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4.细菌性溃烂病【发病时间】稚参培育阶段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加上培养密度一般比较大,此病发生率很高,传染速度快,尤其是5毫米以内的稚参,容易患病死亡,一经发生很快就会波及全池,难以控制,在短期内可使全池稚参覆灭。【发病症状】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稚参的活力减弱,附着力也相应减弱,摄食能力下降,继而  相似文献   

2.
<正>纤毛虫病是鳖、虾、蟹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但养殖对象被寄生后不会直接死亡,故而容易被忽视。该病可引起鳖食欲不振、机体消瘦、生长缓慢,影响鳖的生长发育。鳖被大量纤毛虫寄生后不加以治疗,会继发细菌感染,诱发腮腺炎、腐皮病、穿孔病和红脖子病等常见疾病,造成死亡和影响商品价值,所以在病情发生早期要积极防治。现将1例中华鳖稚鳖感染纤毛虫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季东升 《齐鲁渔业》2002,19(2):26-26
一、池塘养殖 养殖池以长方形、南北走向为好,南北各设1个进、排水闸口,海水更换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为30%,保持水深70~120 cm。池中可设人工海参礁,用水泥和瓦片错差叠加而成,也可用其他材料制作,目的是给参苗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体长1cm的小参苗要用网袋投放:网袋口半开,让参苗慢慢爬出来。4~5cm的大参苗可直接投入池内。投放密度每平方米10~20只。 二、病害防治 稚参培育阶段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加之培育密度过大,稚参易患具传染性的“溃烂病”。主要症状是稚参的皮肤溃烂,直至躯体全部烂掉而只…  相似文献   

4.
一、腐皮病 症状:腐皮主要是在四肢及颈部,有的是在尾部和甲壳边缘,最初皮肤发生溃烂,进而使皮肤组织坏死,而变白,变黄,溃烂成腐皮病。在患病部位周围出现肿帐,逐渐扩大,溃烂处也随之变大,轻者露出肌肉和骨骼,重者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健康养殖是以客观的养殖观念,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有效的疾病防治处理,使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以创造出优良的养殖效益及社会效益。稚鳖期的高发病——“白点病”稚鳖孵出后最容易出现“白点病”,并造成大量死亡,这也是造成甲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为什么稚鳖容易出现白点病?稚鳖体表的粘膜非常薄,只有成鳖的1/10厚,稚鳖在运输和挑选过程中,粘膜层很容易受损伤,粘膜损伤后,就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得“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它们在水中大量存在,一旦体表受伤,马上就被这种菌感染而得病。二、如何防…  相似文献   

6.
刺参育苗近几年发展很快.但稚参阶段成活率普遍不高.更有不少场家疏于管理,导致稚参患病甚至全军覆没.现总结出稚参培育阶段的一些技术要点.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等现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此次“化板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 yticus.这是副溶血孤菌导致海参感染的首次报道.此外,本研究针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学测试,证实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张春云 《水产学报》2006,30(1):118-123
2003年春季,山东省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场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腐皮综合征”,该病引起的死亡造成约30%的损失。养殖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从患病个体溃疡部位分离得到一种优势细菌KL-1,KL-1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养成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征”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春季,福建漳州地区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感染不明病原而患病。病参表现出排脏、身体萎缩、体表溃烂等症状,俗称为腐皮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从患病刺参病灶部位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JY001,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细菌为刺参的病原菌。经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多项指标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塔式弧菌(Vibrio tubiashii)。  相似文献   

10.
出壳的稚鳖,身体幼嫩,活动力弱,对生活环境和饲养管理要求严格,若不精心照料,容易造成大批死亡。养好稚鳖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室内暂养出壳后的稚鳖,先放入室内暂养池中饲养。暂养他要保温、防暑、通风透气,水池面积5~10m2,水深0.5~0.8m,池底铺垫8~10cm厚的细沙,他的一端修成45度斜坡,被顶建一个边长30~50cm宽的平台洪雅鳖休息,他中设置水下食台。如果稚鳖数量较少,可用木盆、鱼缸、塑料盆等容器暂养。2放弃密度放人暂养他中饲养的稚鳖,每平方米水池放养40~50只,待其长到体重10g左右时,转入到室外的稚鳖培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00,296(7)
虎纹蛙红腿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不产酸菌株等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虎纹蛙细菌性疾病。病蛙的死亡率甚高,从蝌蚪以至于亲蛙都会患此病,野生青蛙和美国蛙也患此病。【病原体】虎纹蛙红腿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也是导致虎纹蛙红腿病的病原菌。【症状】病蛙精神不振,跳跃无力,腹部膨胀,临死前呕吐并排血便。蛙腿腹侧、内股、腹部及下颌等颜色浅的部位的皮肤出现红点、红斑或弥散性红色,头部、嘴周围、腹部、背部、腿和脚趾上有溃烂病灶,腿水肿,腹部和腿部的肌肉有条状或点状红斑;腹腔内有大…  相似文献   

