团依据林资发〔2009〕214号文件和国家相关法规、条例,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2431255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7%,保护了重点脆弱生态区域的环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兼顾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衔接,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加强国家级公益林数据档案、图面资料、本底资源调查、管护经营的管理,对发挥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作用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公益林是实行最严格保护的森林,是发挥生态保护功能的主体,是维系国土生态安全的基石。采用辽宁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及中国科学院modis等数据,从权属、生态区位、起源、林种、龄组、树种结构、群落结构以及植被覆盖、植被生长状况、森林质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分析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的分布、结构、质量以及生态价值,总结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现状,分析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级公益林区划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对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及布局进行调整,提升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林地变更调查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结构现状特征,并依此提出了管理措施。结果为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占全省总林地和公益林面积82.8%和82.9%,以灌木林为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面积最大,占43.6%;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最大;国家级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海西、玉树、果洛等三州。应从组织、资金、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国家公益林管理。  相似文献   

9.
结合平利县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针对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地类与国土"二调"地类不一致问题、国家级公益林"两本账"问题、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与地方经济规划间矛盾等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研究符合县级区划落界的对策与办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平利县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针对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地类与国土"二调"地类不一致问题、国家级公益林"两本账"问题、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与地方经济规划间矛盾等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研究符合县级区划落界的对策与办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林业建设已由木材生产转向了生态建设,公益林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林业建设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国家级公益林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满足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文章从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使得国家级公益林更好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公益林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因此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公益林中的宜林地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公益林的动态监测,文章主要以山东省泗水县国家级公益林宜林地的动态监测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家级公益林中宜林地的动态变化情况,从中发现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晶 《防护林科技》2014,(12):60-61
介绍了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法,包括样本组成、样本分布和调查方法以及监测区内各地类和林木权属面积组成,依据评价标准,通过分析2006-2011年监测数据,着重分析了全省国家级公益林土壤侵蚀度、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度动态变化趋势,并做出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乌拉特前旗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乌拉特前旗公益林三级监测系统,进行样地样方调查,掌握乌拉特前旗公益林资源状况,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拉特前旗公益林生态服务总价值量为149 774.69万元,固碳释氧总价值为2 156.53万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研究国家级公益林软件的数据库及林地落界"一张图"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分析了两者数据库结构和代码组成,将陕西省林地落界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进行处理,批量导入国家级公益林软件,完成了全省国家级公益林的快速建库与统一管理,首次实现了林地落界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与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自动转化。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是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选取8项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构建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全省不同生态区位中,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最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相对较差。广东省不同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江河两岸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与建设成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福建省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基础,研究和探讨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应用地方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样方开展定位观察,分别对生态公益林典型类型的主导功能进行功能变化调查,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我省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2008年和2009年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现状、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森林生态环境变化动态,对国家级公益林经营管理做出客观分析与评价,为辽宁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公益林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江河两岸区、国家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沙漠接壤区等4种不同生态区位不同类型公益林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甘肃省4种生态区位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数据,对不同生态区位不同林分类型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对同一生态区位,乔木林生态效益大于灌木林,阔叶混交林生态效益大于针叶纯林;对同一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针叶纯林保持水土流失功能高于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阔叶纯林和灌木林则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按照甘肃省公益林所处的5个生态区位(江河源头区、江河两岸区、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水库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别阐述各生态区公益林的资源分布、林地类型、树种组成和生态功能。以此为基础,对全省的公益林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673.36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68.63%,表现出了"相对数量较多,绝对数量偏少"的特点;灌木林占公益林总面积的49.15%,占公益林的主体地位。要采用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开展公益林组成、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与科学经营,实现公益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