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松针褐斑病菌菌丝对国外松松苗进行接种,以及应用脱脂棉吸附松针褐斑病菌孢子保温保存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菌丝接种的松苗一组没有出现褐斑病典型症状。用脱脂棉吸附孢子低温冷藏保存孢子有效时间不超过6d。  相似文献   

2.
松针褐斑病综合防治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包括三项措施11种方法均取得防治效果。其中营棒措施较好,尤其是采用砍、剪、清、盖为最佳,防治效果可达94.9%,且简单易行,省工、省钱。病害盛发期采取砍、剪、清后喷0.5%或1%的波尔多液,防治效果达83.79%。单用0.5%波尔多液或800倍敌克松,防治效果亦可达71.78%和66.68%。  相似文献   

3.
松针褐斑病在我省驻马店地区主要危害黑松、火炬松、油松、赤松等,以15年生以下幼林受害严重。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病害在林间流行的主要因素。化学防治在5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雨后施药,每年3-5次,使用多菌灵800-1000倍液喷雾、相对防治效果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4.
靖州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松针褐斑病为害特点与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在靖州县的发生与危害现状,并根据病害发生区地理、气候特征分析了该病流行原因;综述了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松针褐斑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珠河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2):68-69,73
介绍福州市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Thum.)Sydow.]的发生、发展状况,分析了该病流行原因,提出了具体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析松针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通过对松针褐斑病的分布进行介绍,症状进行阐述,发病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粒固体培养基和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培养松针褐斑病菌,其培养物粗提液可以使湿地松、马尾松和黑松针叶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说明松针褐斑病菌在生长吕能产生并分泌出对植物组织有毒素作用的物质,这种有毒物质(毒素)可能是松针褐斑病菌致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毒素物质具有非寄主专化特生,应用乙醇脱水沉淀法将其分为非蛋白质部分和蛋白质部分,驻非蛋白质部分能使松针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可见毒素物质是非  相似文献   

9.
10.
松针中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含量与褐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9个湿地松抗病无性系和4个易感株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针叶中都存在黄酮类物质,且抗病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平均含量均略高于感病针叶中的平均含量,但方差分析显示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 8个州 16个种子园引进了一批火炬松一代种子园优良家系 ,用自然感染法和毒素法结合对各家系的抗褐斑病性能进行了评价。尽管在自然条件下林间感病较轻 ,但可以确定NY - 1、TX - 4等 11个家系是感病的。毒素测定法显示 ,来自亚拉巴马州的AL - 3、AL - 4和来自密西西比州的MG - 7等家系 ,抗褐斑病性能较强。但同时强调毒素测定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不能作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分析9个湿地松抗病无性系和4个易感株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针叶中都存在黄酮类物质,且抗病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平均含量均略高于感病针叶中的平均含量,但方差分析显示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对云杉小蠹虫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对云杉小蠹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对云杉小蠹虫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一定浓度后防治效果不再增强;阿维菌素防治云杉小蠹虫的最佳浓度为25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松针褐斑病菌和松针红斑病菌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两者在我国均属于中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建议列入相关省区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补充名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松针褐斑病发生程度(发病率、感病指数)与立地因子(坡度、坡向、坡位)、林分状态(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松针褐斑病的发病率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坡度>坡位>林龄>坡向>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对感病指数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坡度>坡位>坡向>平均胸径>林龄>平均树高;对发生程度总的影响大小序列为坡度>坡位>坡向>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  相似文献   

16.
榆紫叶甲是黑龙江省榆树重要食叶害虫之一,榆树幼树及大树均受其危害。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3%高效氯氢菊酯微囊悬浮剂不同稀释浓度室内及野外对榆紫叶甲的杀虫药效,结果表明:高效氯氢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榆紫叶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00~800倍液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1 000~1 500倍液,室内杀虫效果略高于野外。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为500~8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用比浊法测定了冷杉松针油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双牌县五星岭林场发现松针褐斑病 ,大面积黄山松严重受害 ,平均发病率为60 .9% ,病情指数为 3 4.2 ,黄山松表现对松针褐斑病的高度感病性 ;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黄山松的病情指数仅为 1 2 .2 ,表现为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10种杀菌剂防治骏枣褐斑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骏枣褐斑病的有效药剂,选用10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10%苯醚甲环唑和48%波尔多液.30%代森锰锌有明显防治效果,考虑防效和使用成本,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是比较经济适用的。田间试验表明混配成分杀菌剂可以避免红枣褐斑病病原菌的耐药性,建议作为常备杀菌剂使用;干旱情况下要适度增加喷药次数以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20.
利用百虫杀、惠新净、阿维烟剂、灭幼脲4种无公害农药对松针小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Herrich-Schaeffer)初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为阿维烟剂对松针小卷蛾的防治效果是74.9%,其最适用药量为225m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