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机械类本科教育和当前机械产业发展现状,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人才为目标,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重构课程体系、建设立体化教材思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专业标准内容和专业认证方法。系统构建了信息化应用型本科机械类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群建设可优化群内课程体系,密切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共享教学资源,协同进化,共同发展,进而达到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的背景、目的意义、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法等内容,旨在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主要论述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背景、意义,以及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系统规划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内容,建设重点应放在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平台”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专业群长效发展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畜牧兽医专业群在"双高"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企业员工技术工作手册和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实施"工作间+工作制"的教学方式以及加强技术培训和多元咨询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整体设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专业群。  相似文献   

5.
广西农牧工程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是2019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也是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实施举措、取得成效等方面介绍了专业群的建设经验,以期对同类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群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围绕"前沿项目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教育新思路,需要以学生和专业建设为中心,而建设科教创新实验室是强化专业建设和对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化训练的有力途径之一。本文以电力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主动配电网科创实验室为代表,浅析了五项服务一流专业建设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融合方面的思考,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培养一流教师,建设一流课程,实现一流教学,将高校的新时代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杨忞婧 《科技视界》2022,(10):146-148
随着传统工业不断向高新科技信息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强调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1],着力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变革,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2, 3]。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通过认真审视“双高计划”的任务与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品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在企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与价值,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与企业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高职轨道交通供用电技术品牌专业群建设进行了研究,并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对同类院校相近专业群建设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亚强  张传师 《猪业科学》2022,39(10):62-63
<正>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率先确立了围绕现代生猪产业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定位,始终将强化生猪产业高素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定位,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五链融通为模式(见图1),即通过打造一支由“校内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企业导师”构成的导师人才链,将产业链中的资源需求、人才需求、技术需求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素质素养”的专业教育链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链,构建“对接—渗透—交融”的共建共享共赢的共性价值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的急需。本文将就当前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提出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等手段实现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有机地结合,探讨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培养机制,加强材料专业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1.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强,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实践生产问题的能力。文章通过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提高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兽医产科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兽医学教学中一门基础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生理生殖、生殖疾病及繁殖技术。随着兽医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畜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向行业输送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兽医人才已成为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对目前兽医产科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物生产是现代畜牧业的主干学科之一,顺应我国畜牧业发展需求,培养动物生产类应用型人才,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制定和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非常必要。基于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生产类专业为例,结合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探索并构建适合动物生产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课程基础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农科建设提出以来,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物遗传学》作为畜牧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如何对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和应用,实现知识和价值目标的有机融合,以适应新农科背景下对创新型畜牧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本课程组近年来一直探索并实践的方向。本文通过介绍课程组在结合遗传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生产实际案例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剖析思政资源与遗传知识的结合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实例,以期为动物遗传学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教育改革的风潮全面席卷各层次的教育活动,要求教育教学从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要结合时代新发展,从人才需求的变化发展切入,改革教学活动,培养出更加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需展开反思,认识目前教学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合理的措施改革教学。该文针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论述,然后论述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一些要点原则,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是以培养从事畜牧兽医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内容、建设专业特色教学资源库以及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其体系建设与改革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落实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以课程为突破口,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改革。在分析“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要求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介绍学分制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建设重点、配套措施及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建设对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基层教学组织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阵地。探索适应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满足产业岗位需求的基层教学组织改革方案是大势所趋,对于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以新农科为背景,分析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社会需求,探索基层教学组织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措施,以期推进动物科学专业升级改造,为新农科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高专业素养、多样化背景的创新型复合畜牧人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是为了聚集优势资源,打造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链条相适应的专业链。动物生产类专业集群涵盖了畜牧业投入品生产、养殖设施与设备、畜禽生产管理、疫病防治等相关专业,是由服务畜牧业生产完整产业链的若干专业组合而成的。在专业集群建设方面,提出了强化共享性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专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农林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行动,是实现新农科宏伟蓝图的关键环节。牛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牛生产学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从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建设思政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和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牛生产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做好课程育人工作和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