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漆树从栽植到采割,最短需时5年,长者在7年以后才能开割,而要到开割的壮龄期,则需更长的时间。能否在早期测定漆树产漆能力,缩短测定产漆能力的周期,从而予测未来漆林的产漆能力,并进一步应用在漆树选种上,促进漆树选种工作,这是在当前漆树研究和生漆生产上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从漆液乃是漆树种质的基本特性,在早龄就可表达的这一遗传性状,并且早期速生高产型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今林木选种  相似文献   

2.
秦巴山的漆树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陕西省秦巴山漆树资源进行了调查,秦巴山漆树资源到2002年比1981减少4537.12万株,仅为1981资源量的63.11%;其中天然漆林减少209.62万株,下降5.13%;人工漆林减少4317.5万株,下降52.62%。当前采割的生漆产量来自于人工漆林与天然漆林的比例为51:49。漆树资源分布、资源培育、生漆采割、经营和加工利用都是一个古老、特殊而落后的行业。秦巴山漆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柳秀兰 《沙棘》1997,10(2):43-43
1996年陕西省在沙棘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共营造人工沙棘林7073.3hm~2,累计营造沙棘林92240hm~2.其中吴旗、志丹两县示范区共新增人工沙棘林2733.3hm~2,累计营造沙棘林已达46666hm~2,已挂果面积达28000hm~2.陕西的人工沙棘林建设,已经走上了由小区域向大规模,由零星栽植向集中连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岚皋县是陕西省23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七五”以来,全县累计治理荒山52万亩,其中营造用材林32万亩,发展漆林8万亩,杜仲6万亩,桑田3.2万亩,茶园0.5万亩,板栗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42%上升到1994年的55.4%,增长了10个百分点。1994年与1985年相比,生漆产量达14.3  相似文献   

5.
天然漆林及人工抚育更新调查,是甘肃省“六五”期间的科研攻关重要课题之一,课题要求查清武都地区天然漆林资源、品种、林分结构、分布与生境条件,以及国家于一九八○年以来,对人工抚育漆林投资五十多万元的效益进行调查,提出今后适合武都地区天然漆林抚  相似文献   

6.
现以苏联、美国、日本等国为例,概述一下当前防护林的营造水平和发展趋势。 一、防护林的发展水平 苏联、美国、日本等国都很重视防护林的建设,收到的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到1982年苏联拥有人工防护林500多万公顷,防护林在森林中的比重由1956年的3%提高到1982年的20%。美国每年营造防护林1万公顷左右,到目前共造防护林近70万公顷。日本的防护林面积已达800多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已由1953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32%。  相似文献   

7.
漆树是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其分布范围在北纬25°—41°46′,东径95°30′—125°20′。早在远古时代,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省即为此树种自然分布区的中心地带。《周礼·载师》有“漆林之征,二十有五”的记载,《山海经》中记有“刚山多柒木”“号山,其木多漆棕”。同时对漆的利用也极为兴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南岚皋、平利等县人工生漆低产林现状调查,发现使该区漆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栽培分散,规模小,科学管理技术落后,市场体系不完善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应为建设大规模的生漆基地,采用科学的建园和管理技术,把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关,实现产销一体化,加强生漆低产林改造研究,增加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9.
沙地混交林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营林的特点是人工造林的比重日益增加,天然更新日趋减少,培育或引种营造速生用材林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从造林技术和经济效果来考虑,当前仍以营造单纯林为主,且多为针叶单纯林。在我国营林工作中的发展趋势,逐渐由营造单纯林走向混交林,营造人工混交林越来越受到重视,造林面积不断增加。然而,如何造好混交林,目前大多还处于试验阶段,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不成熟。我们认为营造  相似文献   

