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北部半山区,本区气候属北方近海洋性暖流气候区,无霜期135—150天,年平均气温3—5℃,适于一季水稻生长。稻田多分布于丘陵谷地及江河沿岸,每年种稻时间只有4—5个月,其他时间基本保持旱作状态,同时种稻年代较短,多半具有50年左右的历史,土壤中物质分化移动的作用微弱,尤其是土壤下层,稻田土壤的形态分化不够明显,仍具有旱作土壤或自然土壤的原始特征,是不同于南方水稻土的一种独特的北方稻田土类型。  相似文献   

2.
一、秋整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稻田土壤每年结冻时间5个多月,淹水时间4个多月,干旱时间很短,长期处于嫌气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水稻生长。稻田土壤耕作的目的就是通过耕作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它适于水稻生育。其次改变土壤长期处于嫌气状态所产生的还原性有毒物质。第三,稻田含有的盐碱和酸性物质,经过耕作促其脱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湾南岸两个前期已鉴定的跨2 000 a的水稻土序列(上虞:30~2 000 a;慈溪:9~2 000 a)为模型,探究长期植稻下稻田土壤耐药组演替特征,以期拓展对人为水耕土土壤耐药组形成与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研究采用了高通量荧光定量PCR(HTq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壤深度(耕作层、犁底层、母质层)下水稻土序列中320个耐药基因(ARGs)的检出情况、丰度、多样性及其随植稻年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水稻土序列共检出289种ARGs,以氨基糖苷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最为丰富多样,两个地区共有181种ARGs。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指出,上虞和慈溪水稻土序列的ARGs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部分体现在ARGs亚型数量上。慈溪持有108种在上虞水稻土序列中不存在的ARGs,但85%的慈溪特有ARGs在植稻100 a后消失。因此,随植稻年限增加,不同地区水稻土序列在ARGs亚型数量上的差异缩小,在植稻千年后趋于接近。同时,随着植稻年限增加,水稻土耕作层、犁底层和母质层土壤间的ARGs亚型数量差异缩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杭州湾南岸水稻土序列的ARGs丰富度和多样性随耕作年限的增加整体呈衰减趋势,同时伴随ARGs相对丰度的上升,其中相比耕作层和犁底层,母质层ARGs与植稻年限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时间驱动了稻田土壤耐药组发展,而植稻年限对母质层中ARGs组成有强烈的塑造作用。在杭州湾南岸,新生稻田土壤(≤50 a)比成熟稻田土壤(≥1 000 a)拥有更为丰富的ARGs亚型但更低的ARGs相对丰度。水稻土序列中细菌丰度与ARGs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暗示成土过程中ARGs演替与微生物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酸缓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6,(2):56-61
种植水稻是盐碱地区改良土壤的一种有效方式,而选取p H值较低的水稻苗床土已经成为盐碱地区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水稻土进行理化性质、水溶性盐基离子和酸缓冲性能的测定,确定影响盐渍水稻土酸缓冲性的主要因素,寻找水稻育苗土可利用资源。结果表明:西部不同种植年限盐渍水稻土的酸缓冲容量表现为:种植60年(壤质黏土)50年(壤质黏土)35年(壤质黏土)45年(壤质黏土)20年(壤质黏土)45年(黏土)25年(黏土),酸缓冲性主要受土壤碳酸盐、土壤黏粒及土壤碱化度的影响,种植50年和60年水稻的壤质粘土酸缓冲性较弱,易于调酸,可以考虑作为苗床土的供选资源。  相似文献   

5.
