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区啮齿动物分布与生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人为干扰下啮齿动物生态分布与生境的关系,利用夹日法于2008年3月—2010年12月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东南部林区共有啮齿动物21种,隶属3目8科16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70%,其中,古北界17种(占80.95%),广布种4种(占19.05%),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在捕获的数量上看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为优势种。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棕背鼠平的密度最大。灌丛中棕背鼠平和黑线姬鼠为主。沼泽湿地以东方田鼠为主。阔叶林以大林姬鼠为主。农田草地草甸以黑线姬鼠为主。在居民点附近以伴生种褐家鼠为主。这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小型啮齿动物分布也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黑龙江省牡丹江三道林场啮齿动物区系组成情况,为森林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年3月—2013年11月通过实地调查,利用铁夹及笼捕采集标本。结果表明:牡丹江三道林场共有啮齿动物14种,隶属3目6科12属,在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从捕获的数量上看森林中以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农田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优势种。鼠类数量的季节变动以夏季数量最高,冬季最少,而年间变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人为干扰活动比较大的矿区啮齿动物组成,为有关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啮齿动物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于2010年3~11月通过实地调查,利用夹日法结合已采集到的标本,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结果表明黑龙江东部矿区啮齿动物12种,隶属3目5科10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40%,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83.33%);从捕获数量上来看以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优势种,啮齿动物在居民点的密度大于林地,符合矿区生境特点。  相似文献   

4.
山西娄烦生态区鼠类数量配置和变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铗捕法调查娄烦生态区有害哺乳动物,查明啮齿目动物7种、兔形目动物1种;数量配置上优势种类达乌尔鼠兔占35.44%,稀有种黑线姬鼠占0.84%。数量变动规律研究表明,数量季节变动明显,1年中形成7月和10月2个数量高峰;各年度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变化,即在1994—2009年15年间,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人为干扰活动比较大的矿区啮齿动物组成,为有关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啮齿动物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于2010年3~11月通过实地调查,利用夹日法结合已采集到的标本,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结果表明黑龙江东部矿区啮齿动物12种,隶属3目5科10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40%,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83.33%);从捕获数量上来看以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优势种,啮齿动物在居民点的密度大于林地,符合矿区生境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掌握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啮齿动物对农林的危害程度,为林业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于2008年3月─2011年2月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危害大,用材林比经济林大,幼龄林比中龄林大,尤其当年新植的幼苗危害更严重。用材林啃伤率平均为2.09%,死亡率为1.25%;经济林啃伤率平均为0.78%,死亡率为0.29%;幼龄林啃伤率平均为4.01%,死亡率为5.22%。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的季节变动及其形成原因,为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8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3年3月(春季)和5月(夏季)4个季节在深圳鹅公湾水域进行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对该水域的游泳生物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组成、长度谱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季节变动分析.[结果]从深圳鹅公湾水域共渔获游泳生物113种,隶属于3纲14目50科78属.其中,夏季游泳生物种类数量最多(61种),秋季最少(53种),春季和冬季均为56种.夏季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和尾数密度最低(分别为5959.20 kg/km2和356.45 ind/km2),但其鱼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1.99%和42.19%).游泳生物长度谱的季节变动表明夏季捕捞强度最小,秋季捕捞强度最大.鹅公湾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动明显,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季节变动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结论]深圳鹅公湾水域游泳生物资源种类、生物量和结构季节变动明显,夏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高,而秋季和冬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差,主要是由于捕捞强度季节差异(夏季捕捞强度低,秋季捕捞强度高)所致.尤其随着秋季捕捞强度的增大,k选择种类将被r选择种类代替.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011年5月,作者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鸟类群落的季节性动态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校园鸟类共有39种,隶属于8目25科,其中留鸟22种(56.41%)、夏候鸟13种(33.33%)、冬候鸟4种(10.26%),优势种以留鸟为主;区系分析可知,东洋种16种(41.03%)、古北种15种(38.46%)、广布种8种(20.51%);校园鸟类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动,物种数和数量呈现春秋两个高峰,冬季最低。雀形目鸟类数量最多,占绝对优势;鸟类多样性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鸟类多样性指数乔灌林最高(H′=2.6719),水域最低(H′=1.3656)。  相似文献   

