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源  谷岩  李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26-4328
为了实现东北农村地区能源的高效利用,使农村的室内生活环境更为舒适,对东北农村采暖设施炕的两种形式——落地炕和架空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分析表明,在适合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前提下,架空炕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室内取暖设施,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2.
炕灶是咱东北农村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必备的生活设施。对此,农民朋友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你可知道,炕灶的好坏优劣却大有学问。一个好的灶应当是省柴节煤、好烧不犯风,上火快,热效高,一铺好炕则应当是热的均匀,没有死角,保温蓄热性能好,同时,造型美观,成为居室的一个装饰品。相信许多农民朋友都希望自己家能有一铺好的炕连灶。  相似文献   

3.
炕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炕存在热量损失很大、结构不合理、热能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北方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俗称“吊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尤其利于在北方地区推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吊炕”已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建设内容,如何在全部农村进行推广,使农民真正从“吊炕”中受益,是我们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继业 《新农业》2001,(3):42-43
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简称吊炕.是辽宁省农村能源科技人员根据建筑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气象学等多学科原理研制成功的。一铺吊炕一年节约薪柴1210公斤。专家说,搭建这种吊炕保护了青山碧水;农民说,它是咱家的“席梦思”。本刊将系统介绍吊炕的搭砌技术.让这种利国利民的新炕走进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06,(11):F0003-F0003
“吊炕”学名“高效节能架空炕”。它是在传统农村大炕的基础上.将炕连灶燃烧生物质产生的能量充分利用,通过热能封闭循环和增加炕体供热表面积.实现以炕供暖.增加室内温度的目的。和传统的土炕相比,吊炕克服了阴雨天不好烧的弊端,炕温可按照需要调节.并可充分燃烧大量的农业废弃物.高效节能,供热均匀舒适。  相似文献   

6.
一、“吊炕”的概念、技术和效益“吊炕”学名高效节能架空炕,之所以称之为“吊炕”是相对传统的“落地炕”来说的,  相似文献   

7.
家用新型节能炕是在传统旧式炕灶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的,具有结构合理、炕体散热均匀、烟气带走的热量少、热量利用率高、节煤省柴、能量利用率高和干净卫生等优点。新型节能炕与暖气管组合是一项具有独特的创见性改进技术,将节能炕和暖气炉两个供热体结合为一体,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农村的家用暖气管通在了炕的里面,在每天的烧炕过程中顺便将家里的暖气管烧热来提高室内温度,节约了人力和财力。家用新型节能炕及其与暖气管组合的技术的成功研制,大大降低了我国农村的煤炭与秸秆能源的消耗,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方吊炕修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吊炕,以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等特点深受北方农民的欢迎,其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对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促进农村小康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电暖炕既能减少用户焚烧燃料取暖带来的空气污染,又能实现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本文主要描述了推广应用电暖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电暖炕的优点、安装技术要求等,分析了农村推广应用电暖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吊炕”技术的概念和效益,对和顺县推广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结合运城的生活习惯和自然气候特点分析了推广的前景。阐述了发展推广“吊炕”的现实意义,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康百万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中原地区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范之一。园内遗留有大量当时的家具,其装饰风格与题材特点鲜明,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家具的装饰部位、装饰图案题材、装饰手法3方面出发,分别探讨了康百万庄园的家具装饰艺术的特征。希望能为有关明清时期河南地区古民居以及其家具艺术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优良传统以及现代木结构技术的发展使得木结构建筑应用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具有诸多优势,造型丰富和功能多样的木结构建筑和小品适用于各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笔者从生态节能、经济适用、以人为本、传承文化和设计创新的角度总结了木结构应用于生态小区景观设计的优势,认为住宅小区木结构景观设计的要点是与小区规划设计同步,满足耐久防腐的要求,使用现代木结构新技术。结合应用范例,具体探讨了住宅小区景观木亭、木结构廊道和花架、水景木结构以及木结构小品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景观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的,文化通过景观来反映,而又改变着景观;作为住区文化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景观应该是最自由多变的设计要素,也是表达住区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富表现力的手段。通过对重庆市达州"凰城1号"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着重探索在住区环境设计中,如何用景观的手段演绎住区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浅析居住区绿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玲  邹志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143-145,149
本文通过介绍居住区绿地文化脉络地形成,试图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居住绿地景观,并对建设具有融合性和开放性的居住环境新景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1990和2008年巩义市农村居民点景现格局特点与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表现出了面积增加、密度增大、形状更加规则等特点.进而研究了地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道路距离和人口密度对农村居民点增长率、形状指数变化率、密度变化率三类指标的影响.中低山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增长率最快,...  相似文献   

16.
康熙在清初这个民族冲突、社会失序的特殊时代,从儒家文化的传统中汲取资源,进行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以佛道思想为支撑的文化软实力构建,将道统、学统、治统、法统联为一体,并通过书籍编刻、书院建设等手段,推动了中华民族形成前期满、汉等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展示了基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与之配套的园林环境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居住区的园林环境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重视居住区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文化性;注重园林设计的因地制宜和人性化设计、以及创新精神,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然生机和精神文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住区中。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居住区园林景观差异形成的原因;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实例,对主要的影响因素--政策法规、经济技术、文化价值观等进行剖析,以期为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与营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从以人为本、生态学、艺术性、突出文化和地方特色、经济适用等几方面,阐述了在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师大多倾向于表现视觉化的传统元素符号,殊不知传统家具的灵魂存在于功能、结构和形式的综合框架之中,即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在"中国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新中国主义"的本土化创新理论,其目的在于分析传统家具中先进文化的脉络,探讨"中国风"、"新中式家具"等与核心理念的关系,并以当代设计中的"新中国主义"家具为例,详细而深入地论证"新中国主义"的本土化成长经历,及"新中国主义"发展的必要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