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选择豆禾比例、施氮量和刈割次数3个试验因子,对海发白三叶与纳雍鸭茅混播草地建立综合管理优化模式,以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并对混播草地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豆未比例为1:3、施氮量为300kg/hm2、刈割6次时,鲜草产量达73.00t/hm2,粗蛋白质含量达17.22%,粗脂肪含量为5.34%,同时杂草入侵最少,是建植海发白三叶与纳雍鸭茅混播草地最理想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AT: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A:紫花苜蓿单播;T:高羊茅单播)和管理措施(N1M1:不施氮,每25d刈割;N1M2:不施氮,每50d刈割;N1M3:不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N2M1:施氮,每25d刈割;N2M2:施氮,每50d刈割;N2M3: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和高羊茅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T处理的鲜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A和T(P<0.05),其中干草产量分别提高了22.10%和108.80%,粗蛋白产量分别提高了25.70%和218.40%,WUE分别提高了6.79%和85.70%。AT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T处理(P<0.05),使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提高。N2M1处理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WUE及3种草地的鲜干草产量显著提高。综上,AT-N2M1是一种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高羊茅人工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刈割日期、刈割频率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的产草量和植物学成分影响显著。早刈低刈可降低混播草地内的杂草覆盖率,增加牧草产量,但对杂草敏感度因草地混播类型而异。在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川区,红豆草+牛尾草和红豆草+无芒雀麦是理想的多年生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4.
放牧和刈割是草地利用的有效方式,为探究施氮对黄土高原不同利用方式下无芒雀麦草地的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在甘肃庆阳以无芒雀麦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放牧(G)和刈割(M)两种利用方式,每种利用方式下设0(N1),80(N2)和160(N3)kg·hm-2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放牧较刈割显著提高了无芒雀麦的株高累积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干草产量以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两种利用方式下,无芒雀麦的株高累积量和干草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提高。放牧条件下施氮160kg·hm-2(G-N3)处理获得最高的两年平均干草产量和RFV,分别为7.89kg·hm-2和133.72,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地区无芒雀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8年4 ̄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的承德地区鱼儿山牧场进行了不同播量、施氮量和不同刈割期对燕麦+箭舌豌豆混播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牧草产量除第三刈割期外差异显著(P〈0.05);不同播种比例间粗蛋白质、DNF含量差异显著(P〈0.05),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1998年4~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的承德地区鱼儿山牧场进行了不同播量、施氮量和不同刈割期对燕麦+箭﨎豌豆混播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牧草产量除第三刈割期外差异显著(P<0.05);不同播种比例间粗蛋白质、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与箭﨎豌豆播种比例呈正相关(r=0.89).在土壤不缺乏氮素的情况下,施氮肥对牧草产量、品质影响不明显,但高施氮水平较低施氮水平牧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增加,而NDF、ADF含量下降.燕麦与箭﨎豌豆混播最佳刈割期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期,箭﨎豌豆下部豆荚全部充满时期;播种比例以燕麦50%+箭﨎豌豆50%最好,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都较高,而NDF 、ADF含量较低,便于调制优质干草.  相似文献   

7.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仁平  于磊  鲁为华 《草业科学》2009,26(5):139-143
在新疆石河子进行了不同混播比例和不同刈割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50%(7.5 kg/hm2)+无芒雀麦50%(15 kg/hm2)混播比例的混播草地产草量最高,达到21.3 t/hm2,刈割期处理T2(紫花苜蓿初花期)产草量最高。刈割期对紫花苜蓿品质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处理T1(紫花苜蓿现蕾期)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刈割期对混播草地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混播处理A1(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5∶5)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刈割是紫花苜蓿收获、利用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刈割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当年收获苜蓿的产量和质量,间接影响到后来年份生产力的维持与提高。刈割通常包括刈割时间、茬次、次数和留茬等。文章全面综述了不同刈割形式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应作用机理,表明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期是现蕾—初花期,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适宜刈割次数3~5次,留茬高度3~5 cm,最后1次刈割留茬8~9 cm。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刈割高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刈割茬次对3个生长高度的苜蓿干草进行产量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高度,第1茬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品质最优;随着生长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在每一茬次和全年的产量明显增加;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在酒泉玉门地区,以生长高度为刈割标准,株高在75 cm左右进行刈割可获得高产量和好品质的苜蓿干草。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优化和精益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刈割对江河源区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混播建植栽培草地,自生长第2年起连续2年于7月26日-10月6日进行间隔10d的刈割试验。结果表明:2龄草地8月26日刈割牧草鲜草产量最高,为31933kg/hm2,3龄草地8月16日最高,为9520kg/hm2。营养物质的测定表明,8月16日刈割牧草粗蛋白产量最高,2龄为5683kg/hm2,3龄为2189kg/hm2。研究得出8月16-26日是该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的最佳收割时期。  相似文献   

