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8年春季,祁连县野牛沟乡的牦牛发生传染性角结膜炎,该病发生在春季,严重影响牦牛采食,使牦牛体质下降,瘦弱。重病例由于眼角膜损伤,造成失明,无法采食逐渐衰弱死亡,如不及时控制,甚至造成大面积流行,给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在及时开展调查的同时,采取果断的防治措施,使该病得以迅速控制。  相似文献   

2.
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牛摩勒氏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牛、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以发生结膜炎、角膜炎,并伴有大量流泪和角膜浑浊为特征。2013年春季,石乃亥乡的牦牛发生传染性角结膜炎。该病多发生在春季,严重影响牦牛采食,使牦牛体质下降,瘦弱,严重病例由于眼角膜损伤严重,造成失明,采不到食物体质逐渐衰弱造成死亡。如不及时控制,将造成大面积流行。所以,在开展调查的同时,采取果断的防治措施,使该病得以迅速控制。  相似文献   

3.
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因为感染牛表现为眼部明显的角膜和结膜炎症,红肿现象明显,因此也叫红眼病。该病的致病原为革兰氏阴性菌,患病牛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瘦弱,眼部角膜、结膜严重受损,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失明,影响牦牛畜牧的发展。本文就来探讨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牦牛前胃迟缓主要是牦牛的前胃系统兴奋性逐渐下降,活动机能减弱,消化能力降低,导致食物在瘤胃内快速堆积发酵,产生毒素和异味气体使得牦牛反刍受到影响,食欲下降或废绝的一种疾病。牦牛前胃迟缓是牦牛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牦牛的正常采食和生理机能,严重的会导致病情急转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但细菌性传染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将会对养牛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牦牛易感染的常见细菌病,如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沙门氏菌病(副伤寒)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疾病的准确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即俗称的"烂肺疫",由丝状霉形体感染所致,属于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对肺部、胸膜有较大的危害.此病对牦牛养殖有极大危害,常见于冬春季节,发病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不但可致使牦牛死亡,而且可造成大范围的传染,给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在分析此疾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奶牛红眼病即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夏秋季主要危害牛、羊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病,其特征为患牛一侧或两侧、也有两侧交替出现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患眼大量流泪,角膜混浊或呈现乳白色。虽然本病不是致死性疾病,但是由于炎性疾病局部刺激和视觉扰乱,导致治疗不及时甚至失明,往往影响奶牛的采食和饮水,造成产奶量下降,给奶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通过利用GPS跟踪定位技术对祁连山区秋季牧场上24h自由放牧牦牛和犏牛的昼夜采食活动进行对比研究。选取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岭地区牦牛和犏牛各3头,在2012年9月30日至10月25日利用家畜GPS跟踪定位系统进行家畜牧食行为的研究,通过计算它们的水平游走距离,分析牦牛和犏牛在秋季牧场的昼夜采食活动。结果表明:(1)在24h内,牦牛和犏牛都表现出3个采食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9∶00~10∶00左右;第二个在18∶00左右;第三个在23∶00左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犏牛的采食活动量显著高于牦牛(P0.05);在试验的前半期(牧草初黄期)犏牛和牦牛的采食活动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试验的后半期(牧草枯黄期)犏牛的采食活动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犏牛和牦牛牧草枯黄期的采食活动量都极显著高于牧草初黄期采食活动量(P0.01)。(2)同一牧场上放牧的牦牛和犏牛在牧草初黄期采食活动范围相似,而在牧草枯黄期二者的采食空间分布格局出现了分化,犏牛的采食活动范围变得相对狭长,牦牛的则变得相对宽广。研究结果表明当秋季牧场牧草大面积枯黄的时候,需要对家畜进行适当补饲,进而满足家畜的生长需求,同时减少由于游走觅食活动等造成的能量消耗。通过对比牦牛与犏牛的牧食活动,牦牛较犏牛更加适应青藏高原的严酷环境条件,尤其在缺草季节,牦牛的适应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角膜炎在冷季和沙尘环境下的幼年牦牛易发,尤其是营养水平低的牛易发。据观察,幼年牦牛营养水平突然下降(如早期断乳、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等)容易引发该病。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双目失明,严重影响牦牛采食~([1]),病牛迅速消瘦。常规疗法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时间长。容易造成病牛体质下降快,而引起死亡。角膜炎已报道的病  相似文献   

