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A.Miline-Edwards)属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蟳属,俗称赤甲红、红眼、白眼、海蟳和石蟹等,是一种大型海产食用蟹类,自然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15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属沿岸定居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岛礁区及浅海水域。近年来,由于资源量下降,日本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3.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A.Miline-Edwards)属梭子蟹科、(蟳)属,俗称赤甲红、红眼、白眼、海(蟳)和石蟹等,是一种大型海产食用蟹类,自然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15 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属沿岸定居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岛礁区及浅海水域,近年来,由于资源量下降,人们对日本(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受到人们的亲睐. 相似文献
4.
日本蟳池塘暂养育肥增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蟳俗称赤甲红、红眼、白眼、海蟳或石蟹等,属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蟳属,是一种大型海产食用蟹类,属沿岸定居性种类,自然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m~15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我国沿海的岛礁区及浅海水域都有分布。近年来,人们对日本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 相似文献
5.
珍珠鲽(Platichthysstellatus)中文名为星斑川鲽(图见彩中插2),是鲽类中的大型鱼种,最近在国外已经成为竞争力非常强的养殖鱼种,是具有极高商业开发价值的比目鱼类。珍珠鲽国内自然种群十分罕见,已经成为珍稀品种。2006年国家海洋局一所与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站等单位的专家 相似文献
6.
7.
8.
对湖鲱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特性、养殖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引种湖鲱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首先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三唑磷对日本蟳的安全浓度为0·27mg·L-1,然后研究三唑磷蓄积对日本蟳体内5种组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由SOD和CAT组成,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没有发现POD的存在。(2)SOD和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按SOD活性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心脏>鳃和肌肉>性腺和肝胰脏,CAT活性大小顺序为:性腺>肝胰脏>心脏>鳃>肌肉。(3)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在三唑磷作用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低水平的胁迫能对酶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度的胁迫会抑制酶的活性。(4)不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鳃、肝胰脏和性腺的敏感性大于心脏和肌肉。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的生物学特性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生物学特性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真蛸喜栖息于阴暗的场所,隐居,主要捕食一些活体甲壳类和贝类,也能很好的适应死鱼、蟹和贝类等饵料,夜间或傍晚摄食较为活跃.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亲蛸(♀)藏入巢穴,受精卵分批产出,呈穗状悬挂于巢穴顶部或四壁,亲蛸(♀)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7×104~20×104粒,单位体重产卵量为42~71粒·g-1.受精卵为盘状卵裂,经过肉眼可见的红珠期、黑珠期、胚胎的逆转,水温18.2~22.1℃时,真蛸幼体经过35~42 d孵化出膜;22.3~26.9℃时,真蛸幼体经过24~37 d孵化出膜;24.6~28.3℃时,真蛸幼体经过23~33 d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12.
日本蟳4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大连黑石礁(DL)、莱州湾(LZ)、青岛鳌山湾(QD)、海州湾(HZ)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11~17不等,10个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6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592 0;各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8 2~0.858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6 6~0.923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8 0~0.914 0,说明各位点在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内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32 74~0.088 03。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 聚类分析表明,鳌山湾与海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而海州湾和莱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3.
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注射鳗弧菌悬液组SOD活性12、24、48h均高于对照组,48h达到最高;CAT活性12、24h增加非常明显,12h达最高;AKP活性5、12、24h都有增加,均高于对照,24h最高;ACP活性12h开始上升,24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鳗弧菌48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溶藻弧菌(攻毒组)、免疫多糖(免疫组)、免疫多糖+溶藻弧菌(免疫攻毒组)后,再测定4组肝胰腺及肌肉中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探讨免疫多糖对日本蟳抗溶藻弧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蟳肝胰腺中LZM和SOD的酶活均高于肌肉中的酶活,且免疫多糖对肝胰腺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肌肉;免疫组肝胰腺和肌肉中LZM酶活,在注射后24h时显著升高至峰值(P<0.05),分别为(11.2±2.78)U/mg和(3.75±1.05)U/mg,肝胰腺和肌肉中的SOD酶活也在24h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2倍和1.4倍;免疫攻毒组在72h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LZM酶活分别高出攻毒组62.8%和75.2%,两组织中SOD酶活同样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是攻毒组的3.5倍和4.2倍。由此可见,免疫多糖能提高日本蟳抗溶藻弧菌能力,且在72h达到最佳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蟳为研究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分析了肌肉、眼球、鳃、心脏和肝胰腺5种器官或组织中LDH、ADH、MDH、ACP、AKP、GDH、R-AMY、α-AMY、MEP、EST和SOD共11种同工酶的表达情况.日本蟳体内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实验中共检测了38个位点,其中Adh、Est-3、Mep-5、α-Amy-1、sMdh-3和Akp-4共6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15.79%,平均杂合度为0.09.将发育至卵裂期的金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中,结果显示,金鱼胚胎的孵化率逐渐降低,而畸形率升高,且毒素致畸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2 866.2μg/L.主要畸形症状是:胚体浑浊、模糊或自行解体,弯体,弯尾,孵化异常,卵黄破裂逸出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