根据2435个稻田耕层土样的常规5项,以及其中的400个代表性土样的土壤全量氮磷钾、有效钙镁硫和硼锌等养分肥力指标的测定结果,探讨永春县水稻土肥力状况,评价近30年来水稻土 p H、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等肥力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参照福建省稻田耕地养分肥力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普遍出现偏酸现象,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供氮和供钾强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土壤Olsen-P含量总体处于丰富状态;土壤供镁和供硫强度处于中低水平,有效硼含量处于严重缺乏状态,但土壤交换性钙和有效锌则为丰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近30年来,全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27.9%和32.1%,有效磷含量则平均提高了4.1倍,但全县水稻土呈现不同程度酸化现象,土壤p H平均从5.4下降到5.0。研究结果为永春县稻田因土施肥和具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1供试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1.1.1试验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情况本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某乡镇晚稻田。试验田土壤为第四纪红土母质水稻土,土壤pH值为6.1;试验土壤和稻米镉均超标,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为安全利用类。1.1.2供试水稻品种参试品种共16个,其中8个为技术指导组指定的低积累水稻品种,7个为试验地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1个为对照组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稻田由于受水资源等因素制约,基本连作。稻田土壤每年结冻时间长达5个多月,淹水时间4个多月,干旱时间很短,长期处于低温、高湿、嫌气状态,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此外,黑龙江省目前在稻田耕作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连年利用五铧犁翻地出现了开闭垡,人为造成平地困难。二是近年来采用畜力翻地或多年旋耕导致耕层松土层深度仅为12~13cm,即耕作层越来越浅,严重影响了水稻根系的伸展与发育。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绰墩遗址埋藏古水稻土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绰墩遗址古水稻土的基本性质,阐明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机理。【方法】以绰墩遗址埋藏的古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和考古学方法确定了土壤成土年龄和分布;按照中国土壤学会编汇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土壤pH,有机碳、营养元素含量。【结果】碳化稻和土壤有机质中14C分析证实绰墩遗址最古老水稻土为距今6 000年马家浜时期,该时期古稻田位于表层以下1 m左右,平均每块稻田面积5.2 m2。古水稻土(每克土中水稻植硅体含量>5 000颗)有机碳平均含量9.7 g·kg-1;N、P、K、Ca、Mg、S、Fe、Mn、Cu、Zn的全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8、1.58、18.2、7.6、6.3 、0.1、22.、0.51 g·kg-1和40.9、80.8 mg·kg-1。【结论】古水稻土的有机碳、全氮含量、C/N比显著大于同期种植强度较弱的古水稻土(水稻植硅体含量<5 000颗/g),其它元素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强度古水稻土有效态养分含量和pH差异不显著。古水稻土N、S、Cu全量含量显著低于现代表层水稻土,而有机碳、P、Fe、Mn全量含量则相反;现代表层水稻土有效态养分含量一般大于古水稻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9年浙江省260个水稻土养分含量的分析,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土壤养分资料,探讨浙江省稻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连续25年种植,浙江稻田土壤pH明显下降,稻田在pH值5.51~6.50所占的比例由1984年的59.3%下降到2009年的22.3%。有机质同期降低了13.9%。土壤全氮整体水平较高,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大幅上升,比1984年提高了158.3%,尤其是20.0 mg·kg-1的稻田所占的比例由1984年的5.3%上升到2009年的25.0%,约为25年前的5倍,但同期速效钾含量却降低了34.8%,稻田土壤缺钾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0.
稻鱼复合种养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稻田环境质量稳定的同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本研究选取“巨型稻”和 “稻花鲤”为稻鱼复合种养试验材料,开展为期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稻鱼复合种养(URF30)、单独水稻种植(UR30)和干湿交替(CK)三种种植模式处理,在分蘖期结束时淹水30 cm并持续保持水位至收获,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探讨长期淹水稻鱼复合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RF30处理在连续的两年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总氮(TN)含量呈增加趋势,并且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UR30和URF30处理进行短期淹水后,土壤中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同时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脲酶(UR)活性显著降低;稻田长期淹水会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UR30处理2020年和2021年土壤MBN含量在长期淹水后分别显著下降146.9%和55.8%;稻田养鱼有利于土壤整体酶活性的提高,2020年和2021年URF30处理土壤酶几何平均值比UR30处理分别高5.8%和7.5%,比CK分别高19.4%和15.6%。研究表明,稻田进行短期淹水导致土壤微生物在水稻拔节期受到磷限制,长期淹水导致土壤微生物在水稻成熟期受到氮限制。巨型稻复合种养在长期淹水条件下仍能有效保证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在水稻产量稳定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紫云英连续翻压还田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氮(TN)和有效氮(AN)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真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优势菌群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的富集有助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生态健康。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TN、AN、总钾(TK)及速效钾(AK)等可能是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真菌。综合来看,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是更加适合水稻生态可持续栽培的种植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适合烤烟品种‘K326’种植的海拔和土壤条件,对云南主要烟区5个不同海拔区域(1 400,1 600,1 800,2 000,2 200 m)、4种不同土壤类型(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3种不同土壤质地(粘土、壤土和砂土)上种植的K326品种烟叶进行经济性状调查、感官质量评吸和致香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主要烟区‘K326’品种最适宜种植的海拔范围是1 400~1 800 m,最适宜种植的土壤类型是红壤和水稻土,最适宜种植的土壤质地是壤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贵州稻田土壤养分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推荐水稻种植的科学施肥,最终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效。【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二级分区方法,以积温、海拔、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养分作为指标,对贵州稻田土壤进行养分管理分区。【结果】以地形地貌、水稻土类型分布、有效积温、海拔为分区指标将贵州稻田土壤划分为6个一级分区,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加入土壤养分指标划分9个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结论】通过对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规划,将贵州分繁复杂的有效积温、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进行有序的归类。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垦区水稻土壤养分调查及施肥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垦区植稻土壤的调查研究,明确了垦区目前种植水稻的土壤共9大类,即白浆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泛滥地土壤及盐碱土。肥力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水稻土、盐碱土。  相似文献   

15.
