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棘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蔷薇科植物火棘的茎、叶、果中分离出内生真菌15株,其中茎中分离到4株(J1~J4),叶中分离到8株(Y1~Y8),果实中分离到3株(G1~G3);分别测定15株内生真菌的液体培养物(发酵液和菌丝体混合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13株内生真菌(86.67%)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50%以上的抑菌活性,其中J4菌株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都在50%以上,最高可达97.14%,其抗菌谱较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铁皮石斛根中分离得到37株内生真菌,经过与组培苗共生筛选,获得9株促生菌,其中3株真菌对铁皮石斛的鲜质量增长率、根数增长率和芽数的促生效果最好。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这9株促生菌进行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出2株,均为瘤菌根菌属。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显示,2株与Epulorhizasp.的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1株与Guignardiacamelliae的相似性达100%,1株与MycosphaereUacruenta的相似性为99%。另外5株促生真菌分类地位尚不能确定,但这5株菌株与登录号为EU482263、GQ996178、AM901831、GU566294和GU566256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96%、95%、99%、98%和100%。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山东、四川、江西采集的135株半夏样品中分离出76株内生拮抗菌,经过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和半夏离体块茎复筛,筛选出2株拮抗真菌SC6和SC7,这2个菌株能完全抑制软腐病的发生。通过形态学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C6和SC7均为曲霉属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层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分别筛选对试验细菌指示菌和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的内生拮抗真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18SrDNA序列测定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单丛茶树中筛选出F15GEN、F15YE和LB35JING这3株内生拮抗真菌,其中F15GE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3.36mm,F15YE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92mm,LB35JING和F15GEN对立枯丝核病原菌和梨腐烂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F15YE对核桃叶枯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LB35JING对茄腐镰刀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经形态学和18SrDNA序列鉴定:F15GEN为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F15YE和LB35JING均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sp.。  相似文献   

5.
油樟内生真菌多样性与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根、茎、叶分离出104株内生真菌,形态学鉴定表明,其中100株分属于2个纲、4个目、8个科、23个属,4株不能确定其分类地位.其中,组丝核菌属(Phacodium Pers.)、痂圆孢属(Sphaceloma de Bary)、简梗孢霉属(Chromosporium Corda)为优势属.通过检测发现,104株内生真菌中有33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中至少1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对平榛内生真菌zs-14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并筛选其对不同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方法]活化斜面试管保藏的内生真菌菌株zs-14,液体发酵培养3~5d,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菌株zs-14的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对内生真菌zs-14的ITS序列扩增,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同时结合菌落形态及乳酸-棉兰染色法的显微观察,最终鉴定内生真菌zs-14的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zs-14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zs-14菌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呈球形状,其菌落为毡毛状,菌落薄,皱缩,菌丝较致密,菌落中心呈浅绿色,最外层为白色。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Phoma sp聚为一类,因此鉴定内生真菌zs-14为茎点霉菌;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zs-14菌株发酵后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结论]平榛内生真菌zs-14具有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其抑菌代谢产物的种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奎  苏印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55-12456,12459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测试菌种,对无花果根、茎、叶中分离出的87株内生真菌进行活菌筛选,结果表明:无花果87株内生真菌中有36株对1种或多种指示菌有拮抗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的有18株,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的有11株,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的有7株;活性菌株抗菌活性多以中等活性为主,高活性和低活性的菌株较少。从36株有活性的菌株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0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20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供试菌株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指示菌种,对从无花果(Ficuscarice)中分离获得到的64株内生真菌进行抗真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8株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占总内生真菌的28.1%,将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分属于2目、4科、8属。  相似文献   

9.
10.
分离百合球茎组织中的内生真菌,筛选其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结果显示,从健康百合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真菌,通过其发酵液对7种腐败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测试,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BH-3。根据真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对BH-3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1.
火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火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用70乙醇,料液比为1∶8(W∶V),在80℃下回流提取2 h,提取率高.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按11.7∶15.6∶2.7∶70.0的比例组成的O/W型微乳液,可使火棘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完全,分离效果好,从火棘叶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斑点,火棘果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斑点.  相似文献   

12.
火棘引种栽培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 Li)生物学特性及对比原产地和试验地生境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土壤、水分3个主要环境因子,划分了各因素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安排9个处理栽培区,从甘肃康县引种180株火棘进行了栽培适应性试验.经试验观测,火棘在试验地3月上旬叶芽萌动,3月中旬展叶,花期4月中旬-6月上旬,果期6月中旬-7月下旬,生长期较原产地约缩短10d;自然光照条件下,火棘枝条生长量较原产地增加4.4%,其叶长、花径的生长差异不明显.试验表明:火棘在试验区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适宜在试验区及相应地区城镇绿化、公园建设及荒山造林工程中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火棘中矢车菊素的分离条件及矢车菊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是提取火棘红色素的较理想方法;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在90℃和9%盐酸中水解11 min,可以顺利得到其苷元矢车菊素;以苯、乙酸乙酯、甲酸(2∶2∶1)为展开剂的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矢车菊素的效果较好;矢车菊素对热和光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对Co2+和Bi3+不敏感,对Zn2+、Fe3+、Cu2+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优质的愈伤组织,以火棘的离体叶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2,4-D和6-BA以不同浓度组合,叶片的暗处理以及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MS+2.0mg·L-12,4-D+2.5mg·L-1 6-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最好;暗处理10d,然后转入光照下培养可提高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上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6.7%。  相似文献   

15.
李京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50-5150,5274
于2005年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30 mg/L)烯效唑处理对火棘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火棘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和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都明显增加。烯效唑处理的火棘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增高,不同浓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20 mg/L处理为最高。同时经烯效唑处理后火棘幼苗新梢长度降低,而根茎粗度、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都有所增加。证明了烯效唑具有明显的促根壮苗作用,其中以20 mg/L烯效唑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火棘在六盘山区温棚育苗技术,包括育苗前期准备工作,育苗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苗期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技术及火棘温棚育苗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82-1783
[目的]对黔东南地区几份火棘种质资源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和酚酞指示剂法对火棘、全缘火棘、细圆齿火棘与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4种火棘属植物的果实进行可溶性糖、VC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研究表明,供试火棘果实可溶性糖、VC和有机酸含量分别为11.83%~13.02%、530.8~696.9 mg/kg和0.69%~0.84%。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3.02%,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细圆齿火棘果实的Vc含量为696.9 mg/kg,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细圆齿火棘有机酸含量最高,为0.84%,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结论]综合营养成分分析,认为供试材料中,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果实品质最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0.5 a火棘实生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称质量控水法,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75%( CK,对照)、55%( LS,轻度干旱)、35%( MS,中度干旱)、15%( HS,重度干旱)4种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对其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火棘幼苗叶绿素质量分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LS胁迫下与 CK差异不显著,MS、HS胁迫下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LS胁迫下除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与CK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与CK差异不显著,而MS、HS胁迫下4种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过氧化物酶( 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LS、MS胁迫下的活性显著强于CK的,在HS胁迫下又显著弱于CK 的。结果认为火棘幼苗对干旱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