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杨树品种进行了杨树水泡型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结果显示:同一地区不同杨树品种之间抗病性呈显著性差异,关中地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中林美荷杨、84K杨、107杨、毛白杨.同一杨树品种在不同气候区的溃疡病病情指数也呈显著性差异.毛白杨水泡型溃疡病总体上在...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用~(32)P标记菌研究了杨树溃疡病在寄主体内的分布与扩展,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病菌侵入寄主以后,以菌丝体的状态主要分布在皮层乃至韧皮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有的则穿透寄主薄壁组织的细胞。病菌在寄主体内的扩展速率为0.014mm/hr。  相似文献   

4.
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形态和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agregaria)的A、B、C三菌系的形态特征、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和形成方式及分生孢子大小等方面,菌系A、C和菌系B相差较大,菌系A、C的子实体形成对碳、氮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菌系B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均可产生;三菌系对温度的要求较相近,但对pH值的反应差异较大;在不同的培养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试验中,菌系A、C的萌发率普遍高于菌系B  相似文献   

5.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上的重要枝干病害,分布普遍,为害严重。在北方常导致严重损失。该病除杨树外,还能为害核桃、刺槐、苹果(特别是国光)、梧桐和榆树等多种树种。被害植株,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枯梢,严重的整株死亡。基于此,主要探讨杨树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自不同生态区域的8株Erwinina herbicola菌株对寄主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获得两株强毒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用6号、8号菌株接种的杨苗,14d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了71.5%和76.3%,同时也证明了接种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测定菌株毒力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树溃疡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杨树溃疡病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的状况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包括病害症状、发生发展规律、病菌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致病性和潜伏侵染、病害对杨树生长的影响、杨树对病害的抗病性以及病害的防治等研究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杨树溃疡病菌温度依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菌落最大生长速率、直径加倍时间的测定和所得结果的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温度依赖型,并分析了杨树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极限温度和对连续高温的忍受能力及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花生褐斑病病菌,研究了病菌的培养特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和整株接种鉴定法对分离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感病植株的叶片进行病菌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15 ̄30℃,最适为25℃,低于5℃或高于40℃病菌停止生长和产孢;近紫外照射能显著提高病菌的产孢量。两种接种方法均能使叶片和植株感病,由接种感病叶片再分离的病菌符合花生褐斑病的病原特点。因此,本研究获得了致病力强的花生褐斑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泰安市杨树溃疡病发生现状的调查基础上,从病原及病菌致病力分化、分子遗传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泰安市杨树溃疡病防治的措施,以期为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泰山的保护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86—1987年在肇东市、加格达奇市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 nigra)肿茎溃疡病病皮上首次发现了病菌的有性型。经分离培养与接种试验证明该菌是杨棒盘孢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ad.)的有性型,定名为东北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 M.Miura)。在PDA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能产生分生孢子。病菌以子囊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皮或残叶上越冬,翌年春在子囊座内形成子囊孢子,并能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一年只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13.
抗溃疡病杨树种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对133个杨树种及无性系进行了溃疡病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同时对其中部分品种和无性系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不同派,派内、派间杂交种,同一杂交组合的后代中感病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室内人工接种感病程度差异的变化趋势和野外自然发病程度差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沙兰杨、毛白杨、Ⅰ—214杨、Ⅰ-69杨表现最为抗病;北京杨、陕林2号杨最为感病;其它属于中间级别。  相似文献   

14.
杨树菌溃疡病已在东北杨树栽培区大面积发生。黑杨派、青杨派与黑杨派、黑杨派与青杨派的杂交种危害严重,其中以黑杨派的钻天杨、箭杆杨和黑杨派与青杨派的杂种北京杨、美×青高度感病树种,引起肿茎溃疡,损失严重。过去的造林已失败。通过抗病品种的调查,证明以小叶杨为母本的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种小钻类(包括小黑×黑小)具较高的抗逆性。通过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过敏性反应和接种试验进行了病害诊断检测和玻片凝集反应,对健康和感病的样株进行了初步的血清学对照检测。  相似文献   

15.
在杨树细菌溃疡病严重发生的吉林省抚余市,分别不同林龄和立地条件,选设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高度感病的树种美×青,采用野外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得20块样地60株解析木的调查数据,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率的相关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地区搜集的183个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菌株,在做了培养性状观察和致病力测定的基础上,选取致病力不同的(强、中、弱)18个菌株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功酶。结果表明:(1)供试菌株的酯酶同功酶谱大体上可分为2种类型,类型Ⅰ有较完整的显示紫红色和浅褐色2种主酶带,类型Ⅱ缺少或仅具不明显的紫红酶带;(2)菌株紫红色主酶带的多少和颜色深浅与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杨树细菌溃疡病已在东北杨树栽培地区大面积发生,危害黑杨派,青扬派与黑扬派杂交种及无性系。通过抗病良种筛选试验,在黑龙江省选出Lz_2(辽杂2号)、A_(15)(小黑×波)、613(银×中)、A_(102)(小黑×黑小)♂、A_(98)(小黑×黑小)5个抗病优良品种。对轻病树可用50%DT杀菌剂、40%复合克菌灵、10%双效灵、5万ppm/ml井岗霉素、12.5%氯霉素灌根或注干,均有显明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杨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因此,适地适树、培养壮苗健苗和保证造林后及时返苗成活是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树种,划定主要造林杨树种的抗病适生区和杨树主要栽植区溃疡病发生的危险等级( 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 ,采用主要包括在造林中尽量减少水分损失,施用防病促生剂、诱导剂,根据造林地生态条件及经营强度分别采用带干、去梢、修侧枝及截干几种不同的造林方法等各种措施提高杨树的抗病性.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及病虫监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黑龙江省杨树细菌溃疡病严重发生地区,采用野外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和树干解析方法,获得40块样地、90株解析木的病情调查材料。从而,确定了杨树细菌溃疡病各病情指数的材积损失率的相关数律,建立黑龙江省杨树细菌溃疡病对材积损失率的估测模型和防治指标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对杨树人工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新型枝干病害。为探讨杨树抵御该病害的分子机制,分别以染病初期和未染病的中林46杨(Populus×euramericana‘Zhonglin 46’)树皮组织为材料开展了转录组测定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果表明,2 597个基因在中林46杨受到溃疡病菌侵染初期发生变化,其中1 412个基因表达上调,1 185个基因表达下调。表达量变化最大的前20个基因包含了编码锌指蛋白、漆酶、内切几丁质酶、胰蛋白与蛋白酶抑制剂等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的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性分析进一步表明,类黄酮和苯丙烷类物质在杨树抵御病原菌侵染的初期起了一定作用。有趣的是,发现维生素B6代谢、有机含硒化合物代谢和苯并恶嗪生物合成通路等抗病相关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染病初期全部或绝大部分受到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