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利林  王帅 《中国水产》2011,(11):33-35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r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又名叶尔羌鼓缥鳅、叶尔羌条鳅,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是塔里木河流域中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一种,是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优势土著鱼类之一。叶尔羌高原鳅在鳅科鱼类中属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之一,最大体长可达30.0cm、体重在305g左右。  相似文献   

2.
湘西盲高原鳅的形态特征描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湘西盲高原鳅(Triptophysa xiangxiensis)外观可量性状资料进行了补充,指出其胸鳍生长速度快于体长生长,可达尾鳍;最大个体超过以前的记录;头部分布类似侧线孔的感觉器官;脊椎骨为35枚,由第一、二椎骨形成左右骨质鰾囊;初步描述了形态特征,并与已发现的条鳅亚科高原鳅属的相近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世界上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本文通过综述高原鳅属鱼类线粒体DNA、微卫星标记开发的研究现状以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为该属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遗传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28日在广西田林县平山乡一洞穴地下水中采到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鲤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新种田林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tianlinensissp.nov,)眼退化,吻突出呈鸭嘴状,头后部急剧隆起并形成一略显向前的额骨,新鲜标本体色呈半透明状,这些特征显示出其与本属其他已知种明显不同,而与白斑金线鲃S.albeoguttatus、鸭嘴金线鲃S.anatirostris和无眼金线鲃S.anophthalmus等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但该新种侧线不完全,额骨突不分叉而有别于白斑金线鲃;以具较明显的额骨突,鳃耙数多,侧线不完全,背鳍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后缘无锯齿等又与鸭嘴金线鲃和无眼金线鲃相区分。  相似文献   

5.
叶尔羌高原鳅(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地方名:狗头鱼,又名叶尔羌鼓鳔鳅、叶尔羌条鳅,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为塔里木河特有鱼种。凶其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1998-2006年期间,塔里木大学的相关专家对其洄游、繁殖、生活等习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鳅亚属;曾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的破坏,致水量减少、盐碱加剧、资源锐减,亟待增殖保护,其苗种培育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池塘鱼菜共生模式开展土著鱼类的苗种培育,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薄鳅生物学的某些资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属鳅科、薄鳅属,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广东北江上游及广西西江上游,最大个体重3kg,是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的名贵鱼类。至今有关此鱼的研究仅限于分类、耗氧率及营养成份。我...  相似文献   

8.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俗名狗头鱼,是鳅科高原鳅属报道个体较大的优良物种之一,我国主要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目前是塔里木河主要的优势土著鱼类。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人类开发的加剧、外来物种引种逃逸现象普遍、塔里木河水水量枯竭和盐碱化程度加剧等原因使得叶尔羌高原鳅鱼类资源锐减,成为较严重的濒危鱼类。目前,国内外对高原鳅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分类和生物学研究,叶尔羌高原鳅目前在高原鳅  相似文献   

9.
珍珠鱼别名马甲鱼、马山克鱼、彩石线鳍鱼;属攀鲈科毛腹鱼属;产于泰国、马来西亚、苏门达腊等地。 1形态特征 成鱼体长 12 cm左右,呈长椭圆形,侧扁,尤其在腹侧更扁。背鳍高而短,有 5~ 7根鳍棘, 8~ 10根鳍条;臀鳍很长,始于胸部,终止于近尾鳍处,有 12~ 14根鳍棘, 25~ 30根鳍条;胸鳍圆扇形,有 9根鳍条;腹鳍的鳍棘变成一根细长的丝,它能前后转动,有触觉功能;尾鳍后缘稍向内凹。侧线鳞 30~ 37片。 体呈灰蓝色,胸部稍缀黄,在全侧中部自吻通过眼至尾鳍基部有一条黑色纵纹,尾柄基部有一黑色圆斑,体侧密布银色的圆珠形…  相似文献   

10.
别名,剑尾鱼。属花鱼将鱼科剑尾鱼属鱼类。产地墨西哥。 1形态特征 身体长形,稍侧扁,腹部圆,头小,吻尖,嘴稍向上翘。背鳍位于身体背部的中央,具有 11~ 14根鳍条。雌鱼尾鳍后缘呈圆形,雄鱼尾鳍下方的鳍条延长似剑状,故有剑尾鱼之称。臀鳍接近腹鳍,有 8~ 9根鳍条,雄鱼鳍条的一部分鳍条变为棒状,是交接器官,精液通过交接器注入雌鱼体内;腹鳍约与背鳍相对,有 6鳍条;胸鳍略呈长圆形,有 12~ 13根鳍条。侧线鳞 26~ 30片。雄鱼体长 7~ 8厘米,雌鱼 10~ 15厘米。 蓝剑尾鱼身体呈土黄色,但有黄色的金属光泽,在体侧中部有一…  相似文献   

11.
<正>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属鲤形目、鳅科的一种小型鱼类。多生活于静水和缓流水体,营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为食。多在砾石底浅滩处产卵,卵黄色,呈黏性卵。秀丽高原鳅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仅分布于金沙江水系,历史记录仅出现在漾弓江以及与此相通的拉市海等地。其数量较少,较难捕到,属狭域分布种类。近年来,金沙江水系各支流干流,由于受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入侵物种以及水利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秀丽高原鳅的栖息地退化,其数量急剧下滑。  相似文献   

