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鲻鱼(Mugil cephalus),又名乌支,为广盐性、广温性、病害较少、生长速度快的杂食性鱼类,中国沿海均产之,生命力极强。人工育苗已成功,也可海捕天然鱼苗,苗种资源丰富。鲻鱼肉质鲜美且生产成本较低,市场前景看好,是目前海水养殖单养或混养的重要品种之一。随着鲻鱼人工养殖密度的加大,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限制了鲻鱼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鲻鱼隶属于鲻科、鲻属,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厚等优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重要经济鱼。鲻鱼适应水温广泛,可生活在从咸水到半咸水以及淡水的多种水域中,在自然水域中主要以藻类及有机碎屑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食物来源广泛,对饲料营养要求不高,非常适宜池塘养殖。本文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靖江基地养殖试验情况对鲻鱼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宋宗岩 《中国水产》2009,404(7):61-61
鲻鱼是海洋鲻科鱼类中一种占产量比重较大的品种。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只能依靠人工养殖的鱼类供应市场。在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海水养殖和半咸水养殖鲻鱼的地方很多,在内陆也有相当多的地方通过苗种训化,  相似文献   

4.
宋宗岩 《水产养殖》2009,30(12):35-36
鲻鱼是海洋鲻科鱼类中一种占产量比重较大的品种。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只能依靠人工养殖的鱼类供应市场。在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海水养殖和半咸水养殖鲻鱼的地方很多,在内陆也有相当多的地方通过苗种驯化,移入淡水中养殖,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  相似文献   

5.
鲻鱼(Mugil cophalus Linnaeus)是鲻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且最早被人类利用及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抗病性强、食物链级次低,可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正常生长。有关鲻鱼生长发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鲻鱼的生长情况与鲻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鲻鱼性腺的发育,关系到鲻鱼人工繁殖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鲻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鲻鱼Mugil caphalus Linnaeus属鲻形目Mugiliformes,鲻亚目Mugiloide,鲻科Mugihdae,鲻属Mugil鱼类。俗称:乌鱼、乌头、乌头鲻、黑耳鲻、追鱼、齐鱼、头鲻等。  相似文献   

7.
鲻鱼(Mugil cephalus)广泛分布于整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大多数地区作为食用,通常养在咸淡水池塘里。由于放养的鱼苗依赖天然产卵而得,故池塘养殖受到限制。近年来,开展了人工产卵试验,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必将增加鲻渔业的重要性。Stenger记述了采自海水环境的各种大小鲻鱼的生殖细胞发育以及卵巢与精巢的成熟过程,但没有提到淡水鲻鱼的性腺发育。为此,促使作者研究它,以确定生活在淡水环境的鲻鱼的性腺发育的程度。如果在淡水中性腺发育正常进行的话,那末,这些鲻鱼可以作为人工繁殖用。  相似文献   

8.
自六十年代开始,台湾省经过10年的刻苦研究,鲻鱼人工繁殖苗种获得成功。其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推动了国内外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开展。特别是对鲻鱼亲鱼的培育、激素诱导及仔鱼培育等方面,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经验。为了借鉴他们的经验。以推动我国其它地区开展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现将台湾鲻鱼人工繁殖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鲻鱼     
名称 学名Mugil cephalus Linnaeus,属鲻形目、鲻科、鲻属。俗名白眼、鲻鱼(辽宁、河北、山东),乌鲻、乌头、乌仔鱼(浙江、福建),黑耳鲻、鎚鱼(广东、广西)。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耳石元素微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Mugil cephalus)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长江口鲻鱼存在着多样化的洄游活动.其孵化和早期发育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而在随后的继续生长和发育阶段,鲻鱼可以灵活地利用长江口淡水、河口半咸水和海水环境,个体之间洄游的"履历"差异很大,反映出了鲻鱼生活史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生存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鲻鱼的生存环境背景,为今后开展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淡水鲻鱼的性腺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鲻鱼(Mugil cephalus)广泛分布于整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大多数地区作为食用,通常养在咸淡水池塘里。由于放养的鱼苗依赖天然产卵而得,故池塘养殖受到限制。近年来,开展了人工产卵试验,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必将增加鲻渔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黄尾鲻学名为鲮鱼(Mugil so—iuy),属鲻形目鲻科。鲻形目鱼类大多为食用鱼,我国常见的鲻科鱼类有鲻鱼和簸鱼,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我国南方主要以养鲻鱼为主,而北方沿海主要养殖鲅鱼,故有“南鲻北鳆”之称。经养殖试验表明,与在北方养殖鲮鱼相比,鳆鱼在南方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成本低、不相互残杀、免疫力强、不易得病。而且,南方养殖的鳆鱼味道鲜美、金黄体色亮丽吉祥,比鲻鱼更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也因此得到了“黄尾鲻”的俗称。  相似文献   