10.
由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特性为口唇、皮肤黏膜等部位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并结成疣状厚痂。 由于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病羊口腔脓肿、溃疡,严重影响采食,如不及时控制,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感染山羊、乳羊,其次为水牛,黄牛极少发病。常呈急性经过,一群羊若有1只发病,通常可在一周内感染全群羊,并波及周边羊群。其症状表现重剧性的羞明流泪,上下眼睑炎症性肿胀。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角膜浑浊或产生云雾状增生,导致失明,造成羊群行动困难,采食不便,体重降低及泌乳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10月份和11~12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秋冬牧场采用IGER记录器分别观测记录了牦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秋季牧场牦牛除挤奶外24 h放牧,冬季牧场夜间栓系。结果表明牦牛在秋冬牧场的采食和反刍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在冬季牧场的非采食下颚活动数和每分钟采食口数显著高于秋季牧场(P<0.05)。在秋季牧场牦牛的干物质采食率和单口采食量(鲜重、干物质重、有机质)显著高于冬季牧场(P<0.05),但未知体重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秋冬季牧场牦牛的采食行为主要集中在白昼,而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10月份和11~12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秋冬牧场采用IGER记录器分别观测记录了牦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秋季牧场牦牛除挤奶外24 h放牧,冬季牧场夜间栓系.结果表明牦牛在秋冬牧场的采食和反刍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在冬季牧场的非采食下颚活动数和每分钟采食口数显著高于秋季牧场(P<0.05).在秋季牧场牦牛的干物质采食率和单口采食量(鲜重、干物质重、有机质)显著高于冬季牧场(P<0.05),但未知体重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秋冬季牧场牦牛的采食行为主要集中在白昼,而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不同季节牧场牦牛的牧食行为规律,选取6头年龄、体况大致相同的成年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4月份和8月份分别在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上,运用GPS3300定位追踪系统,对自由放牧条件下牦牛的牧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牧场早上初牧9∶00、10∶00和下午归牧前17∶00、18∶00外界气温处于牦牛等温区内,有利于牦牛进行采食活动,而夏季牧场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均高出牦牛活动的等温区(8~14℃),对其采食活动具有影响;夏季牧场上牦牛采食的空间分布由中心向四周辐射且个体间相对分散,冬季牧场上采食分布相对集中,夏季牧场上牦牛游走距离(0.29~0.80km/h)整体大于冬季牧场(0.07~0.14km/h),并且在11∶00和17∶00分别出现峰值,在12∶00游走距离最短;在监测期内(9∶00~18∶00),夏季牧场上牦牛各主要放牧行为的总体时间分配顺序依次是采食(504.90min)行走(75.45min)休息(55.10min),并且差异性显著(P0.05);冬季牧场牦牛的休息时间(355.80min)显著大于采食时间(243.10min)(P0.05)。研究结果显示,初牧和归牧前是牦牛放牧采食的剧烈活动时间,另外在夏季的中午13∶00左右也会出现一个采食高峰;牦牛的牧食行为符合晨昏活动格局,总体上表现出采食-休息(反刍)-采食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山羊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由多种病原菌特别是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症状以羞明流泪、角膜混浊或溃疡为特征。羔羊和成年羊均可感染,发病率为20%~50%。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羊失明,影响采食,消瘦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县山羊发展速  相似文献   

16.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多种病原菌特别是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症状以羞明流泪、角膜混浊或溃疡为特征。羔羊和成年羊均可感染,发病率为20%~50%。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羊失明,影响采食,消瘦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县山羊发展速度很  相似文献   

17.
<正> 牦牛是高寒牧区特有牛种,具有良好的放牧采食性能,日粮营养完全来自牧草。牦牛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和能量,用来维持生命和进行正常生产。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有牦牛90万头,居全国第四位,牦牛占全省总牛数的1/3,是我省肉、奶、皮张较优势的畜牧资源。但牦牛分布地区牛皮蝇蛆病的感染率很高,严重危害着牦牛业的发展。牛皮蝇成蝇一般在牛只开始抓膘的季节出现,雌蝇追逐牛只产卵,牛惊恐乱奔(跑蜂)造成牛只跌伤和摔死,干扰牛群正常采食,严重影响牛群抓膘。此外,粘附在牛毛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7月中旬,我县养羊户杨某养殖肉用黑山羊104只,其中1只骟羊(经阉割手术处理的公羊),黑色被毛,本地山羊品种,体重40kg,突发眼疾,病初流泪、眼角粘结多量脓性分泌物(眼屎),经2d后,眼角膜与结膜炎症加剧,角膜逐渐浑浊,状若一层灰白色乳胶皮覆盖整个眼球,先表现羞明、怕光症状,最后该患羊彻底失明,对其正常采食造成一定影响。问诊该患羊有饮食欲,人工辅助补喂草料,能正常采食;  相似文献   

20.
正牦牛瘤胃积食是由于牦牛瘤胃中蓄积过多食物或前胃收缩机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疾病;瘤胃积食又称为瘤胃食滞症,中兽医称宿草不转。1病因1.1饲养管理不当由于牦牛采食大量的易臌胀或发酵的饲料;如豆类、谷物。误食塑料制品等不能消化的异物。采食过多,咀嚼不细,便会将采食的饲料在瘤胃中大量蓄积,导致积食。或突然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