12.
【学名】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us) 【别名】红尾子、红尾杆鳅、红尾鱼、钢鳅 【原产地】中国。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境内长江水系的干、支流,还有陕西南部和甘肃的白龙江以及云南江、南盘江水系。 【分类地位】隶属鲤形目(Cyprin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副鳅属(Paracobitis Bleeker)。  相似文献   

13.
朱杰  沈忠明 《内陆水产》2004,29(7):41-42
鳅科鱼类多属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我国鳅科鱼类分为3个亚科:条鳅亚科.沙鳅亚科。花鳅亚科。绝大部分鳅科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泥鳅、长薄鳅等同时是一项重要的外贸出口商品。随着目前鳅科鱼类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工繁殖技术在鳅科鱼类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隶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为小型底栖鱼类,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浅水处的草丛或砾石之间,主要以剑水蚤、摇蚊幼虫和底栖介形虫为食。高原鳅属分布于海拔5 000米以上的高原,与裂腹鱼共同组成了青藏高原区系鱼的主体,是青藏高原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原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河流湖泊中。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的观赏鱼市场兴起一股“异型狂潮”,这些异型几乎全部来自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往往价格不菲,令水族爱好者感到囊中羞涩。其实,中国水域辽阔,着实不乏各种奇形异状的“异型”品种,比如中国特有的原缨口鳅属鱼类就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品种。原缨口鳅属的鱼类为我国所特有,属鲤形目中的平鳍鳅科,目前已发现的有8个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元江、珠江、海南岛和闽浙沿海的闽江、富春江等河流,以及长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等水系。  相似文献   

16.
代应贵 《水产学报》2011,35(6):871-879
为了全面深入研究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并为开展其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通过2002年10月—2010年6月的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出都柳江共分布有鱼类4目13科56属88种(亚种)。其中,四须盘鮈、粗唇鮠和月鳢等28种鱼类为本次调查都柳江鱼类的新记录,而横纹南鳅、短鳔盘鮈、云南盘鮈、棒花鱼、长脂拟鲿和黄等6种鱼类为柳江水系鱼类新记录。多鳞盘口鲮、中间爬岩鳅和麻鳜为都柳江鱼类特有种。都柳江鱼类区系以鲤形目鲤科为主。都柳江鱼类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富于特有种和受威胁种、缺乏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等高原鱼类、无洄游鱼类和洞穴鱼类等特点。都柳江鱼类区系起源于第三纪早期,并分别来源于老第三纪鱼类、中印山区鱼类、南方热带鱼类和中国江河平原鱼类等4种区系成分,都柳江鱼类区系属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南小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于东海中部(27.00°N,124.50°E)海域采获一批臀棘鲷属(Paratrachichthys Waite 1899)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前肛臀棘鲷(Para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Jordan et Fowler 1902)。经检索该鱼为上述海域的新纪录种。其主要鉴别特征:背鳍Ⅴ~Ⅵ-13~14;臀鳍Ⅲ-9;腹鳍Ⅰ-6;胸鳍Ⅰ-Ⅱ;尾鳍不分枝鳍条10~11,分枝鳍条20;腹鳍与臀鳍间具10个棱棘状鳞;侧线鳞数54~56。体长为体高2.6~3.0倍,为头长2.7~2.9倍。头长为吻长5.6~6.5倍,为眼径2.9~3.5倍,为眼间隔3.3~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7倍。体侧扁,呈椭圆形;体被小栉鳞,头部无鳞;侧线完全,近似平直;肛门位于腹鳍间。生物学主要特性为:平均体长为74.40 mm,优势体长组为60~80 mm,占80.00%,性腺成熟度达Ⅴ级和Ⅵ级的占100%,摄食等级以1级和2级为主,合计占90.00%。体重与体长相关关系为BW=3.1936×10~(-5)BL~(3.0019)(R=0.9351)。  相似文献   

18.
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区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2007年对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在整个调查范围内设置鱼类采集点200个,共采集鱼类标本3000余号,经鉴定有1目2科5属12种,均为中亚高山复合体的裂腹鱼和高原鳅种类。其中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扁吻鱼仅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裂腹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 300~2 700 m一带,裸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 500~2 900 m一带,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2 700~3 700 m一带。高原鳅分布在裂腹鱼分布范围之内,最高可至3 700 m,土著鱼类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在大尺度、大空间的分布格局有缩小的趋势,扁吻鱼栖息地岛屿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长江刀鲚性腺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刀鲚(CoiliaectenesJor-danetSeale),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地方名凤尾鱼、河刀鱼、刀鱼、海刀鱼。体长、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刀鲚属于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季成熟的个体,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作生殖洄游,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初,其鱼群组成以3—4龄…  相似文献   

20.
鲈鲤驯化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 (T chang)],属鲤形目,鲤科,鲈鲤属,俗称花鱼,大花鱼,黄鱼,花鲈鲤,金沙鲈鲤,属系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珍稀珍贵野生鱼类,主要分布于黔、川、滇长江上游及其支流,以及广西右江、云南抚仙湖、珠江水系上游支流[1-3].在贵州分布于南、北盘江,乌江上游及红水河支流的蒙江上游[4].属高原亚冷水鱼类,最大个体达30kg以上,目前发现最大个体15 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