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宁 《农村电工》2020,(1):60-60
经济处罚,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决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违章作业行为的处理往往是一罚了之,过后不再过问整改情况,这种重罚轻管的做法不可取。管理,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就是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来教育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正找碴"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无事生非、不团结、不友好的行为,但是,它在安全生产中却是一剂良药,对作为高危行业的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独特的功效。有人说:安全是"1",其余的都是"1"后边的"0",一旦失去了"1",后边的"0"也就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检查,就是要"找碴"。安全工作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一些薄弱环节,关键在于对待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管人管事,严了、紧了、原则性强了,或者不留情面了,难免会有少数人不理解,甚至会听到一些"骂声"。因此,少数同志在"好人主义"驱使下,为了不听"骂声",就不愿意较真碰硬,怕讲多了别人有意见、说重了伤感情、批评人自己丢选票,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对棘手问题能推则推,能绕则绕,能拖则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起了"老好人"。  相似文献   

4.
谢辉 《农电管理》2010,(10):30-31
<正>近年来,由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管理模式落后等,使基层安全员或轻或重患有"软骨病",对现场作业的违章行为"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不想管、管不好"。针对这些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的"两个转变",安徽固镇供电公司党委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干部管理这个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在"配"、"管"、"育","评"四点发力,营造出干部队伍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善共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江镇 《农村电工》2012,(11):20-20
编辑同志:最近,笔者在一些供电所发现,办公室墙壁被各式各样的牌子挂得满满的,这些牌子中,大多是关于安全管理、文明创建、创先争优等工作领导小组的,美其名曰"强化管理"。但是,笔者听到一位供电所所长这样感叹:"上边下达的任务很多,再这样下去,牌子就挂不下了。"据笔者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不从实际需要出发,不管有没有必要,一律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并挂牌上墙。对此,基层单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服从。  相似文献   

7.
正编辑同志:有一句俗语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是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切忌因小失大,迷失方向。结合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要抓"西瓜",还要认真捡好每一粒"芝麻",夯实安全基础。要勤于处理小问题。盯住小问题不放松,特别要关注一些盲点和死角,理出问题清单,扎实开展隐患整治,杜绝"小病"变"大病",小隐患变成大缺陷;盯住小  相似文献   

8.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而绝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管理的关键是管在“理”上,否则就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管在“理”上,法规规章是基础。有了这个“理”,管理才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农机安全生产只靠机手自律是不够的,必须有法规规章来加以规范,“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井然的秩序是与严格管理分不开的,从安全监理的角度看,制定了合理的法规规章,并严格监督实施,久而久之,农民机手就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管在“理”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为命令和惩罚就是管理,无意中把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对立…  相似文献   

9.
徐宁 《农村电工》2005,13(4):16
1 革除管理体制弊端, 创建新型管理模式 原来 供电 所的 管理 是将 各村 的电 工统一 编入 电工班 ,本 村电 工管理 本 村 台 区 的 用 电 ,谓 之 “统 管 ”实质 是“统 而不 管”。农 村电 工完 成售电 任务时 ,富 余的电 能量 就被 其滞留 ,造成企 业利润 的流 失;完不 成任务 时就私 自提 高电价 ,向 用户 多收电费,造成“违价”的结果。 通过 近 3 年开 展供 电所 规范 化管 理工作 ,我 们针对 原来 的管 理体制 存在的 弊端 ,提出 了有 针对 性的整改措施,强化管理。目前,“ 以包代管 ”的 管 理 模 式 已 被 科 学 、合…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最近,河南省清丰县供电局创新开展"‘五查一提高’优化作风‘回头看’"活动,查能否主动工作、用心工作、有呼有应、善始善终、互通有无,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意在检验活动成效,巩固活动成果,为更好地"向前走"奠定基础。此举带给笔者一些启发。"回头看"不容易迷失方向。事情办得怎么样,一些单位往往缺乏"回顾意识",只顾"向前走",不善于"回  相似文献   

11.
<正>乡镇供电所主要工作不外乎就是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等三项重点内容,日常从事客户的新装、增容、变更、临时用电、配电网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等工作,每天面对用电客户,协调各方面关系。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供电所所长,笔者结合自己在供电所的管理经验,认为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好"五个动作"。  相似文献   

12.
正在工作中,怕麻烦、图省事,不愿意"多走一步"的现象时有发生。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有时走直线是走不通的,需要曲线前行"多走一步"才能达到目标,安全生产同样如此。"多走一步"强调的是过程控制。在安全生产中,安全工作是"1",其他工作是"0",安全这个"1"出了问题,就会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就无从谈起,"多走一步"就是保障安全这个"1"永远挺在前面。在安全生产中,速度并不能完全代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基层派出机构,直接服务于"三农",肩负着促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供电所所长作为电力企业面向大众、服务社会最基层"窗口"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自身素质高低、工作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本单位的贯彻与落实,同时也将直接影响着电力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农电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供电所是电力企业对外服务的"末梢神经",是企业与用电客户建立联系的纽带。供电所管理必须突出"执行力"。比如说针对习惯性违章治理,供电所人员本身在抢修、施工等工作中所见所闻的违章行为最多,许多人往往嘴上重视,手中忽视,这时候就要通过培训、提醒、监督、考核等手段突出对违章治理的执行力。再比如,安全活动分析是供电所  相似文献   

15.
正编辑同志:笔者发现,一些基层单位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上级刚布置完工作,就急于在短期内总结上报经验,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这种"立竿"就要"见影"的工作作风,说到底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表现,而工作的开展必然会不够深入。一项工作刚开展就大张旗鼓地宣传,仿佛胜利就在眼前,笔者为这种"立竿见影"式的工作作风深感担忧。应该承认,一些单位开展工作时迫切想要见成效、出成果,初衷无可厚非,对一些重点工作下大气力,对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吃一次亏、受一次挫折就会长一分见识。但是,对于安全工作来说,若等到吃"堑"以后才长"智"是远远不够的。安全工作是关系人们生命财产的大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无法挽回和补救的。能够从所吃的"堑"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智慧",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假如一味等"吃堑"后才"长智"就非常被动和危险了。因此,安全工作必须重在预防,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切不可等到"吃堑"后才"长智"。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涉及范围较广,如果不规范管理,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国网山东平原县供电公司结合"五位一体"深化应用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理顺流程节点,深化专业化管理,通过"三个聚焦",推进"八项实现",形成"以管理提指标、以指标促管理"的模式,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打造为服务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供电所管理的多功能管理平台。1应用"五位一体"前管理现状平原县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于2013年全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同志:"100-1=0",这个公式从数学角度上看是不成立的,但对于整个供电企业的各项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非常形象地表明了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公式说明,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一个人不遵守规章制度、一道工作环节出现遗漏,就可能威胁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在安全管理方面,100-1≠99,而是等于"0",这是笔者所在班组在"人人讲一节安全课"活动中,经过大家激烈讨论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1.防铁制件生锈农机大部分零配件是用铁制造的,如保管不善,很容易生锈。铁制件每生锈一次,就像剥了一层"皮",其使用寿命就会缩短,尤其是薄壁铁制件,如抽水机管,几经生锈就会报废,因此,这类铁制件在冬季就要拆下来,清洗干净,涂上防锈油漆,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其它如犁铧、犁刀等铁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一提起从严管理,有些管理者便强调:想"严"必须先"冷"。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从严管理,要严在工作要求上。管理者不能实行粗暴的管理,而是要按照规章制度对员工加以约束。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科学的制度不仅可以使生产、作业等各个环节更加规范,有章可循,而且有利于民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