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荞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的荞麦种植有着深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在增加江西地区粮食产量、丰富饮食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的江西地区诸多方志所载资料为基础,对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荞麦种植的发展状况、动力与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贵州茶叶产地众多,茶叶产量丰富,由此形成了各类层级的市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让茶叶作为山地经济的产品流通于商品交易市场,成为了重要的商品交易物,是区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中前期,贵州茶叶总体产量较小,且焙制技术有限,茶叶销售的市场多以本地销售为主,辅以少量的毗邻省份县乡。至清末民国时期,茶叶的种植面积扩大,制茶技术获得较大的提高,茶叶的品质更加优越,进而销售市场拓宽至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的沿边各县,实现了由区域内销市场向沿边外销市场的转变。茶叶市场是地方贸易市场繁荣的一个侧面,不仅刺激了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增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蕴含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非常重视对林木的保护,订立了较多的林木保护习惯法。其内容主要包括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禁止盗窃林木、防火等方面。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林木保护习惯法在林木保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探析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林木保护习惯法的订立情况、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对完善我国当前的森林保护立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池塘养鱼业历史悠久。入清以后池塘渔业日益发展,并在清末及民国时期达到鼎盛,珠江三角洲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塘鱼生产基地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珠江三角洲池塘渔业的历史变迁,认为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发挥着基础性制约作用,而宗族社会和商品经济则是池塘渔业发展的内在结构性要素。从环境史、社会史和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区域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不仅地域广袤而且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状态,不论地形、地貌、水系,还是温度、气候、降雨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地理特征,即黄河上游区域以耐干旱的农作物为主。在传统农作物中,小麦、糜子、谷子、豆类是黄河上游区域分布最广泛的作物,不论其分布范围还是品种数量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大约明末时期开始到清朝乾、嘉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但变化十分缓慢。晚清以后,玉米、马铃薯、棉花、蚕桑开始大面积引种,加速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主要标志就是玉米、马铃薯广泛种植,而且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主要食粮。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作物商品化的进程也加快了,一些农作物成为种植区农民的主要副业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华北茶叶承销市场包括原直隶省的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为了表述方便,这里还把河南、山东包括在内,形成一个5省市的"大华北"区域。因为,这些地区茶叶市场具有较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消费的茶类、茶叶来源、茶叶运销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构成一个相当联系紧密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清至民国山西玉米种植的一般状况,重点分析了玉米在山西种植迟滞的原因。与南方不同,玉米在山西受到内部具体环境的多重影响,包括作物竞争与人口压力的异常变动,还有农民的心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发现刺梨的药用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意义,因此刺梨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刺梨的质量、产量,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11.
刺梨是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能够治疗与预防疾病植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刺梨在抗癌、防癌方面的作用较大,所以人们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大,刺梨的种植量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因此,本文对刺梨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更好地提升刺梨的种植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北川地区一直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但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北川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构成及种植面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影响到现在。本文以北川地区清至民国的多本县志为基础,分析这一时期北川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传播与分布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野生刺梨、2份无籽刺梨、1个变种光枝无籽刺梨共14个样品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3条谱带清晰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ISSR反应共得到162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5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2.54%。样品间的遗传性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在在0.50~0.85之间。样品间遗传性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刺梨样品中来自安顺关岭县与六盘水的刺梨亲缘关系最近,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85。在无籽刺梨样品中来自安顺光枝无籽刺梨与黔西南兴仁的野生无籽刺梨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78。在刺梨与无籽刺梨组合中,来自贵阳植物园无籽刺梨与六盘水的刺梨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67)。来自铜仁梵净山、贵阳燕楼乡、安顺关岭县、六盘水、毕节七星关区、贵阳息烽的刺梨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寻求贵州玄参中药材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p 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并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C∶P及N∶P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均呈弱酸性,土壤p H值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套作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其中轮作与连作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差异显著。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3、2.2倍,表明套作下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较慢;N∶P均很小,且彼此间差异很小,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C∶P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8、1.9倍。 相似文献
16.
17.
贵州4种刺梨的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4种刺梨比较形态解剖学的研究,表明:4种刺梨营养器官形态解剖结构基本相似;重瓣刺梨的花托及托附杯呈浅杯状,其余3种刺梨均呈壶状,重瓣刺梨雄蕊大中全部花瓣化,有的外缘的改皮也逐渐转变成花瓣。 相似文献
18.
刺梨作为野生水果,虽然多地有分布,但原产贵州,也主产贵州。历史文献中以清代民国时期贵州方志记载最多,将刺梨等同金樱子,存在同名异物的混淆,造成以讹传讹,文献引用中应特别注意辨析。而清代竹枝词常歌咏刺梨,为我们考证刺梨及刺梨酒提供详实资料。学界一般认为刺梨酒最早记载于道光时期。嘉庆时期张澍《黔苗竹枝词》歌咏锅圈仡佬刺梨酒,是笔者所见刺梨酒的最早记载。总体上,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围绕刺梨名实、产地、开发利用类型、功能、采摘时节、品种以及刺梨开发利用的主体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体现人们对刺梨开发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喀斯特山区刺梨种植提供合理化施肥依据,以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毕节市七星关区和黔南州龙里县3个刺梨种植基地的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文献及标准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刺梨种植基地表层土壤 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等进行测定,并对其土壤养分盈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pH 平均为6.86,比较适宜刺梨生长;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1.38 g/kg和16.40 g/kg,较为适宜;有机质含量较高,为96.80 g/kg;钠极丰富,为8.62 g/kg;全钙和全镁含量不足,分别为0.61 g/kg 和6.15 g/kg;氮极度缺乏,含量为0.16 g/kg。结论:施肥时应综合考虑各地土壤养分现状及不同时期树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情况,保证各养分平衡与协调。该研究为系统评价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营养状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下,贵州的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要采取合理化的策略将贵州茶产业发展壮大,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