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对藏西北白绒山羊羔羊小肠屏障基因表达量及回肠微生物群的影响,为提高牧区山羊高效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8只体况良好、生长健康,初生重为(2.25±0.18)kg的雌性藏西北白绒山羊羔羊,随机分为2组,羔羊分别于28日龄(D28)和60日龄(D60)实施早期断奶,所有羔羊在断奶后饲喂相同的固体颗粒料至75日龄。结果表明:D28组羔羊小肠黏膜损伤较小,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与D6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D28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高于D60组(P<0.01),D28组空肠绒毛宽度高于D60组(P<0.01),2组羔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无显著差异。小肠上皮的促凋亡(Bax、Caspase-8)和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而D28组羔羊显著降低了回肠上皮INF-γ、TNF-α等促炎因子基因的表达量。16S rRNA基因测序发现,D28组回肠中Clostridium_XlVa相对丰度上升、Bifidobacteriaceae丰度降低(P<0.05)。综上,在高海拔极端条件下,对藏西北白绒... 相似文献
3.
前 言肌内脂肪积聚在肌肉的内肌束膜内。肌内脂肪的沉积是有规律的,它决定着肌肉大理石纹的程度。一定量的肌内脂肪是改善肌肉烹制后的适口性所必需的。肌内脂肪还导致结蒂组织松散,从而可提高肌肉的多汁性和嫩度。肌内脂肪的含量很重要,其化学成分也很重要。脂肪的化学成分随动物种类(Souci等,1994;Enser等,1996;Enser等,1998)和品种(Kellogg,1977;Malmfors等,1978;Nurnberg等,1995)以及随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环境因素中,饲料的类型和饲喂水平是极为重要的两种因素(Leibetsender… 相似文献
4.
探索不同地区牛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试验选取贵州、内蒙、新疆地区各6头36月龄左右公牛的牛背最长肌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1)内蒙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贵州和新疆地区(P<0.05);(2)内蒙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硬脂酸、油酸等含量极显著高于贵州和新疆地区(P<0.01);(3)贵州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内蒙和新疆地区(P<0.05);(4)新疆地区牛背最长肌中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贵州和内蒙地区(P<0.01)。综上所述,内蒙地区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高;贵州地区牛磺酸含量高;新疆地区胆固醇含量低。 相似文献
5.
6.
7.
对西藏那曲尼玛县、阿里日土县两个原种场的绒山羊绒纤维细度、自然长度、产绒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绒山羊绒产量、细度、长度差异均不显著,绒山羊不同性别绒品质(细度)的指标均优于我国其它绒山羊品种如河西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尼玛绒山羊成年公羊、母羊平均绒纤维细度分别为14.00 μm和13.33μm,分别比选育前的平均细度公15.32μm、母16.02μm细1.32μm 和2.69μm;选育后日土县成年绒山羊公、母羊细度分别为13.58μm和13.57μm,平均细度比选育前13.72μm细0.14μm;绒纤维主体细度14μm以下的分别占65.2%和76.19%;绒自然长度4 cm以上的分别占81.56 %和78.87 %;选育前后2县成年山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188.04 g、180.60 g和278.57 g、279.60 g,个体平均产绒量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48.14 %和54.82 %;纯白个体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9.
针对83.5~106 kg体重阶段的16头沂蒙黑猪的屠宰数据,研究分析了不同屠宰体重试验猪的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与氨基酸、脂肪酸相关关系及随着屠宰体重的变化氨基酸、脂肪酸的回归趋势。结果表明:在83.5~106 kg体重阶段,屠宰体重对沂蒙黑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胴体肉质指标与氨基酸和脂肪酸间、氨基酸与氨基酸间、氨基酸与脂肪酸间、脂肪酸与脂肪酸间的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胴体肉质指标中的屠宰体重、胴体重、胴体直长、屠宰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瘦肉率、皮率、骨骼率、滴水损失、a、剪切力、干物质、蛋白质、肌内脂肪与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5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相关性不显著;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与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6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甘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他指标随屠宰体重的变化回归关系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品种、体重和营养对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荣昌(RC)猪和杜×长×大(DLY)杂交猪为试验对象,研究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与营养影响特点。结果表明: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规律较为类似,肌纤维直径随体重增加呈线性增长,而肌纤维密度则随体重增加呈乘幂方程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密度与直径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03)。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在20~50kg阶段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99),但在80kg,RC猪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DLY猪(P=0.0043),而RC猪的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DLY猪(P=0.0049)。饲粮营养水平对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的生长规律较为类似,但不同品种的肌纤维直径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80kg,RC猪显著低于DLY猪,可能与其优良肉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氮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9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3组,即保护性氨基酸组(A组)、常规氨基酸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只进行动物试验。采用体内法研究在相同蛋白质水平(CP 9.93%)日粮条件下,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和瘤胃保护性赖氨酸(RPLys)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氮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白绒山羊基础日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地增加了绒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提高了机体氮的沉积(P〉0.05),并有降低尿中尿素氮(UUN)排出量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20头6月龄的辽宁绒山羊,平均体重约为16 kg,完全随机分为半胱胺组和对照组。两组饲喂的基础日粮一样,半胱胺组每周添加1次半胱胺,剂量为100 mg/kg,制成颗粒料一次性饲喂;试验期60 d。研究半胱胺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胺组绒自然长度、毛自然长度、绒伸直长度、毛伸直长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强度,绒、毛伸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半胱胺组粗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以改善辽宁绒山羊绒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14.
