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云南尾孢属及假尾孢属真菌10个新记录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尾孢属4个种:Cercospora hydrangeae,C.kikuchii,C.penzigii,C.Violae;假尾孢属6个种:Pseudocercospora amaranthicola,P.boehmeriae,P.chionea,P.polygonicola,P Salicina,P.Sophorae.  相似文献   

2.
在报道7个吉林省新记录种,其中尾孢菌属(Cercospora Fres.)3个种:番薯尾孢(C.ipomoeae)、委陵菜尾孢(C.potentillae)、轮纹尾孢(C.zonat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Speg.)3个种:藿香蓟假尾孢(P.ageratoides)、成都假尾孢(P.chengtuensis)、茄生假尾孢(P.solani-melongenicola)和钉孢属(Passalora Fr.)1个种:蓼钉孢(P.polygoni)。对这些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并附有线条图。研究的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HMJAU)及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中国真菌地理分布及寄主范围等相关研究,以形态学研究为基础,报道中国尾孢菌属真菌6个省级新记录种,包括湖南省新记录种辣椒尾孢、陕西省新记录种红花尾孢、辽宁省新记录种酸浆尾孢、四川省新记录种车前尾孢和苦苣菜尾孢、及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堇菜尾孢。对这些种分别进行描述,并附有线条图。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中国丝孢目真菌资源及分布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的方法研究采自山东省的真菌标本。报道尾孢属真菌7个山东省新记录种,包括芹菜尾孢、青葙尾孢、福士尾孢、大尾孢、菊池尾孢、蓼尾孢和无患子生尾孢。对这些种所致植物病害症状及形态特征分别进行描述,并附有线条图。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西南地区球束梗孢属资源进行调查,发现三个种,分别为中国新记录种——尾生球束梗孢Gibellulaclavulifera var.clavulifera,大陆新分布种——密球束梗孢Gibellula leiopus和已知种——丽球束梗孢Gibellula pul-chra,本文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对3个种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PCR扩增福木假尾孢菌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81bp,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假尾孢属不同种之间的ITS序列相似度极高。进一步对相似度高的不同种、属菌的ITS序列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试验菌株仅与同源性为100%的未知种名的假尾孢菌聚为一类。比较不同种的ITS碱基序列,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异碱基分布于ITS1和ITS2区域,说明ITS能够体现假尾孢属的种间变异。  相似文献   

7.
广东农田杂草上的病原真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广东农田杂草上的12种病原真菌。它们是空心莲子草上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马唐上的灰梨孢(Piricularia grisea),红花酢浆草上的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丁香蓼上的月见草假尾孢(P.oenotherae),水蓼上的扁蓄假尾孢(P.avicularis),土荆芥上的甜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积雪草上的积雪草壳针孢(Septoria centellae),扁穗牛鞭草上的牛鞭草孢堆黑粉菌(Sporistorium lepturi),看麦娘上的看麦娘单孢锈菌(Uromyces alopecuri),两耳草上的雀稗柄锈菌(Puccinia paspalina),裸花鸭跖草上的鸭跖草囊壳孢(Physalosporn commelinae) ,莲子草上的苋白锈菌(Albugo bliti)。讨论了这些真菌作为杂草生防真菌应用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河南各地采集的1 000多份真菌标本中,鉴定出丝孢菌类12属,54种.其中河南新记录种16个.即葡萄孢菌2种(Botrytis tulipor,B.squamosa);梨孢菌1种(Pyricularia grisea);尾孢菌3种(Cercospora ipomoeae,C.achyrun_thina,C.mangiferae);黑孢菌2种(Nigrospora oryzae,N.sphaeriea);皮思孢菌1种(Pithomyces);弯孢菌3种(Curular-ia laonenosis,C.eragrosfidis,C.geniculata);德氏孢菌1种(Drechslera cynodontis);链格孢菌2种(Alternaria dianthi,A.dianthicola);匍柄孢菌1种(Stemphylium botrytosum).  相似文献   

9.
用雷公藤角斑病致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培养液处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枝条,使得雷公藤体内保护酶增量表达,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雷公藤的抗病性.结果表明40%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为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0.
 报道枝孢属3个新记录种:番木瓜生枝孢Cladosporium cariciolum Corda,枇杷枝孢C. eriobotryae Passecker,覆盖枝孢C. obectum Rabenhorst. 新记录种有详细描述,标本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1.
周银丽  张国伟  张薇  胡先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78-1478,1493
2003~2006年,对云南省主要石榴产区蒙自县、会泽县和建水县的石榴寄生线虫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寄生于云南石榴根际的线虫有15属12种,其中有11个种是寄生石榴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广东槭树科2种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广东槭树科2种新记录植物: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 pax)、稀花枫(Acer pauciflorum W.P.Fang).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4种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3年,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主要研究基地,辅以张家口、保定、邯郸等地,进行了马铃薯病害调查和病原菌鉴定,共确定真菌性病害11种: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黄萎病(Verticillumdahliae,v,albo-atrum)、枯萎病(Fusariumoxysporium,F.avecnaceum)、干腐病(F.solani.var.coerleumm)、黑痣病(Rhizoctoniasolani)、炭疽病(Colletotrichumcoccodes)、灰霉病(Botrytiscinerea)、叶斑病(Cercosporaconcors)、茎点坏死病(Phomaglomereta,P.medicaginis)、红周刺座霉干腐病(Volutellaciliatta)。其中后4种病害为省内新记录,茎点环死病和红周刺座霉干腐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冀西北地区引进优质高产、抗寒耐旱、抗风沙牧草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将7个西藏抗风沙草种引进冀西北高寒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播种前测定种子特性,播种后调查出苗、生长情况。[结果]7个草种的发芽率均超过80.0%,符合播种要求;矮生蒿草的发芽势最弱(38.0%)。沙生地蔷薇、波伐早熟禾出苗较整齐,其他品种相对较差。7个西藏抗风沙草种在冀西北地区夏秋季节可以正常生长,长势较好,具有较好的抗旱性和耐低温性,但当年开花的只有西藏垂穗披碱草、波伐早熟禾、高原荠牧草。[结论]西藏垂穗披碱草、高原荠根系较发达,且以侧根系为主,防风固沙能力较强;沙生地蔷薇、波伐早熟禾可作城市绿化品种。  相似文献   

