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治理法治化中,有利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形成优良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治理主体权责不明确、治理规范关系不协调、治理过程运行不规范、治理环境不充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构建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明确治理主体的权责,完善乡规民约,形成协调统一的治理规范关系,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乡村问题,实现“法治、德治、自治”三结合。  相似文献   

2.
王建江 《河南农业》2022,(36):10-11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家现实发展情况,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提出为高校人才创新培养提供新的契机与原生动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高校人才创新培养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生态基础,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和内在动力,是对生态文明语境下乡村现实问题的回应.直面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探寻其破解路径,有益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分析归纳法,分析、总结出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的现实困境,并针对这些现实困境提出相应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理念的一种教育活动,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目前我国高校重视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但存在缺少系统性的思政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理论素养不充分、互联网辅助问题凸显、培育氛围淡薄和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高“铸牢”教师理论素养、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深化“铸牢”教育环境熏陶等一系列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乡村亟需“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人才,夯实人才振兴基石。然而,涉农高职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与人才振兴需求不匹配、多主体育人效果不显著、接续跟踪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推动江苏农业现代化,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人才定制培养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载体,凸显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属性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校村联通、农科教融通、职前后贯通”农科人才定制培养模式,以期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动涉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样板。  相似文献   

6.
曹茂 《农业考古》2023,(2):181-188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云南则是世界茶源。云南茶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古茶山、制茶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制茶技艺、饮茶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层面。云南茶文化遗产的形成体现了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休戚与共、资源共享的关系。云南茶文化遗产呈现的与中华民族持续的茶文化认同也参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当下,在传承云南茶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通过与茶文化认同相关的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由国家和地方对遗产传承的记忆行为和纪念活动等文化过程进行权威化塑造,形成持续的茶文化集体记忆和认同,将不断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建设是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农业生产模式、农民生活方式与农村治理体系的重大变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国外典型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包括政策支持与前沿技术联动模式、专业化与一体化的复合模式、农业信息化与集约化运营模式等,国内近期涌现出河南鹤壁数字化改造提升模式、浙江德清数字综合赋能模式等。应当看到,作为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城乡数字鸿沟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与专业人才缺乏等困境。为此,应当因地制宜,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化人才,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音乐文化符号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区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打造符合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分析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即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管理不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与激励机制缺失和基层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不够,并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主要有改革政府农业服务机构体制,回归公益性服务职能;拓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筹集渠道,规范经费管理;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事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的全面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还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本文基于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城市文化氛围重、乡村吸引力弱,乡村"原子化"、人力资源匮乏等困境,探讨社会工作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促进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和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得出在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时需要从发展乡村经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途径入手,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的重要考量指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做出了顶层设计,本文以此为框架探讨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区情,分析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即创新社会服务手段、构建现代职教培训服务体系和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当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对其应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为了促进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此从当下农业技术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探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已然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新命题。秦巴山区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脱贫攻坚任务虽已顺利完成,但当前秦巴山区仍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初级阶段,乡村振兴事业仍面临巨大挑战。人才振兴是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面对陕南三地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人口流失严重、人才素质低下、地区吸引力不足的现实困境,本文探索性提出推进乡村发展、引借育留用多举措并举、发挥老年群体作用以及实现老有所用、完善地区基础教育等路径,旨在破解陕南三市人才瓶颈,为乡村振兴事业的顺利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育是积累国家发展和乡村建设所需人才资本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当前,城乡教育仍然面临较大差距,乡村教育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制度设计缺陷及社会文化引导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为应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新挑战,瞄准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教育建设的优化路径应聚焦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政府五大主体,通过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教育建设体系,发挥各方优势和能动性,整合和完善城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和改革乡村教育管理制度。同时,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带动和鼓励各方主体共同参与,补齐乡村教育的发展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中国城乡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7-15709
分5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指出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受到农业科技水平低,增收渠道过于单一,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落后。对此,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松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66-17067,171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日益凸显,面临着制度、经济、文化、自身素质四大困境的制约。因此,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要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统筹协作,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发展权是关于农民发展机会均等和发展利益共享的权利。加强农民发展权的法治保障,需要加强农民发展权立法;强化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培育能力;强化农民发展权的政府责任机制;完善农民发展权的司法救济机制;培植农民维权组织;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认为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教管引导队伍和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仔细研究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现状,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速度。基于此,本文从对农业技术的现实困境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如何加强和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