9.
2012年3—11月,在山西省五台县农田调查了农田害鼠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害鼠群落为长尾仓鼠(Apodemus peninsulae)+大林姬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群落,这可为当地在灭鼠工作中确定投饵量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当地害鼠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低,而其优势度指数偏高,主要是由当地优势鼠种之一——长尾仓鼠所占比率过高(77.12%)所致。对农田害鼠季节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五台县农田害鼠数量一年中有1个高峰(6月),这不仅与群落自身的生态学特征有关,而且与当地气候、各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为干扰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5,(5):58-62
2012~2014年在黑龙江省各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了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瑞毒霉敏感性和mt DNA单倍型。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的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A1交配型为103株(68.2%),自育型为33株(21.9%),A2交配型为15株(9.9%)。这说明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2012~2014年分离的151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占3.3%,中抗菌株占6.6%,抗性菌株占90.1%,表明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药性。线粒体DNA单倍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共发现了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分别为Ia,Ib和IIa。其中,IIa mt DNA单倍型的数量最多,发生频率为86.1%。这说明IIa mt DNA单倍型是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崆峒山分布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古北界757种,占所采总数的83.28%;东洋界79种,占所采总数的8.69%;东洋-古北界12种,占所采总数的1.32%;广布种56,占所采总数的6.16%;特有种5种,占所采总数的0.55%.崆峒山昆虫区系组成是一个以古北界昆虫占绝对优势,并有一定数量的东洋界、东洋-古北界兼有种、广布种、特有种共同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昆虫区系.  相似文献   

13.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多样性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40种兽类,隶属7目17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3种、附录Ⅱ的4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兽类9种,中国特有种2种。其动物区系表现出以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南北物种相互渗透的特征,东洋界种类有24种,古北界种类有4种,广布种有12种。共有7种生活型,其中地面和半地下生活型最多,水栖型最少。最后通过与保护区历史资源及周边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比较,对兽类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邱春荣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41-45,230
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对厦门5种不同生态类型的生境进行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目49科242种.其中有涉禽3目10科65种,占观察到鸟类总数的26.7%,游禽4目5科26种,占观察到鸟类总数的10.7%,猛禽2目4科20种,占观察到鸟类总数的8.3%,鸣禽2目21科105种,占观察到鸟类总数的43.2%,陆禽2目2科9种,占观察到鸟类总数的3.7%,攀禽4目7科18种,占观察到鸟类总数的7.4%.厦门地区广泛分布且繁殖于东洋、古北两界的广布种鸟类有76种,占当地鸟类总种数的31.4%;东洋界的鸟种有59种,占当地鸟类总种数的24.4%;古北界的鸟种有107种,占当地鸟类总种数的44.2%.  相似文献   

15.
平顺县北社乡晚秋农田鼠类分布和数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11月中旬,以铗捕和笼捕捕获实物标本为依据,在长治市潞城、壶关、平顺3县交界的平顺县北社乡,对坡地和沟川地2种不同类型农田的鼠类分布和数量配置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5种鼠类,隶属3科4属,其中,古北界的种类4种,占80%;东洋界的种类1种,占20%。松鼠科的岩松鼠和鼠科的大林姬鼠只分布于坡地类型区,且数量较少,只占总数的6.72%和10.28%;数量最多的鼠类是鼠科的社鼠,占总数的40.71%,多在坡地活动;仓鼠科的大仓鼠和鼠科的黑线姬鼠则多在沟川地活动,在坡地分布较少,这2种鼠分别占捕获鼠总数的23.72%和18.58%。坡地类型区鼠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沟川地。  相似文献   

16.
余庆县农区鼠种组成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6~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余庆县农区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共7种。其中,褐家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4.83%;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分别占总鼠数的95.84%、87.43%,平均占总鼠数的92.10%,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不同年度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每年在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对浙江省温州市湿地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水鸟116种。结合历史资料,温州市共有湿地水鸟147种,隶属12目25科。区系成分分析可知,古北界105种(占总种数的71.43%),东洋界36种(占总种数的24.49%),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4.08%);居留类型分冬候鸟76种,夏候鸟24种,留鸟l7种,旅鸟30种;在41种繁殖鸟中,东洋种34种,广布种6种,古北种1种,以东洋界占绝对优势(82.93%);生活型以涉禽为主,游禽次之;受各种法规、协定保护的水鸟达118种之多。表4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