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条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条纹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转录、表达策略及其分类地位,病毒分子变异和病害控制策略以及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条纹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转录、表达策略及其分类地位、病毒分子变异和病害控制策略以及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灰飞虱体内由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外壳蛋白(CP)、病害特异性蛋白(SP),以及非结构蛋白NS2、NS3和NSvc4等5种蛋白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条纹病毒与其介体昆虫互作提供有用信息。【方法】提取高带毒灰飞虱(Q家系)总蛋白,用免疫方法检测昆虫体内CP、SP、NS2、NS3和NSvc4等5种重要蛋白的表达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在带毒灰飞虱体内以上5种蛋白都能检测到,而且CP含量最高,NSvc4、SP、NS3、NS2含量依次降低;用体外原核表达后纯化的蛋白进行了RSV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病毒粒子CP与SP、NSvc4之间存在体外结合关系。【结论】检测结果为灰飞虱作为RSV的昆虫寄主并且可以在其体内增殖的结论提供了支持,表达差异表明病毒编码蛋白在介体灰飞虱体内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协调关系;病毒粒子与SP的结合为前人关于CP与SP可能共同作用于叶绿体进而影响症状的严重度的报道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病毒粒子与NSvc4之间存在体外结合关系,也为NSvc4可能作为运动蛋白通过与CP的互作以及诱导病毒在胞间运动需要CP的辅助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介体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云南滇西及滇中地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对水稻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笔者采用生物学接种方法开展了云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RSV致病性分化分析。供试的1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粳稻品种对RSV表现为高感,而籼稻品种则多表现为抗病或免疫。采自重病区的5个RSV分离物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分化不明显,致病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对小麦和玉米等的侵染差异,为此可以将5个RSV分离物分为3组,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致病性最强为楚雄分离物,其次为保山、大理、禄劝分离物,致病性最弱为陆良分离物。  相似文献   

5.
病毒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年四地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初期叶面喷施,防治效果68.6%~82.0%,使用浓度600~1200倍液,间隔期7~10d,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
病毒必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娟  朱永和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116-117,119
综述了病毒必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作用机理。以江苏、安徽药效试验为例,介绍了病毒必克田间试验效果及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娟 《农技服务》2007,24(1):67-67,76
综述了病毒必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作用机理、田间试验效果及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病毒必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作用机理。以江苏、安徽药效试验为例,介绍了病毒必克田间试验效果及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病毒钝化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的控制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试验研究表明,病毒钝化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是随着秧苗生长作用逐步减弱,生产上建议与杀虫剂混用,以提高整体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稻条纹病毒致病型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4个粳稻品种对来自江苏盐都、靖江、洪泽、海安、姜堰等地的14个水稻条纹病毒(RSV)分离物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各分离物在24个品种上的平均发病率,将参试分离物划分为强、次强、中、次弱、弱5个致病类型,各致病型在田间呈随机分布状态,其中中和次弱型占78.57%。依据24个粳稻品种在14个分离物上的平均发病率可将其划分为免疫、抗、中抗、中感、感、高感6个抗感类型,其中中感和感病类型占70.83%。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抗病品种在各分离物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由此暗示各地在应用抗病品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应根据当地RSV致病性的差异,针对性地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做好治虫控病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tenuivirus),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分析2008年大发生的原因:一是传毒昆虫数量大,带毒率高;二是感病品种面积大;三是防治不及时,提出防治对策:种植抗病品种;吡虫啉浸种;秧田治虫防病,综合利用以上措施,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害,由于近年来优质感病粳稻品种面积不断扩大、麦稻套种技术的推广及适宜灰飞虱群体增殖的连续暖冬气候等原因,该病害已上升为江苏省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达1·57×106hm2,占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NA3的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SV)分子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对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和昆明市宜良县2个分离物的RNA3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RNA3YWS和RNA3YYL全长序列,2个分离物的RNA3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489和2490bp.并将获得的序列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RNA3全长序列进行比较,并对22条RNA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YWS和YYL与YBS、YA、FYi等分离物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与云南以外的中国分离物和日本T和M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表明RSV在自然界中的分子变异与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不同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差异,探讨了22条RNA3的分组情况,YWS和YYL同属于第一组,即云南组;同时对RNA32个编码基因及IR3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了云南RSV不同分离物RNA3的分子变异.推测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能是造成云南RSV复杂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防虫网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田期采用防虫网覆盖与不盖防虫网两种措施,对8个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虫网可有效控制灰飞虱虫口数量。阻止带毒灰飞虱在秧田期对水稻的集中侵染,对防止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极显著.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中国华东地区严重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它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控制该病害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1]。20世纪60~70年代,水稻条纹叶枯病也曾在日本爆发流行,该国研究者选育的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对该病害的控制起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16.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传递水稻条纹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灰飞虱(Laodelplar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草(Rice strpip tenuivirus,简称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生产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病毒病,该病最早于20世纪初在日本被发现[1].  相似文献   

18.
1973—1990年的实地调查和标样鉴定结合有关报道明确,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山东、河南、河北、北京、辽宁和台湾等16个省区,其中在福建已波及36个县市.以四优2号和黎明粳为供试品种,采用同期播种、分期接种方法,明确了水稻三叶期、五叶期和分蘖始期接种发病的损失可达79%-100%;分蘖盛期接种发病的,减产50%-70%;幼穗分化期40%-50%;孕穗期10%-15%;齐穗期1-3%;乳熟期不受影响.2个品种趋势一致,以黎明粳受害大些.这一结果打破了以往把幼穗分化期以前作为病害感染的界线,并可为病害测报和治虫防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切断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繁殖的可行性,研究RSV病毒不同基因间的互作关系。【方法】利用喂食的方法测定体外合成的dsRNA对灰飞虱体内RS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根据RSV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种dsRNA(dsRdRp、dsNSvc4和dsCP),分别喂食携带RSV病毒的2龄灰飞虱,96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灰飞虱体内RSV病毒不同基因RdRp、NSvc4和CP的表达量。【结果】经过特异性dsRNA喂食处理的灰飞虱体内RSV病毒靶基因NSvc4、CP的表达量大幅下调,下调幅度分别为93.2%和94.9%;靶基因RdRp表达量下调幅度为45.6%。dsRNA喂食处理对其它非靶标RSV基因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表明RSV病毒不同基因RdRp、NSvc4和CP间可能存在互作关系。【结论】本研究为利用转dsRNA工程微生物或转基因水稻进行RSV病毒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部分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江苏省近年生产上主栽的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源,探讨采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和感条纹叶枯病的梗稻品种武育粳3号为对照,对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8份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并利用与 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对抗病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了系谱追踪.结果显示,与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能准确鉴定含该基因的抗性品种,该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系谱分析证实江苏省大部分抗性粳稻品种如镇稻88、徐稻3号、南粳46等均含有来自籼稻Modan和Mudgo的Stv-b~i基因;而不含Stv-b~i基因但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好的粳稻品种如扬辐粳8号、淮稻9号和淮稻11号则可能具有其他抗源.表明生产上利用的主栽粳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具有多种抗源,对聚合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及培育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