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优6355系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自育恢复系漳恢6355(明灰63/献党恢/2R2055)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示范,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目前已在漳州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其产量表现、主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优92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具有丰产性突出、较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优点,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在闽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闽中稻作区或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种植过程应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泸香优5648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泸香A与南恢5648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武夷山市2004年开始试种,2004-2005年在武夷山市作单季晚稻多点试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等特点。现将  相似文献   

4.
特优 175是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 175选配成的晚稻杂优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根系发达 ,株叶形结构好 ,生机旺盛 ,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米质好 ,丰产性和稳产性好 ,适应性广 ,增产潜力大等优良特征特性。1 亲本及组合选育过程1992年用桂 32 /明恢 6 3的优良中间材料作母本 ,IR2 6作父本进行复合杂交 ,F1代表现前期繁茂性好 ,穗大粒多 ,结实性好 ,抽穗整齐 ,优势明显。F2代重点突出抗倒性、穗型大、结实率高、米质优、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选择 ,获优良单株 58个。F3代开始 ,按系谱法进行株选 ,并在稻瘟病重病区进行抗瘟性筛选鉴定 ,选择抗瘟…  相似文献   

5.
特优 38 8系南平市农科所用新选育的恢复系南恢 388与龙特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光泽县引进试种 ,表现突出 ,1999年扩大示范种植 136hm2 ,该品种在光泽 2a试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丰产性突出 ,抗逆性强等特点 ,可望成为光泽县单晚、烟后稻主栽品种。1 产量表现1996年参加福建省晚杂区试 ,全省 15个点平均产量 6 4t/hm2 ,比汕优桂 32 (ck1)增产9 34% ,比汕优 6 3(ck2 )增产 2 7% ;1997年续试 ,平均产量 6 10t/hm2 ,日产量 3 15kg ,产量、日产量均居参…  相似文献   

6.
特优716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甫A×南恢716”配制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在国家863计划海南研发基地进行的全国水稻新品种大区展示中,试验产量达740 kg/667m2,比对照1培杂双七增产35·8%,比对照2Ⅱ优128增产28·5%,单产居参试的158个水稻组合第  相似文献   

7.
特优6355高产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优6355是漳州市农科所用自育的稳定恢复系漳恢6355(明恢63//献党恢/IR2055)为父本,与龙特甫A组配的高产、抗病、米质较好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试验,2004年初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漳州大面积推  相似文献   

8.
叶曙光 《杂交水稻》2004,19(6):43-44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通过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航1号与不育系龙特甫A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1年引入温州进行多点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和褐稻虱,米质优于对照等特点,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特优航1号在浙江温州的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Ⅱ-32A与福恢936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a来在德化县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具有产量高、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优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4):F0003-F000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有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中晚灿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特优627系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亚恢627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5年开始连续3a在福鼎市叠石、管阳单季稻区示范推广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和抗逆性强等优点,显示出超级杂交稻良好的生育特性和高产潜力。尤其是遭受多次强台风袭击后,所表现出的超强抗倒能力和适应性,在所有杂交稻组合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同时还表现高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2.
特优17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龙恢17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耐肥抗倒等优点,适合龙岩市作晚稻推广种植。经过2004-2006年连续3 a的系统观察实践,现将特优17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整理如下。1产量表现2003年特优17在龙岩、上杭、武平3个(点)三重复品比试验,平均产量516·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66%;2004年龙岩市5个县(区)8点个试种,增产点数达100%,单产456·5~553·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15·06%。2004年晚…  相似文献   

13.
邵武市水稻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特优175、Ⅱ优明86、Ⅱ优辐819等品种,其中"特优175"种植面积在0.27万hm2以上,是该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之一.由于良种良法没有配套,优良品种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产量一般均在450~500kg之间.为了尽快改变该市良种良法不配套的被动局面.2004年邵武市农技中心在水北镇三都村建立高产示范片,面积达6.67hm2,并取得全面丰收.现将"特优175"在邵武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叶元高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3):24-24,22
特优716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龙特甫A与自选新恢复系南恢716配组育成的高产杂交稻新组合,于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武夷山市吴屯乡农技站引进试种,2004年扩大示范,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较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其2  相似文献   

15.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用"1892S"作母本,"RH0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5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并先后通过广西、河南省认定和湖北省审定,于2006年进人国家区试,2008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8013).同年在福建省进行推广,并被福建省农业厅列入重点推广的19个优质稻品种之一.2008年南平市延平区来舟镇的蚊湖、王富、宋坍等村进行多点试种,普遍认为该组合耐肥抗倒、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站于2000年用甬粳2号作母本,k26480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晚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泉州市2006年引进该组合,进行多点试验试种,2006-2008年参加泉州市超级稻生产试验、示范,表现丰产稳产性好,中感稻瘟病,增产潜力大.2007-2008年在永春、南安、晋江等地推广种植1 000 hm2.  相似文献   

17.
Ⅱ优851系南平市农科所培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晚籼新品种,于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7030).2005年武夷山市兴田镇农技站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丰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较抗稻瘟病、米质较优、植株整齐、熟期转色好等特点,现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T优898是龙岩市种子站用T55A与武恢898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杭县2004年开始试种,2005-2006年在上杭县作烟后稻和双季晚稻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好,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等特点。现将示范种植情况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2004年在上杭南阳沙下坪双晚试种0·53 hm2,平均产量523·9 kg/667m2。2005年在上杭庐丰中坊作烟后稻试种1·33 hm2,平均产量662·9 kg/667m2,在上杭南阳罗屋作双晚种植1·8 hm2,一般产量达510~580 kg/667m2,高产田块达620 kg/667m2…  相似文献   

19.
Ⅱ优3229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用Ⅱ-32A与闽恢3229配制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2007年引进龙岩市武平县试种,在岩前镇将军、澄邦等4个山区中高海拔村(海拔400~650 m)布点种植,表现高产、抗病、米质较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作中籼杂交稻新组合推广栽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2008年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