15.
应用GPS和GIS定位技术,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和三江平粮食主产区土壤按20 km×20 km的网格进行取样,对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土壤缺氮面积占87.9%,缺磷面积占46.1%,缺钾面积占72.4%,缺硫面积占86.1%,缺锌面积占61.3%,缺硼面积占43.6%。应采用松嫩平原地区重点补磷和锌,三江平原地区重点补硼,中南部地区重点补氮磷钾和全面补硫的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配对培养的方法,对分离自贵州省8个地区(州、市)的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nicotianae)的交配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来自贵州省主要产烟区的42株烟草黑胫病菌菌株均属A2交配型,未检测到其他交配型.据研究结果可初步认定,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的交配型符合烟草疫霉...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7001S、3516S,籼型3418S、399S、230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7001S、3516S、3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辅之以海南春繁;温敏型不育系399S、2301S、X07S以海南春繁为主,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土壤剖面氮库变化及平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了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在0-90 cm土壤剖面土壤氮素的变化及平衡特征,试图了解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传统农民习惯施肥措施下土壤氮素的固持潜力。【方法】于2012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定点跟踪了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各17户,总计51户农民习惯处理,测定了0-30、30-60、60-90 cm土层中全氮(TN)、矿质氮(NO3-N、NH4-N)、颗粒有机氮(PON)、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以及春玉米产量,并计算了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的氮素平衡。【结果】黑龙江、吉林、辽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0-90 cm整个土壤剖面TN储量分别为357.9、286.9、218.1 kg·hm-2,且各省土壤TN储量平均值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黑龙江、吉林、辽宁0-30 cm表层土壤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1.0、0.7 g·kg-1,且各省TN含量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在30-60 cm、60-90 cm土层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9、0.6、0.4 g·kg-1和0.6、0.4、0.3 g·kg-1,黑龙江各土层土壤剖面T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辽宁(P<0.05)。0-30 cm土层中,随着纬度的降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PON、PON/TN、SMBN/TN呈增加趋势,而SMBN含量则呈降低趋势,PON、PON/TN和SMBN含量平均值三省间均达显著水平(P<0.05),黑龙江与辽宁SMBN/TN平均值达显著水平(P<0.05);在30-60 cm土层,黑龙江、吉林和辽宁PON/TN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升高,且三省间PON/TN平均值达显著水平(P<0.05),黑龙江PON显著低于吉林、辽宁两省(P<0.05),黑龙江DON显著高于吉林和辽宁,吉林DON/TN平均值显著低于辽宁(P<0.05);在60-90 cm土层,吉林SMBN、SMBN/TN的平均值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黑龙江DON/TN平均值显著低于吉林、辽宁(P<0.05)。各省土壤全氮及各活性氮库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0-30 cm土层,辽宁NO3-N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黑龙江、吉林(P<0.05);在30-60 cm、60-90 cm土层吉林NO3-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吉林施肥量最高,因此吉林氮素平衡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且吉林表现为氮素盈余,黑龙江和辽宁基本上处于氮素平衡状态。201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玉米产量平均值分别为11.9、11.3和10.8 t·hm-2,黑龙江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吉林、辽宁(P<0.05)。【结论】东北三省间土壤活性氮库消长规律与土壤全氮并不完全一致,东北三省产量维持在11 t·hm-2左右,吉林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氮素危害环境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17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湖北省棉花磷肥施用效果及磷肥最佳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棉花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施磷比对照增加产量83~746kg/hm2,平均增加327kg/hm2,平均增产率为11.6%;施磷纯利润平均为1695元/hm2,产投比平均为7.54;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8.52kg/kg(P2O5)和4.73kg/kg(P2O5)。根据线性加平台模型确定,湖北省棉花磷肥最佳用量平均为P2O534.4kg/hm2。  相似文献   

20.
分离鉴定陕西果树线虫种类共有5属8种:柑桔半穿剌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穿剌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伤残根腐线虫(Prutylenchus vulnus)、卢斯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loosi)、球头大阴茎线虫(Macroposthania sphaerocephalum)、奇特伍德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chitwoodi)、昏暗毛剌线虫(Trichdorus obscurus)、霍珀毛剌线虫(Trichdorus hoop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