11.
王夏  石薇  马泽  贾倩民  常生华  侯扶江 《草地学报》2022,30(11):2986-2995
为探究陇东地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L.)草地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的种植方式,本研究设置0kg·hm-2(N1),80kg·hm-2(N2)和160kg·hm-2(N3)3个施氮量,每个施氮量下设置25 d(M1),50d(M2)和75d(M3)3个刈割频率。结果表明:N2和N3处理的全年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两年平均干草产量较N1分别增加13.5%和15.5%,两年平均粗蛋白产量分别增加21.34%和25.25%,并且N2较N3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两年M2处理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M3,而各营养成分含量与M3无显著差异。两年M1处理较M2,M3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显著提高相对饲用价值。两年M2处理较M3显著提高了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所有处理中,N3M2处理的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最优,是一种提升牧草品质的管理措施,而N2M2处理获得了较高的干草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是一种氮肥高效利用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西北旱区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雪  苏德荣  寇丹  乔阳 《草地学报》2016,24(1):114-120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地下滴灌(SDI)、畦灌(BI)、喷灌(SI)和不灌溉处理(CK)4种灌溉方式下苜蓿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间,SDI的土壤含水率在试验期间最高,且SDI的苜蓿株高、分枝数、单株叶面积及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BI,SI和CK;SDI两茬的产量分别为4815.87和4300.41kg·hm-2,与BI,SI和CK相比,第2茬分别提高了10.56%,14.92%和95.26%,第3茬分别提高了13.64%,23.60%和120.85%,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SDI两茬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66和2.50kg·m-3,较BI和SI处理,第2茬分别提高了17.70%和21.46%,第3茬提高了20.77%和34.41%,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从苜蓿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考虑,地下滴灌是西北旱区最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孟翔  孙伶俐  谢开云  刘伟  褚皓清  赵越 《草地学报》2022,30(9):2356-2364
为探究灌溉、施磷量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水分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2个灌溉处理,施磷肥0(P0),60(P1),120(P2)和180 kg·hm-2(P3)4个肥力梯度,以及AM(土壤不灭AM真菌)和-AM(土壤灭AM真菌)2种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磷含量、磷吸收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平均总产量在QI和RDI下分别为14 487.08 kg·hm-2,13 395.23 kg·hm-2,QI与RDI相比产量高出8.1%,但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24.3%。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提高15.40%~39.96%。平均总产量在AM处理和-AM处理下分别为14 938.47 kg·hm-2,13 450....  相似文献   

14.
谢慧慧  樊军  郝明德  王建国  齐丽彬 《草地学报》2010,18(2):172-176,182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不同覆盖处理下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以及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探讨了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水分消耗过程。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显著降低土壤0-6cm表层温度;同时覆盖可以增加浅层土壤水分含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深层水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覆盖处理下的苜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处理,说明苜蓿株间覆盖可以提高苜蓿产量以及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覆盖可以作为该区牧草地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学良  李卫军 《草地学报》2014,22(5):1086-1090
通过监测不同灌溉方式灌溉后水分的运动变化规律,调查不同土层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水分主要集中于10~35 cm的土层,喷灌集中分布于10~40 cm的土层,漫灌水分可以渗透至60 cm以下。地下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的苜蓿干草产量依次为21030,19035和17295 kg·hm-2;在0~30 cm土层中的根量为总根量分别为87.86%,85.72%和80.96%。地下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33.0,23.3和13.3 kg·mm-1·hm-2。与漫灌相比,地下滴灌和喷灌的节水率分别达到了50.8%和37.5%。  相似文献   

16.
裴雯  陈清  张洛梓  贾丽英 《草地学报》2021,29(7):1499-1506
本研究以内蒙古草原为期十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为平台,分别在中度和过度放牧样地添加水分和氮素,研究放牧强度、水分和氮素三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构成比例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减少,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显著减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长期水分添加显...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青藏高原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燕麦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栽培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均发生变化。施氮水平与株高、茎粗、种子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9360,P<0.01;R=0.9830,P<0.01;R=0.8968,P<0.01),而与产量构成、草产量、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1)。施氮量60kg/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4358.5kg/hm2;草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的施氮量为75kg/hm2,草产量为22820kg/hm2(干重)。  相似文献   

18.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在河北省坝上地区研究灌溉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由0增至400 mm,紫花苜蓿耗水量由335.5增至712.8 mm,干物质产量由3304.7增至7423.3 kg/hm2,二者差异显著(P<0.05);第1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由10.5和12.2降至6.8和7.9 kg/(mm·hm2),第2茬则相反,分别由9.5和11.1增至19.0和22.1 kg/(mm·hm2),但第1~2茬差异不显著;第1茬耗水系数分别由956和822升至1480和1273,第2茬则相反,分别由1053和906降至527和453,但1~2茬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间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系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保护播种对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EN)+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FS)]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无保护草种播种为对照,研究了4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M)和燕麦(Avena sativa,AS)保护播种对牧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单播量的20%,30%,40%和50%处理其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9 389 kg·hm-2,17 284 kg·hm-2,12 263 kg·hm-2和14 292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88%,33%和55%,其中EN+FS+30% LM处理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提高了75%。燕麦播种比例同多花黑麦草相似,单播量的20%,30%,40%和50%比例下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25 975 kg·hm-2,25 249 kg·hm-2,27 077 kg·hm-2和27 306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82%,174%,194%和196%;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24%,143%,143%和204%。但播种燕麦对多年生牧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多花黑麦草。综上,EN+FS+30% LM保护播种有效提高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营养,是建植人工草地理想的保护播种草种及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