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四川奶牛温湿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收集宣汉、金堂和洪雅县的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四川奶牛主要养殖区域的温湿指数.结果表明,四川奶牛热应激大多属于温和应激,中等程度的热应激仅在6、7、8三个月间断性出现,没有严重和致死程度的热应激.热应激从5月份开始出现,至少到9月底才结束.总体来看,4月和9月的热应激不具有连续性,而6、7、8三个月的热应激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沧州市地处暖温带,夏季高温高湿、炎热多雨.每年的6、7、8三个月温湿指数均处于中度或严重热应激范围.为减轻热应激对奶牛造成不利影响,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应以防暑降温为主.奶牛养殖场应在5月下旬开始为奶牛抗热应激做准备,6月上旬采取抗热应激措施.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严防奶牛中暑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我国不同季节和气候区奶牛受热应激影响的严重程度,本文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基于一牧云系统对27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牧场(牧场规模1 000头)2015年和2016年各月份受胎率及21d怀孕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半干旱区的牧场奶牛受胎率(0.497±0.1141)显著高于干旱区(0.4578±0.1308)和半湿润区(0.3905±0.099),干旱区域的牧场奶牛受胎率显著高于半湿润区(P0.05)。全年8月份受胎率最低(0.3830±0.0204),11月份受胎率最高(0.4810±0.0138);8月与7月、9月受胎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月份的受胎率(P0.05)。三个气候区之间奶牛的繁殖效率受热应激影响持续时间和强度也有所差异,繁殖效率受奶牛热应激的影响在半湿润区大于干旱区,且主要应对阶段在7~9月份,而半干旱区繁殖效率受奶牛热应激影响较小,但热应激效应可能持续到10月份,处在不同气候区域的牧场需要结合牧场实际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热应激。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耐寒怕热。热应激对奶牛的采食量、消化率、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等均有显著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即产前热应激、围产期热应激和产后热应激。应对奶牛热应激的方法有多种,如搭建可移动的遮阳建筑、使用弥雾器、联合使用喷淋系统和风扇、使用人工降温池等。1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1.1产前热应激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环境温度升高可以改变流向子宫的血流和母体-胎儿激素的聚集,  相似文献   

5.
选取泌乳中期奶牛63只作为观察对象,分为A、B、C三组(各21只),A组进行轻度热应激,B组进行中度热应激,C组未进行热应激,观察三组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变化。结果:与无热应激相比,中度热应激使奶牛日均产奶量降低,轻度热应激影响不大;中度热应激使奶牛乳脂率明显降低;轻度热应激差异不大。此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热应激会使得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季节变化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上海地区季节性变化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笔者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基础产奶量数据共17284牛次,分析季节变化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1和2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高,7、8、9和10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低,其他月份居中;10、8、7和9月份4个自然月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其中9月份最低,而其他各月份差异不明显;奶牛分娩后不同泌乳月份产奶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3、4、1、5、6、7、8、9、10和大于10个月龄。季节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明显影响,应根据季节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任务和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同时建议对奶牛的DHI记录也应考虑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上海地区季节性变化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笔者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基础产奶量数据共17284牛次,分析季节变化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1和2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高,7、8、9和10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低,其他月份居中;10、8、7和9 月份4个自然月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其中9月份最低,而其他各月份差异不明显;奶牛分娩后不同泌乳月份产奶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3、4、1、5、6、7、8、9、10和大于10个月龄。季节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明显影响,应根据季节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任务和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同时建议对奶牛的DHI记录也应考虑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夏季是一个特殊的季节,特别是7、8、9三个月气候炎热,当受高温应激时必将对奶牛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所产生的热应激对乳牛生产带来很多影响,而乳牛又较耐寒不耐热,所以改善夏季的饲养管理就成为提高奶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近年来对江苏省无公害张氏奶牛场的观察和实践,谈谈热应激对乳牛生产的影响和对热应激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连续3年时间里测定了上海地区热应激周期变化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实地测定并计算分析,绘制了上海地区热应激周期变化图谱,揭示了整个热应激周期中不同热应激程度的分布状况。研究对比了自然生产环境下无热应激与中度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发现中度热应激极显著降低了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乳脂校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总固体含量(P<0.01),而且显著增加了乳中尿素氮含量(P<0.05)。在热应激周期变化研究中发现,中度热应激显著升高泌乳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P<0.05),而且呼吸频率比直肠温度对热应激变化的反应更快、更敏感。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的影响取决于热应激程度,2012年整个热应激周期的热应激程度比较低,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2013年热应激程度更加严重,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在牛奶品质中,受热应激影响最大的是乳蛋白合成量(P<0.01)。2012年和2013年2个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其他乳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两年的热应激周期变化都导致乳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和乳中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热应激周期变化并没有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P>0.05),而且产奶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仍然出现了乳蛋白含量下降和乳中尿素氮含量升高(P<0.05)。这表明热应激周期变化改变了泌乳中期奶牛氮代谢的途径,发生了氮营养重分配(repartitioning)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依赖于采食量和产奶量,可以称之为“热应激乳蛋白降低征”(heat-stressed milk protein decrease syndrome,HS-MPD)。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86-1688
选取36头临床健康、头胎、泌乳中期奶牛,通过实时监控外界温湿度指数,结合奶牛呼吸、心率、肛温等生理指标,确定奶牛热应激状态,并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与无热应激相比,中度热应激使奶牛日均产奶量降低16.33%,轻度热应激对此影响不明显。中度热应激奶牛乳脂率较轻度热应激显著降低,但与无热应激组相比差别不显著。轻度热应激使奶牛乳蛋白水平极显著降低,但随热应激程度加深,乳蛋白水平有升高趋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热应激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