13.
四、鲻鱼的养殖台湾不单养鲻鱼,几乎总是与家鱼和其他淡水鱼养在同一池中。台湾沿海有12种鲻鱼,普通鲻 Mugil cephalus 是最常见的种类,2—4月鲻鱼从北向南进行生殖洄游时群集于台湾沿海高度集带于高雄、屏东沿海水域,这些鱼全部是成熟的,捕捉鲻鱼主要为了获得高度成熟的  相似文献   

14.
鲻鱼的饲养     
鲻鱼是一种食用价值较高的鱼类,因其肉味鲜美,颇受消费者的欢迎。我国对鲻鱼的饲养虽有悠久的历史,但因其苗种运输困难而不能普及推广。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我场自1975年开始放养,1976年全场推广,在300亩成鱼塘内混养鲻鱼鱼种一万一千多尾,当年捕获鲻成鱼60多担,平均亩产20多斤,最高达175斤。为此,我们认为,鲻鱼可作为一个优良品种在池塘养鱼业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长江鲻鱼连续三年成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今年4月20日开始,长江江阴段鲻鱼再次成汛,这是继1999年以来,鲻鱼在长江连续成汛的第三个年头。据渔业资源监测部门统计资料反映,近三年来,每年的3月底、4月初,鲻鱼即在长江口段出现,形成一年一次的鲻鱼鱼汛。同刀鱼汛一样,亦有大、小汛之分。大汛期间,一条一般放置30口流刺网的小渔船,平均每天可捕捞鲻鱼50尾,日产量达50公斤。小汛期间单船日产量亦在10公斤以上,为此仅在长江江阴段平均日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据有关资料表明,自1985年开始,至今十多年来,沿江人民所喜爱的“长江三鲜”捕捞产量逐年锐减,而鲻鱼在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16.
陈彤 《淡水渔业》1974,(2):38-43
鲻鱼(Mugil cephalus L。)在太平洋、东南亚及地中海地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到目前为止,仔细研究鲻鱼鱼苗的资料尚少。本实验是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32‰的静止海水中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鱼苗的生长、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17.
鲻鱼人工繁殖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普遍重视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海洋生产力组织也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鲻鱼养殖的研究。美国夏威夷和我国台湾省在这方面取得显着成绩,推动了鲻科鱼类人工繁殖研究的进展。然而尚未取得生产性突破,投入大量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现将国内外鲻鱼人工繁殖成功的经验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3,(8):20-20
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对鲻鱼进行了人工繁殖的研究,并且已获得了一批用人工方法产生的鲻鱼卵。据说,这种方法可以对海洋鱼类进行广泛地使用,因此,它将能促进鱼类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福建莆田近海鲻鱼渔业现状及秋冬季产卵群体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珊 《福建水产》2012,34(4):316-319
本文主要根据2010年11月—2011年2月福建莆田近海流刺网作业鲻鱼生产调查资料,分析秋冬季渔获鲻鱼产卵群体组成、性腺成熟度分布等生物学特点及鲻鱼生产基本情况。结果表明:秋冬季(11月至翌年1月)是鲻鱼产卵盛期,也是鲻鱼渔业生产旺季;鲻鱼产卵群体主要为流刺网作业所利用,渔获群体优势叉长450~550 mm;近岸众多的流刺网作业过度捕捞亲鱼是造成鲻鱼资源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莆田近海鲻鱼资源,建议进一步开展流刺网及张网作业对鲻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专项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等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成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近年来沿海才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鱼、乌头鲻(青鲻)、梭鱼(黄尾鲚)、棱梭(俗称棱鲻)等。笔者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在南方进行的梭鱼(Liza haemacocheila)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