麦后免耕直播稻田的生态环境演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土壤基础肥力保持,农田养分转化,植物养分吸收和水稻增产效果的土壤生态观点出发,选择了上海郊区四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水稻土作为麦后免耕与浅耕农田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定位试验的样点,通过土壤理化,生物化学,电化学和水稻植株养分吸收等项分析,3年的结果表明,麦后免耕土壤的基础肥力变化趋势同浅耕的基本一致;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酶活性,淹水期稻田Eh值免耕的土壤均明显比浅耕的差,水稻植株中N、P、K吸收量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为提高耕地质量,应对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338个国家级定位监测点,分析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对土壤容重影响。【结果】近30年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了3.49 g·kg-1,年均增速0.09—0.12 g·kg-1。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增速高低依次为东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目前,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2.4 g·kg-1,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中游、华南、东北、西南和长江下游。气候、土壤类型、氮肥投入以及种植制度等对土壤有机质产生影响。西南稻区和高纬度的东北稻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东部地区和低纬度的地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潜育型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水稻土。合适的氮肥投入量(200—300 kgN·hm-2·a-1)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容重及耕层深度与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响应关系(P<0.01)。【结论】我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个典型高产稻作区稻田土壤的立地条件和主要肥力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稻作区均为海拔40-90m,地势低平、开阔的丘陵谷地和冲积平原;供试土壤由石灰岩风化物、河流沉积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而成。其总体养分状况良好。有机质23.29-64.32g/kg,平均为38.31g/kg;全氮1.44~4.31g/kg。平均为2.23g/kg;全磷0.36-1.00g/kg,平均为0.66g/kg;全钾16.13~25.68g/kg,平均为20.38g/kg;尤以有机质和氮紊含量高于其它耕地土壤;有效硅含量70.7-514.3mg/kg,大部分属中低水平,其中醴陵的浦口和白兔潭、浏阳永安的土壤有效硅含量均低于缺硅临界值(210mg/ks)。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相比。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水稻土肥力水平较河流沉积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水稻土高。土壤质地均为中壤土至轻粘土。砂粘适中。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鸭作为一种水稻绿色生产技术,能有效节肥减药,对粮食安全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为探明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和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设置"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和"稻草粉碎还田"(FR)2个处理,种植杂交稻H优518;设置"稻草灰化还田+养鸭"(SD)和"稻草灰化还田"(SR)2个处理,种植常规稻中早39。通过测定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等指标,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降低直播水稻株高2.1~4.2 cm,稻草粉碎还田养鸭显著增加直播水稻有效穗数52.16万穗/hm~2,达19.17%,从而显著增加当季直播水稻产量10.87 kg/667m~2,达3.46%,稻草灰化还田养鸭对直播水稻有效穗和产量无显著影响。稻草粉碎还田条件下养鸭使成熟期单株水稻生物量增加12.58%,其中穗干重增加12.96%。稻田养鸭增加种植后土壤全钾含量2.1%~3.92%,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0.98%~16.74%,稻草粉碎还田条件下养鸭处理减少了种植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稻草灰化还田条件下养鸭增加种植后土壤速效氮含量8.38 mg/kg,达15.14%。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稻田养鱼与水稻种植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同时确定稻田养殖鱼类的最适放养密度,用禾花鲤为试验鱼开展了为期130 d稻田养殖试验。设计了水稻单作组和3个不同放养密度(1.50万、2.25万、3.00万尾/hm2)的稻鱼共作组,通过对比分析种养前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成的差异,以此来评价鱼类养殖对水稻种植的有益效果;并通过平均规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饵料系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来确定稻田养殖禾花鲤的最佳放养密度。结果表明,1.50万尾/hm2密度组的禾花鲤成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鱼的生长速度最快。水稻单作组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稻鱼共作组,但收益显著低于稻鱼共作组。种植前后,水稻单作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明显低于稻鱼共作组,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幅显著高于稻鱼共作组,而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幅又无显著性差异。在种养周期前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均相对于种养前期有所增加,且稻鱼共作组增幅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Latescibacteria...  相似文献   

20.
采集上海市闵行区5个乡镇(浦江镇、颛桥镇、吴泾镇、马桥镇、梅陇镇)水稻种植合作社的土壤和稻谷样本各71个,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中Cu、Zn、Cd、As、Hg 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富集因子(PUF)法对其在稻谷中的富集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稻田土壤和稻谷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在标准限量范围内,个别土壤(N31°04′24.3,″E121°26′01.7″)中Cd含量接近标准限量临界值;稻田土壤中Cd的单因子污染水平(0.64)较其他元素高,梅陇镇稻田土壤的各项单因子污染水平(除Hg外)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较高,其次为吴泾镇;稻谷富集Cu、Zn、Cd的能力较强,As次之,Hg最弱。综合来看,研究区域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累积程度低,但个别区域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接近临界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