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角枫(以certruncatum)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能吸附烟尘及有害气体,分泌挥发性杀菌物质,净化空气。弱阳性,耐寒,较瘠薄,较抗风,不耐干热和强烈日晒,在阔叶树种中是适应性很广的树种。叶子可当茶饮,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深秋季节叶子中的叶绿素转变为花青素,艳丽可观,是城乡美化环境的最佳树种之一。其树体含水量较大,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暴雨条件下不同林型对坡面径流及径流过程的影响,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山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植被下坡面上的径流及其过程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对地表径流、壤中流的影响存在差异。各径流小区产流时间和滞后时间有明显差异,其中灌木林产流时间明显早于乔木林,其滞后时间也明显小于其他3个乔木林径流小区。4种林型下的地表径流产流过程与降雨过程有明显的相似性,说明产流过程主要受降雨这个起源动力的影响,而不同林型则主要影响其发生、结束时间和产流量,而对整个产流过程曲线的影响不大。相对于降雨和地表径流,各径流小区的壤中流产流过程曲线表现均相对平缓,且产流开始时间和过程曲线明显滞后于降雨和地表径流的过程曲线,这主要因为土壤的缓冲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3.
小陇山林区地处我国秦岭西端,是国家重要的珍稀濒危树种资源林区。基于此,针对现有的地形—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研究其自然概况及群落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物种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有效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渭河关中段年径流过程变异点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滑动秩和检验法研究渭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变异点位置及数目。【方法】针对水文过程变异的复杂性,采用初步判断、详细诊断和综合分析判定3个步骤,以详细诊断为核心,在分析比较目前各种变异点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滑动秩和检验法,对渭河流域关中段干流及主要支流林家村、魏家堡、咸阳、华县、景村和状头6个控制性水文站50年(1956~2005年)的径流序列进行详细诊断,再结合成因分析法进行综合判定,分析了各站径流过程比较显著的变异点数目与位置。【结果】经过三步分析诊断可知,渭河干流林家村、魏家堡、咸阳、华县4站均存在2个变异点,分别为1971和1994年,径流系列可以分为3段,即1956~1970,1971~1993和1994~2005年;景村和状头2个支流站均存在1个变异点,且均发生在1994年,径流系列可以分为2段,即1956~1993和1994~2005年。【结论】利用滑动秩和检验法诊断径流系列的变异点,方法简单可行、适应性强,而且检验结果的可靠度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利用该方法对渭河流域6水文站的诊断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6.
马莲河流域日径流过程分维与土壤侵蚀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莲河流域各水文站的日径流过程形态分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流域干流的日径流过程分维值要明显大于支流的分维值,下游大于上游,4个水文站分维值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从日径流过程分维与土壤侵蚀的拟合研究发现,日径流过程分维值与土壤侵蚀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草地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地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模拟试验。[方法]通过放水冲刷模拟试验对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草原土壤侵蚀特性进行系列分析,研究土壤侵蚀产沙过程和机理。[结果]变坡径流平均流速随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呈波动趋势增加;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和平均剪切力均随流量的增加波动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形式变化,临界坡度值出现在25°左右,流量对输沙率的影响大于坡度因素的作用;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与平均剪切力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建立我国草原区土壤侵蚀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排放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滇池流域典型城郊代表性的两个功能区——居民生活区和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放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在2.18~29.40mg·L-1,总磷浓度在0.18~3.90mg·L-1,氨态氮浓度在0.87~18.48mg·L-1,硝态氮浓度在0.02~3.64mg·L-1,CODCr浓度在22.51~362.92mg·L-1,TSS浓度在7.00~882.00mg·L-1之间。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于地表水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降雨径流中氮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态氮、颗粒态氮和溶解有机态氮,磷的主要污染物以颗粒态磷和PO34--P为主。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随降雨时间发生变化,开始产生径流时污染物浓度较高,之后随着雨强的平衡而趋于下降。降雨径流各污染物浓度是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大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区径流大于屋面径流;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普遍高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降雨径流EMC变化表现出更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3.1常规资料、物理量场和地面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区域气象自动站降雨资料,对镇远县2011年5月10日20:00至12日20:00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镇远县受偏北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共同影响,出现大范围的雷雨天气,局部出现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区降雨过程对小流域产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1.