10.
如今生态问题已上升到生态安全的高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恢复由连年多代栽种桉树纯林所形成的生态环境,营建桉树人工混交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混交林对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森林防护作用、抗性能力和提高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片栽植桉树人工纯林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和国内外桉树人工混交林的试验研究特点,指出我国过去对桉树人工混交林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提高经济效益,而对提高生态效益的研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并提出了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要点,以期消除桉树纯林种植所带来的弊端,为营造混交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栽培漆树,一为获得经济效益,二为获得生态效益。据研究,叶面粗糙的阔叶树种组成的林分,截留降雨、减轻地表迳流的能力强。因此,漆林在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漆林经济、生态效益的快慢和高低,取决于林木生长的速度和生长量。林木生长既受其树种遗传基因影响,又受生境,特别是土壤、地形等生态条件的影响。对漆树生长与环境  相似文献   

12.
麻栗坡县把发展林业作为山区致富的主要门路来抓,自七十年代中期起,就扎扎实实抓植树造林,到去年底统计,全县已营造杉木用材林二十八万六千亩;种植经济林十一万亩。全县人均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一点六亩。目前,这个县早期营造的一万七千五百亩人工杉木林,已开始间伐商品材出售;全县油桐年产量已由七十年代的七十多万斤上升到一百三十多万斤,将近翻了一番;草果年产量由三万多斤上升到十万斤,增长两倍多。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初,大兴安岭开始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从1983年以来,全地区共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近5万亩,培养天然速生丰产林约4万亩,主要分布在松岭、呼中、加格达奇和古里等地。实践表明,大规模营造速生丰产林的方向是正确的。下面根据松岭林业局科委1984年营造的千亩兴安落叶松人工速生丰产林的各年生长调查材料,对丰产林未来的经济效益做以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地区,大面积营造梭梭林,是极其困难的。近几年来,石河子一五○团场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开沟积雪和截径流等造林新法,在沙漠区大面积营造梭梭林获得成功。据初步统计,该场团已营造人工梭梭林9000余亩,林木生长健壮,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场于1986年春开始,在咸宁市潜山森林公园中,采用人工巢箱在人工马尾松纯林,人工杉木纯林中,对食虫益鸟大山雀,啄木鸟和猫头鹰等进行了招引。现将对大山雀招引试验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人工巢箱的设置及管理试验设计制作屋式巢箱和箱式巢箱两种,并漆了与安置巢箱树种的树皮颜色一致的油漆,巢箱底编号,便于检查记录。1.人工巢箱的布置。在潜山人工马尾松、杉  相似文献   

16.
<正> 大目漆主产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江西省也有大量发展(木目漆在主产地又名大木漆,多为栽培。另有小木漆亦即山漆,树形和叶形小,生漆产量低,多为野生)。 我市引种的大目漆苗木和种子均是由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黄平县调入的。由该地引种大目漆,一方面树形高大,具有速生特点,产漆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生漆之乡”的碧江县洛本卓公社金满大队,近三年来,发动群众,放开手脚,大力发展生漆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大队三年共种漆树1,648亩,相当于1979年底漆林总面积的2.9倍。经过复查验收,除去老漆树外,大队现有漆林2,008亩,平均每户有漆树8亩,每人有漆树1.8亩。今年,大队被评为怒江州林业先进集体,并  相似文献   

18.
低丘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与经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丽水、兰溪、永康营造了果园、经济林、菇木林和用材表防护林,对5年生试验材进行了生长调查、产量统计、经济效益分析、水土流失观测及土壤微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山丘陵生态脆弱区营造和恢复人工植被,能改善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低丘林果营造技术及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年生试验林进行了生长调查、产量统计、经济效益分析及水土流失观测。结果表明,在低丘陵生态脆弱区营造和恢复人工植被,能改善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 杨树生长快适应性强,伊春和带岭林区1964-1965年营造的杨树林,至今已郁闭成林,生长很好。这说明在小兴安岭地区发展杨树是可行的。但自1978年以后丰林、双丰、南岔、带岭等林业局营造的杨树人工幼林,绝大部分受到鹿、狍的危害,被害率90%以上,有的高达100%,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鹿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之一,其食性很广,采食植物多达200种。根据带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