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利用04957(感),04968(感),L3708(抗)和Wva700(抗)4个抗感不同的番茄品种,按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置组合,接种番茄晚疫病,调查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不同品种、不同组合间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②供试品种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Wva700,L3708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二者在配制抗性组合时是较为优良的杂交亲本。Wva700×04957,Wva700×04968组合特殊配合力最高,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③抗性遗传中加性效应是主要的,同时存在部分显性,存在细胞质效应;④广义遗传力为90.64%,狭义遗传力为81.48%,均较高,说明亲代对后代的影响作用较大,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累加的方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晚疫病诱导的番茄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番茄抗病品系(CLN2037E)为研究材料,应用SMART技术构建晚疫病诱导的番茄叶片cDNA表达文库,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构建的cDNA文库的克隆数为2.3×109,重组率为96%,通过PCR检测,插入片段范围在0.1~2.0 kb之间。从文库中随机挑取110个克隆进行测序,最终得到107条差异表达ESTs序列。GenBank提交的序列号为GT742146-GT742150;GT865998-GT866099。利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75条ESTs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视为已知基因,功能涉及能量代谢的占42.7%、细胞内生命活动与信号传导的占10.7%、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占9.3%以及与抗性相关的占25.3%;另有32条ESTs无同源序列或同源性较低,预测是一些未知功能基因的占30%。本项研究应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高质量、信息丰富的晚疫病诱导的番茄叶片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抗病相关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层置换对马铃薯叶片酶活性及晚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农业科学》2015,(21)
研究了土层置换及土壤灭菌措施对马铃薯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置换或土壤灭菌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叶片中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了叶片中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抵抗能力。土层置换和土壤灭菌处理可以消除马铃薯由于连作障碍而产生的晚疫病的发病率,其中增施磷肥15%且置换土壤(T2)与施杀菌灵且不置换土壤(H)处理在消除马铃薯由于连作而产生的晚疫病方面效果最佳。而土壤经过土壤置换并加有机肥处理后(T3处理),马铃薯的晚疫病的病情指数在整个马铃薯的生长期内都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在77 d时分别比CK、T1(置换土壤)、T2和H 4个处理高出17.5%、47.1%、60.8%和66.6%,表明在土壤置换后使用有机肥不利于降低马铃薯的晚疫病。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业学报》2016,(3)
以灰霉菌毒素为选择剂,利用多步筛选法筛选番茄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结果显示,毒素对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毒素胁迫下,其增殖率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并在离开选择因子继代培养2代后,仍保持获得的抗性。研究毒素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发现,无论有无毒素胁迫,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其再生植株的酶活性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和原始植株(对照);随着毒素胁迫浓度的增大,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再生植株的3种酶活性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升高后降低,且均比对照升高幅度大,其中PAL和PPO酶活性的下降速度较对照慢,说明抗性突变体通过增强与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增强植物的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以SA作为诱抗剂处理番茄幼苗,研究了SA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了其诱导抗性产生过程中番茄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A在其浓度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相对诱导效果在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用150 mg/L SA处理番茄植株后间隔3 d挑战接种灰霉病病原菌产生的诱导效果最好,且抗性持续期在10~15 d。经SA处理后,CAT、POD、PPO、PAL在番茄灰霉病系统诱导抗性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同时MDA含量以波浪线形式呈上升趋势。[结论]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CAT、POD、PPO、PAL活性与番茄对灰霉病的诱导抗性呈正相关,MDA含量的增加与抗病性的提高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反应中木质素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不含R基因的马铃薯水平抗性材料LBr-12和感病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为材料,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 (P.infestand后,对马铃薯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LBr-12和Favorita的PAL、PPO、POD的酶活性都升高,其中抗性材料与感病品种相比,升高幅度大,持续时同长;同时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增幅也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番茄晚疫病菌小种鉴定及品种抗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纯化72份采自江苏省的番茄晚疫病标样,获得番茄晚疫病菌菌株35株.采用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提供的5个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番茄晚疫病菌的小种类型有T0、T1、T1.2、T1.2.3、T1.3.4,其中T1.2地理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占鉴定总数的37.2%;其次为T1,占总数的34.3%;T1.2.3、T1.3.4和T0分别占鉴定总数的17.1%、5.7%和5.7%.采用优势小种T1.2对54份番茄品种或育成品系进行苗期喷雾接种,结果表明:高抗、中抗、高感品种分别占鉴定总数的14.8%、7.4%和77.8%,其中高抗材料均来自野生材料和野生材料杂交转育的后代,而江苏省生产上大部分主栽品种对晚疫病菌均表现为感病.因此,江苏省番茄生产应该高度重视抗病品种的引进和培育.