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行山是京津冀晋豫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最大的集中连片国家级贫困区。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政治地位和生态意义,各级政府多年来非常重视对太行山的综合开发治理。为了给太行山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总结了近40a来河北省太行山综合开发治理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辨识了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是"旱、薄、蚀、穷、低";构建"蓄、集、整、改、排"标准化治理工程技术体系;创建了3种山地生态经济林高效治理模式,即生态林、观赏林、经济林立体配置的生态经济林旅游模式——前南峪模式,生态林和经济林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林模式——富岗模式,丘陵区果草畜立体发展的经济林循环模式——绿岭模式;开发了优质核桃、苹果和板栗等特色经济林产业标准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林是在我国生态林建设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本文在生态经济林的概念与内涵、生态经济型植物材料的优选、生态经济林的经营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在生产实践中加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经济林概念提出、发展阶段入手,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黑龙江省林业资源条件,特别是结合林下经济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林草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尝试对生态经济林的概念进行了扩展与讨论。提出黑龙江省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原则、基础性工作,并对林业科研支持生态经济林建设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生态经济林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论述了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注意问题,介绍了适宜我国中西部发展的几个主要生态经济林树种,提出了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为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5种经济林经营模式,包括多树种混植生态经济林模式、城郊景观经济林模式、保护栽培经济林模式、早产密植经济林模式、早产密植经济林模式、地堰经济林模式。各模式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林是我国五大林种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最佳林种,在繁荣区域经济、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林农增收中作用明显。该文在分析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科学经营经济林的对策和建议,对发挥科技驱动,促进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来。为响应国家对各行业增强环保意识的号召,国家林业部门对林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林业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林顺势而生,生态经济林的发展将关系到国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阐述了生态经济林的概念、建设生态经济林的意义,提出了甘肃省张掖地区的生态经济林的建设的实施策略,以促进生态经济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龙泉市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龙泉市百万亩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情况,并对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产生的效益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市建设百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几个模式,即兼用林建设模式(包括经济生态林和生态经济林模式),森林生态旅游模式,林渔林水模式,林牧模式,林蔬模式,强调生态公益林模式建设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及发挥优势和市场导向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片麻岩坡地生态经济林的配置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分的配置形式主义和防护、经济效益发挥的侧重点不同,将生态经济林划分为防护型经济林、经济型防护林和交互式防护经济林等3种模式;然后分别阐述了3种模式生态经济林的含义、适宜条件和配置技术;最后通过分析各种模式的经济产出调查数据,研究了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林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我国丘陵山区开展以经济林为骨干项目的多种经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生态经济林业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经济林生产建设事业。它的任务是为制定经济林生产发展战略规划:为经济林栽培经营提供指导理论和方法。生态经济林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区划和规划。生态经济林经营模式,有网络结构模式和立体经营模式之分。前者是一个地域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中,经济林作为一个子系统的位置,后者是具体林分结构的立体经营模式,两者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态农业理论发展以来,我国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经济林生产中的复合生态经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与持续推动。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是温带水果等经济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经济林占地面积大,占农业产业的比重大。基于经济林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了指导西北半干旱区经济林生产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以甘肃省天水市为研究区,通过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优化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采用这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太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生态兴省大战略,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目标,全力打造山西中部生态强县,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曾获得国家级"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枣乡"和"山西省林业生态县"等称号。坚持科学规划,全面引领林业生态建设按照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林地经营历史、发展方向和经营措施的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13.
经济林农作经营系统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经济林生产的经济和生态两大功能出发,对经济林农作经营系统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提出了经济林农作经营系统的主要模式结构及主要特点,分析了经济林农作经营系统的建立原则和建立过程,还探讨了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及评估。  相似文献   

14.
<正>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是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也是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州直林业"一号工程"。该工程自2012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林业局、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林业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总的来看,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工程规划科学合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彰武县果品经济林建设上规模、提水平、增效益,加快"果品经济林示范带"建设的步伐,提出果品经济林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三效合一"为中心,按照发展县域经济、特色果品经济和建设果品经济林精品工程的要求,优化布局、适地适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对彰武县经济林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经济林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彰武县经济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已成为经济欠发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长效经济板块,其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当地的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石山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从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所能够采取的思路和措施,旨在达到带动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加速经济林的开发建设,是加快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向高效化、产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通过对目前经济林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的分析,阐述了大力发展经济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屏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发展经济林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林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对生态经济树种及生态经济林进行了定义,分析了我国经济林的生产现状及发展生态经济林的意义。介绍了浙江省杨梅、山核桃、山茱萸、香榧等主要生态经济树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探讨了生态经济林纯林、混交林、立体经营及散生庭院式的栽培模式及规范化栽培,指出山地或坡地发展生态经济林应以混交林和立体经营为主,减少纯林栽培,提倡四旁、宅院种植经济林以增加收入、美化环境。同时指出生态经济林也是经济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河谷生态经济林建设由于举措有力、机制创新,现已完成营造林面积2.68万hm2,工程建设初具规模。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严重短缺,建设难度不断增大动力减缓,后续管理管护工作存在不足,林牧矛盾依然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河谷生态经济林发展应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社会进行林业种植的积极性,科学营林,提高林业生态质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保护生态经济林的奖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乌兰察布市特色经济林的建设为例,阐述了经济林助力脱贫攻坚的措施和方法,并针对目前特色经济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林业生态扶贫攻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