小陇山林区森林固碳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甘肃小陇山林区是甘肃省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它对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的动态平衡,减少温室效应以及提供人类的生存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据此,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林木生长与林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CO2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蓄积量转化法、区域生物量估算等方法来计算该林区吸收固定和保存大气CO2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出小陇山林区生物量现存量4.26×107 t,固定CO2 6.95×107 t,折合纯C量1.90×107 t,固C的价值为4.15×109元人民币。由于计算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的含义、生物量扩展因子以及木材比重的取值进行了讨论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评价小陇山林区27种不同林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结果表明:1)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1.25亿元·a-1,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森林游憩的价值分别为102.48、62.74、54.86、35.76、24.28、11.71、9.21亿元·a-1与1 960万元·a-1。2)27种林分中阔叶混、灌木林及栎类价值量位于前3位,分别为145.36、44.98亿元·a-1和28.04亿元·a-1; 水曲柳和胡桃楸价值量最小,分别为31.42万元·a-1与17.16万元·a-1。 相似文献
14.
选用坡度、坡向、植被盖度、裸岩率和农田分布特点5个主要指标划分小陇山林区天然林生态脆弱性等级,基于林种分布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强弱,运用AHP结构层次分析法确定小陇山天然林林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小陇山天然林分布地段生态脆弱性强,现有林种一般脆弱(一级)等级面积占天然林总面积的5.12%,比较脆弱(二级)占24.62%,非常脆弱(三级)占43.35%,极端脆弱(四级)占26.90%;优化调整结果确定了小陇山天然林适宜发展的林种结构为水源涵养林49.10%、水土保持林14.65%、自然保护林18.60%、风景林8.66%、商品林8.99%;对各林种在生态脆弱等级中的分布结构做出科学规划,即降低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各等级中所占面积比例,提高商品林、自然保护林和风景林的分布比例,其目的为该地区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和天然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济林模式典型次降雨对泥沙和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三峡库区芭蕉溪小流域2003年3次典型降雨.对其坡耕地上的经济林模式和其它一些模式的泥沙和径流流失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3次典型降雨对各模式的年泥沙和径流流失均具有很大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径流对降雨的反映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样地设置调查和复测,分析了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华山松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和材积的影响,探讨了华山松人工林的间伐强度,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等间伐技术。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强度对华山松的平均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但并不能促进华山松树高的生长;对该林分首次间伐基本是适宜的林龄为20 a。第2次抚育间伐选择林分林龄为30 a比较合适。间伐间隔期为10 a;首次间伐时,林分保留密度为2 700株·hm-2,由此推算,并考虑林分的尽快郁闭和山区更新的实际情况,华山松人工造林初植适宜密度应为4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探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与定位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小陇山生态站5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小陇山生态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 564.53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4.61万元/(hm2.a);2)6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顺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积累,变化在4 150.40~12.72万元之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涵养水源这3项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2.9%;3)不同林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表现为: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栎类>油松>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落叶松林在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依然排在前2位。 相似文献
18.
19.
模拟降雨条件下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太湖水网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在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小区的不同时期,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后稻田总氮(TN)流失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初期是氮素流失高峰期.第一次施氮后5 d(降雨前有田面水),0、225、300和375 kg/hm~2 4种施氮水平的稻田TN流失量依次递增,依次相差均在0.15kg/hm~2以上;第二次施氮后15d(降雨前无田面水),施氮量对TN流失量影响不大,各施氮水平的稻田TN流失量依次相差均在0.05 kg/hm~2以下.氮素流失形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为主,在第一次施氮后3d的稻田径流TN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所占比例近50%.此外,在一次降水过程中,无论降雨前有无田面水,产生径流的初期都是氮素流失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小陇山林区林木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并结合形态学鉴定,对小陇山林区林木病原菌的种类和病原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病原菌154种,隶属71属、41科.其中,葡萄座腔菌科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13.6%;斑痣盘菌科18种,占总物种数的11.7%;球腔菌科和白粉菌科11种,占总物种数的7.1%.葡萄座腔菌科为该林区病原菌优势种类,在低中山和中山分布较多,为害较重,而在低山和中高山分布较少,为害较轻.病害主要侵染蔷薇科、杨柳科、壳斗科、蝶形花科、忍冬科、松科,主要引起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