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索激活蛋白对植物诱导抗病性机理,分析诱导过程中植物的应激反应,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来源于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14 kD激活蛋白PEBC2诱导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经1.182μg/mL激活蛋白诱导处理后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有显著提高,番茄接种灰霉菌17 d后,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达到67.03%。测定了番茄体内与抗病代谢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动态变化,经激活蛋白处理后,番茄幼苗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AL活性在诱导48 h后达到最高,比对照提高53.82%;POD活性在诱导168 h后达到最高,是对照的2.63倍;PPO活性在24 h和120 h出现2个峰值,分别比对照增加77.57%和87.21%。说明防御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是激活蛋白诱导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番茄晚疫病接种材料总R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选取番茄感病5#自交系和抗病CLN2037E自交系正常生长和晚疫病接种的叶片为材料,比较Takara公司(货号)9109、9752Q、9769S和北京华越洋公司ZH120等4种RNA提取试剂盒。结果表明:方法9109和ZH120均能获得较清晰的RNA电泳条带。ZH120提取RNA的OD260 nm/OD280 nm在1.92~2.08之间,得率在316.38~359.71g/g之间,其他3种方法提取RNA的完整性和纯度均不高。四种方法提取的RNA均能通过反转录PCR克隆出番茄Actin和RPL2基因片段。以ZH120方法提取的RNA为模板时,基因RPL2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溶解曲线峰值单一,扩增曲线和Ct值重复性好,变异系数低。结果表明:ZH120试剂盒可作为番茄正常及晚疫病接种叶片RNA提取的适宜方法,并为后续基因克隆及表达谱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RNA。 相似文献
12.
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甲霜灵的抗性测定及治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0~2001年连续3季从壁山、沙坝坝蔬菜基地采集番茄晚疫病病叶和病果,共分离得80株晚疫病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抗性和抗性水平,结果有75.0%的菌株表现为抗性,13.8%的菌株表现为中抗,11.2%的菌株表现为敏感.以菌株TBS-2131为敏感对照,所测定的4株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达5×104倍以上.此结果表明当地晚疫病菌抗性菌株已占优势,并且抗性水平已很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品种嘉信金骊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种子期、幼苗期、种子期和幼苗期用浓度为0. 029 mol/L的Sulfanili Acid和0. 028 mol/L的ASA对番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以研究Sulfanili Acid和ASA对番茄病毒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诱导物Sulfanili Acid的3个处理与对照的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51. 46%、63. 34%和49. 62%,诱导物ASA的3个处理与对照的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66. 62%、75. 56%和77. 66%;对发病后不同时间与其病情指数的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各处理的初始病情指数和病情增长速率均低于各自对照,其中种子期和幼苗期都用诱导物ASA处理过的植株初始病情指数最低,为0. 618%,且病情增长速率最慢,为1. 940%。 相似文献
14.
15.
番茄受伤信号传导及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植株机械受伤后激活了受伤愈合和防御的各种机制,引发了受伤信号的产生、运转、感知接受和转导等以激活受伤诱导基因的表达。茉莉酸(Jasmonicacid,JA)在番茄对机械受伤反应中起中心作用,其他化合物,包括系统素、寡糖和寡聚半乳糖醛酸等也在受伤信号中起重要作用。番茄植株受伤诱导的蛋白酶抑制剂为研究诱导抗性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体系,说明调控系统防御反应信号传导的各种途径,提出了细胞间受伤诱导蛋白酶抑制剂PIs表达的是多肽系统素(polypeptidesystemin)和植物激素茉莉酸。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系统素和JA在同一信号途径中协同作用激活了PIs和其他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病品种的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POD、PAL及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番茄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活性在处理后0~24 h逐渐升高,之后下降,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0~36 h升高.而后活性下降;随毒素浓度增加,POD、PAL、PPO活性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酶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感病品种1479和2300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并测定BTH处理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接种对番茄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2.0mmol/L BTH能有效诱导番茄产生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其中0.5 mmol/L BTH处理效果明显,诱导效率可达42.7%。喷施BTH或接种TYLCV均可提高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但诱导并接种处理的植株叶片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高。说明BTH处理可以诱导番茄增强防御酶活性,降低病情指数,增强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采用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2种抗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内生细菌处理后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增强,6种防御酶最大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2.5、1.6、1.5、2.7和4.1倍.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明显上升,SA含量第7天最高,JA含量第3天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1和2.9倍.[结论]内生细菌TF28可诱导提高防御酶活性抵抗番茄灰霉病侵染,诱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SA和JA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对瑞毒霉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不同抗性菌株,结果表明抗性菌株在转移过程中,其对瑞毒霉的抗性程度不变,在叶片上接种,高抗菌株其病斑面积显著大于较敏感菌株,但它们在侵染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薯块在4℃,12℃,18℃,25℃贮存过程中,在低温条件下,不同敏感菌株在薯块上的存知力没有显著差异,随温度升高,敏感菌株相对抗性菌株有较强存活力,成为下一个季节主要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