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刊载于上海农学会创办的机关报纸《农学报》上中国第一部农事翻译小说——《穑者传》为主要研究切人点,利用文史互证的方法,结合晚清引进西学、改良农业的时代背景,梳理书中有关科教兴农的思想和路径。该小说兼备农业知识和文学趣味,成为近代中国农学翻译史上不可忽视的历史材料。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后,中国在世界上的科技领先地位逐渐丧失,西方的科技发展主导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农业也不例外.随着西方实验农学的兴起,中国传统农业显得相对落后.鸦片战争后,实验农学的概念通过传教士对西方农学书籍的翻译传入我国,甲午战争后,<农学报>等期刊及中国留学生对西方农书进行翻译并对西方农学进行传播,把西方农学理论体系介绍到我国,西方农书的翻译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赖作莲 《农业考古》2001,(3):108-111
宋元时期是传统农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北方旱作传统农学理论及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而 且南方农业也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两朝,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 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要了解古代农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情况,最完整的资料还是要依据古农书”(1) 。当时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农书空前增多。王毓瑚先生的《中国农学书录》中,收 入宋代以前的农书仅有六十多种,宋元时期突增至一百三十多种。宋代农书有105种,元代 则出现了三部好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是农书…  相似文献   

4.
数十年前王毓瑚先生及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先生对于中国的农学著作进行了考证,分别出版了重要的著作《中国农学书录》和《中国古农书考》.本文依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天野元之助《中国古农书考》又予以了订补,凡十四则.  相似文献   

5.
《二如亭群芳谱》是一部农书,可谓古今学人的共识。然而,通观全书,不难发现,书中还包含了许多与农学无关的内容,与《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这类农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鉴于其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的独特性,解读《二如亭群芳谱》需要突破单一的农学视域,而采用一种"复调式"的视角。《二如亭群芳谱》的文本属性有别于一般农书,它既非纯粹的专业类农书,也非通书性质的农书,而是一部布局独特、立意新颖、内涵丰富且有着深厚生活积淀和扎实学理依据的人文作品。该书的人文价值要远高于其自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会报》的办刊特色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农会报》是我国近代由农会创办最早的农学期刊之一,也是我国由社会力量创办较早的农学科技期刊.通过对《浙江省农会报》刊物特色以及对我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的科学翔实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形成发展的特点和里程.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可追溯至1905年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的《北直农话报》,一百多年来几易其名,历经《农学月刊》《河大农刊》《河北通俗农刊》《河北农林学刊》《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等阶段,1959年正式确定刊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并沿用至今。目前,该刊已连续9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2020年入选我国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3序列、"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2020版)A类期刊,并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华北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十佳"期刊等。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可追溯至1905年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的《北直农话报》,一百多年来几易其名,历经《农学月刊》《河大农刊》《河北通俗农刊》《河北农林学刊》《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等阶段,1959年正式确定刊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并沿用至今。目前,该刊已连续9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2020年入选我国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3序列、"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2020版)A类期刊,并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华北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十佳"期刊等。  相似文献   

9.
农谚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由劳动人民自己总结出的农学知识的精华,然而却一直被排除在传统农学之外,缺乏关注。与农书等所承载的正统农学相比,农谚则表现得更为直接、通俗易懂,可以俗农学称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学思想,特别是"三才"思想。因此,农谚应当被纳入传统农学研究视野,与农书等传统文献同等对待,成为研究传统农学及其思想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可追溯至1905年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的《北直农话报》,一百多年来几易其名,历经《农学月刊》《河大农刊》《河北通俗农刊》《河北农林学刊》《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等阶段,1959年正式确定刊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并沿用至今。目前,该刊已连续9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20年入选我国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3序列、"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版)A类期刊,并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华北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十佳"期刊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籍中饴糖及蔗糖技术记载颇多,却罕有高粱茎秆制糖相关论述。本文以晚清农书《农学纂要》中高粱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分别从选地、选种、播种、施肥、收获和榨汁、熬炼、结晶等方面分别论述了糖用高粱栽培及土法制糖技术。  相似文献   

12.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2,(1):239-247
《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两部当代农学目录学著作,堪称研究传统农书的架海金梁,是为学者入门、研究必备的案头书。但两书或囿于时代条件限制,或因书成众手,误收的情况在所难免。通过研究考辨,可知两书误收宋代农书29种,兹为揭橥以提高其著录宋代农书部分的准确性,从而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学方法与古代农书的编纂——以《齐民要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农学研究方法深受传统儒家经学方法的影响,其采用的“采捃经传”和“验之行事”的农学研究方法同儒家的经学方法———既崇尚经典又重视实际考证的儒家经学传统是一致的;《齐民要术》之后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的研究方法与儒家经学方法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一致性,而《齐民要术》本身对这些农书的影响亦是儒家经学方法影响作用的体现。因此,对儒家的经学方法的运用成为《齐民要术》及其之后我国古代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之间一脉相承的农学研究传统,古代农书的研究方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台湾农业探索》2012,(4):10+13+37+48
<正>两岸农业合作推动高雄市农业转型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高雄市县合并后,高雄市县农会经过一年多的协调整合,高雄县农会改名为"高雄市农会",而高雄市农会更名"高雄地区农会",改名后的高雄市农会与大陆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合作,肩负两岸农业合作重责。高雄市农业局指出,改名后的高雄市农会,除原县农会的24个地区农会外,再加小港农会,未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6.
以2009—2013年出版的《延边大学农学学报》为资料,通过对学报的稿件来源、栏目设置、作者结构及基金论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识《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在发展中的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扩大学报的影响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旉农书》为南宋道士陈旉所著,是我国南宋七部隐士农书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书之一.它既继承了我国道家和道教中的哲学思想和技术体系;又继承了我国南宋以前的传统农学思想,在我国农学思想史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成为《便民图纂》的直接理论来源,也间接影响了南宋以后大多数农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年前夕,收到老朋友石声汉教授家属送来的一本《石声汉教授纪念集》,非常高兴。我和声汉教授虽可称同行,均是从植物生理学开始,并且也可说是同龄(他是比我晚出生四年:1907和1903),但因学习及工作的时间地点上的差异,我们两人虽先后在武汉大学,昆明及北京“共事”过,但实际只在昆明及北京见过大约三四次面。从五十年代起,我就听到他已致力于祖国古农学宝贵遗产的整理,钻研和注释。由于他学识渊博,天资过人而又治学严谨,在短暂的十余年(1955—1966)里已校订、注释及翻译了多卷深奥而重要的祖国古农书,独树一帜,被中外科学史家(“贾学家”)誉为权威之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本劝农性质的文献,《便民图纂》中包含着大量的农学知识,以往的研究者认为这些农学知识大多是抄自其它文献,价值不大。本文以书中的"耕获类"和"树艺类"部分为例,揭示了这些农学知识独特的原创和地域价值。笔者认为,《便民图纂》上接宋元两代的农书和日用类书,下启《农政全书》,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所提出的模式廓清《农学报》(1897)中农学知识及其农业科技传播途径。采用传播统计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法,统计了晚清社会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农业试验、改良和推广机构、农业教学等机构出现带来的农业新变化以及这些新现象传播过程从而获知《农学报》中农学科技知识的传播是通过官方的支持,各种农学会、农业试验场、农业学堂的设立,加之乡绅的积极推广而最终一级一级传给最终的目标受众——农民,并通过创新扩散理论的5个影响因素分析了西方农业科技在晚清社会的传播与推广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