内蒙古白绒山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MDV和PDV组织游离氨基酸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3只体况良好,体重25~30kg的2周岁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以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颈动脉、颈静脉慢性血插管进行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3个试验处理的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模式分别为M、M90+C10、M80+C20。结果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MDV和PDV组织SAA的净流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Met随着绒毛模式所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105)。MDV组织Cys的净流量显著高于其小肠消失量。绒山羊胃肠道组织摄取了大量的BCAA。因此,在调整绒山羊小肠氨基酸模式时应注意BCAA,尤其是Leu的补充。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绒山羊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利用有显著影响,绒山羊小肠内理想的氨基酸模式应界于M90+C10和M80+C20之间。 相似文献
15.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 cm,试验组为7.85 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择6月龄、平均体重15.21 kg±0.61 kg的河西白绒山羊20只(公母各半),从5月份脱绒后开始对试验羊按月连续12个月采集血样和绒毛样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绒山羊血清生长激素(GH)浓度,用手排长度法测定各月绒毛生长长度。结果:①河西绒山羊绒毛在6月和7月开始萌发,生长期为8、9、10、11、12月五个月;8月份为生长高峰期,占其全年总生长量的31.5%;生长量从8—12月份呈线性下降趋势,至元月份停止生长,呈慢—快—慢增长模式。②河西绒山羊血清GH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经相关性分析,绒毛生长速度与血清GH浓度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P<0.01);性别对血清GH浓度没有影响。GH浓度对绒毛生长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肉质风味表型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了4个猪种背最长肌中miR-27a和miR-378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组织中2种miRNA的表达水平在4个猪种中趋于一致。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miRNA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和硫胺素含量呈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负相关。表明miR-27a和miR-378对猪肉品质具有正调控作用,而对猪胴体品质具有负调控作用。该研究可为阐明miRNA在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用4只体重(35±2.5)kg装瘤胃瘘管、十二指肠和回肠T型瘘管的徐淮白山羊,饲喂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比(NDF/NFC)不同的A、B、C、D 4种日粮,分别利用二氨基庚二酸和卵磷脂作为瘤胃细菌和纤毛虫的内标物测定进入十二指肠的细菌、纤毛虫及过瘤胃饲料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流量与组成,研究对山羊小肠内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AA)中,B组细菌AA为1.54 g/d,极显著高于A组(0.45 g/d)、C组(0.36 g/d)、D组(0.39 g/d)(P<0.01),且B组占可吸收AA的38.4%,显著高于D组(24.84%)(P<0.05),极显著高于A组(13.25%)和C组(14.81%)(P<0.01);纤毛虫AA在A组为1.22 g/d,分别极显著高于B组(0.63 g/d)、C组(0.57 g/d)、D组(0.42 g/d)(P<0.01),且A组占可吸收AA的36.74%,B、C、D组分别占15.71%、23.45%、26.75%;来自过瘤胃饲料的小肠可吸收AA中,A、B组分别为1.65、1.84 g/d,显著高于C组(1.51 g/d)(P<0.05),极显著高于D组(0.76 g/d)(P<0.01),占可吸收AA%以C组(61.73%)为最高,显著高于A组(49.13%)、D组(48.41%)(P<0.05),极显著高于B组(45.88%)(P<0.01),即B组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最高;在微生物蛋白质的AA组成中,纤毛虫的AA组成相对稳定,食糜颗粒相结合细菌的AA含量组成比食糜液相结合细菌相对稳定,食糜液相结合细菌AA变化直接影响小肠内可吸收的细菌AA组成与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草场压力,加快藏羊出栏,本试验对80只12月龄藏羔羊进行了3个月全舍饲育肥,从中选择8只进行肉品质检测分析,并与成年藏羊开展肉品质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藏羔羊肉的氨基酸总量为16.50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1.42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05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1.29g/100g;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45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0.13g/100g;藏羔羊肉的肌间脂肪中,共测出13种脂肪酸,脂肪酸种类较成年藏羊无差异。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56%,其中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尤为突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4.1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27%。甘南藏羔羊肉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成年藏羊肉高,且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适宜、含量总体上优于理想蛋白质,藏羔羊肉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含有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AA、ALA、CLA、DHA、EPA,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高,是优质的动物性食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