12.
养殖仿刺参溃烂病病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患病仿刺参分离获得的两株优势菌2004—A1和2004—A2,经人工感染回接健康参试验,均获得与原发病相同症状,证实此两株菌是病原菌。另通过人工创伤感染试验确认海参受外伤后,容易感染发生溃烂病。  相似文献   

13.
大鲵在饲养过程,由于食物的不足或并池饲养时,容易造成大鲵的互相撕咬,伤口被细菌感染;或体表溃烂病,若没有及时地给予治疗,轻者半年左右可死亡,重者个把月内就会死亡,而且死亡率很高。过去我们在饲养过程中,只使用抗菌类药膏涂擦,未能收效,损失很大。今年春季改用注射青霉素后,有显著的效果,基本上都能治愈。大鲵咬伤与体表溃烂病治疗方法,尚很少见到报道,现将使用青霉素治疗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成灰白色而肿大,眼角膜及周围因炎症糜烂,眼球外部被一层白色分泌物盖住。发病后,病龟用前足擦眼部,不能摄食,严重时双眼失明,鼻粘膜呈灰白色,呼吸受阻,身体瘦弱逐渐死亡。发病原因可能是眼部受伤后,水质不好,细菌感染所致。也可因水质碱性过高,刺激性物质引起。一般发病率为20%-30%,个别场高达60%。主要感染乌龟、黄吼拟水龟、黄缘闭壳龟、巴西彩龟、眼斑水龟,家庭养殖的绿毛龟也见有此病发生。患病以稚龟、幼龟多见,成龟较少发生。病原体是一种细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竖鳞病又叫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是鲤、鲫、草、鲢、鳙等鲤科养殖鱼类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竖鳞病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感染,病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鱼的死亡。竖鳞病是鲤鱼、鲫鱼的一种常见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的损失。一、病原研究发现,引起竖鳞病的细菌有: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在水温低的季节,尤其是越冬之后的鱼,体质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鱼类受伤后,容易局部立鳞。  相似文献   

16.
邵晓阳 《水产学报》2004,28(4):438-442
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对患有红体病的青虾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青虾鳃部、肌肉组织和肝胰腺部位病症比较明显,不同患病阶段组织变形差异显著。鳃片细胞在患病初期表现为胞质收缩,后期则细胞膨胀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溢,细胞边缘界限不完整;肌肉组织在后期出现肌纤维束之间间隙,且部分肌纤维有断裂的现象;中期肝小叶间隔出现空隙和腺细胞变形,在后期则表现为小叶溃烂。造成青虾因红体病死亡的原因,初期主要是因为鳃片的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造成青虾生理异常;后期主要是因为肝胰脏的溃烂造成消化功能全面丧失。  相似文献   

17.
国外简讯     
国外简讯日本发现新的车虾病毒病1993年春天至秋天,西日本各地的对虾养殖场发生了新的车虾病毒病,造成车虾大批死亡。该病的特点是发病快,从出现死虾到大批死亡仅几天时间;死亡率高(80%以上);受害范围广,从稚虾到成虾都会受到感染。病虾身体变红或褪色,外...  相似文献   

18.
福建海区网箱养殖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辉  何丽斌  林琪  方旅平  周宸 《福建水产》2012,34(2):105-110
2011年冬季,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区网箱养殖刺参发生"腐皮综合症",并伴有死亡现象出现。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排脏、身体萎缩、体表局部溃烂乃至大面积溃烂。从患病刺参病灶处分离得到两种优势细菌CS1和CS2。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两种菌对健康刺参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刺参的症状相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相似。菌株CS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菌株CS2与假交替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5%。菌株CS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菌株CS2可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另外,在患病刺参呼吸树膜和腔体内发现大量后口虫(Boveria sp.)。所以导致本次刺参"腐皮综合症"的原因可能是致病性细菌和寄生虫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症"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原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尼罗罗非鱼在上海郊区工厂化养殖中,较普遍发生一种溃烂病。症状是:病鱼充血溃烂,无特定部位,可遍及全身。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块状病灶,严重时可烂成洞穴形。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当年越冬鱼种及亲鱼均有发生,尤其亲鱼感染此病,对生产危害更大。从1982年来,我们在上海市郊加定葑浜工厂化养鱼场的越冬鱼种及亲鱼上取材,对此病的病原进行了多次分离,分得几株毒力较强的致病细菌。以浸泡和涂抹法进行毒力感染,均获得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症状和自  相似文献   

20.
推鳖送温室前一切正常,进温室后身上出现白点,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是白点病。因为稚鳖的表皮非常薄嫩,很容易擦伤,皮肤接伤后又很容易被水中条件致病菌——嗜水契丹胞菌所感染而发生白点病。穿孔病的初期阶段是体表长出数个突起的小白点,以后白点逐渐扩大,形成小白脓包,把白脏包抠掉就形成一个小洞,这是穿孔病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说白点病是穿孔病的初期阶段。甲鱼由点启的防治方法:l、预防:A、稚鳖送温室前用“鳖净”0.4ppth消毒池水,三天后再放人稚鳖。B、推鳖太地前用“种苗净”11克日to公斤水药治15分钟。C、每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