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芨芨草水土保持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库 《水土保持研究》2001,8(2):157-159
芨芨草是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的禾本科植物.人们对其水土保持方面的定量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通过对芨芨草草地土壤抗冲性、渗透性、土壤抗剪强度等指标的研究,来探讨芨芨草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芨芨草能明显提高土壤的抗冲性、渗透性及土壤的抗剪强度,并能增加地表的覆盖度.芨芨草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壤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强弱,将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分为4类:落阔林、灌木林为第一类,表现出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茶园、草地、松林为第二类,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较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表现出较强的抗蚀性和抗冲性,但渗透性能并不突出,土壤贮水能力也一般,水土保持功能中等,为第三类;裸露地水土保持性能很差,单独作为第四类,其渗透性、抗蚀性、抗冲性、土壤水库容都显著小于其他各样地。  相似文献   

3.
干热河谷不同引进草种水土保持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引进草种的生物量、枯落物量、土壤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渗透性能和抗蚀能力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引进草种的水土保持效果依次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威提特东非狼尾草>沙弗雷肯尼亚白三叶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持水能力和土壤改良性能最好,是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牧草,可以推广种植,其次是威提特东非狼尾草。  相似文献   

4.
生物结皮普遍存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表层,对土壤水分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生物结皮对表层土壤水力学特性和水分运动过程的影响,该研究以黄土高原风沙土和黄绵土上发育的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测定了藓结皮覆盖土壤和无结皮土壤的Boltzmann变换参数、土壤水分扩散率、入渗过程、比水容量和非饱和导水率,对比分析了有无藓结皮覆盖对表层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藓结皮覆盖抑制了表层土壤水分的扩散,藓结皮覆盖土壤的Boltzmann变换参数和水分扩散率分别比无结皮土壤降低7.9%~27.3%和99.2%~99.6%;藓结皮覆盖后表层土壤渗透性显著降低,其水分入渗参数(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非饱和导水率分别降低了17.1%~55.4%和84.8%~92.3%;藓结皮显著提升了表层土壤的持水和供水能力,藓结皮层的水分常数(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重力水含量、有效水含量和易利用水含量)比无结皮土壤高40.9%~1 233.3%,土壤水吸力在100k Pa时的比水容量比无结皮土壤高7.4%~1 540.5%;相比黄绵土,藓结皮覆盖对风沙土的渗透性影响较小,而对土壤持水和供水性的影响较大。综上,黄土高原藓结皮覆盖降低了土壤渗透性,同时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的水分有效性,这可能导致土壤表层在雨后截留较多水分,进而使土壤水分分布趋于浅层化,并改变该地区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植物水分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蓑草根系特征及蓑草经济植物埂的水土保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因素如土壤紧实度、容重、水稳性团粒、渗透性、水分状况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均影响土壤的抗蚀性。这些因素的变化受制于覆盖于其上的植被类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朱显谟先生就指出,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中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他认为土壤抗冲性的增强,主要取决于根系的缠绕和固结作用。李勇等人对植物根系与土壤的抗冲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西北地区及林木上。在我国南方对植物根系-土壤抗蚀性-水土保持的研究极少。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库区石渣土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高低是制约石渣土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丹江口库区郧县石渣土 3种不同土石比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中的土 (<2 mm)石 (>2 mm)比关系密切。土壤蒸发、持水、导水和供水能力均与土壤中的土石比的大小有关。 3种土壤的持水能力 ,以石砾含量较少、质地较粘的土壤最强 ,以石砾含量较多、质地为壤质的土壤最低。而土壤水分蒸发能力与砾石含量呈负相关 ,土壤水分扩散率则与砾石含量呈正相关。适中土石比的土壤可提高入渗性能 ,减少蒸发量 ,提高供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土壤抗冲性作为评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于揭示土壤侵蚀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归纳土壤抗冲性自提出以来的发展历程,该研究详细梳理了1962—2022年中国土壤抗冲性研究的相关成果,客观评价了各时期表征指标及测定方法的优缺,系统分析了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同时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网络图谱可视化手段分析了作者之间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关键词所体现的热点话题。结果表明:1)土壤抗冲性表征指标和测定方法多样化导致相关研究结果难以比较;2)植物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和坡度等因素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机理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验证;3)土壤抗冲性数学模型主要围绕黄土区植物根系的增强效应而建立,较少涉及其他指标因子。该研究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壤抗冲性的发展,并阻碍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今后的土壤抗冲性研究须结合现代技术重点监测坡面和流域尺度径流冲刷与土壤抗冲的相互过程,揭示土壤结构体间抵抗径流破坏和推动下移的能力。以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效应评价和预测为导向,落脚于土壤侵蚀防控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未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8.
广西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岩溶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为岩溶山区土壤水分运动的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广西平果果化典型岩溶峰丛洼地荒地、草地、灌丛、林灌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van Genuchten模型、Brooks—Corey模型和Gardner 3种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效果都很好,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且残差平方和都小于0.000 5,但van Genuchten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土壤持水能力与植被的正向演替、饱和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粉粒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容重、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和毛管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植被类型,相同吸力下,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强,中间土层的持水能力较差;不同土层深度,相同吸力下,荒地的持水能力最强,林灌的持水能力最差。[结论]同一吸力下的土壤持水能力呈现出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而不断降低的趋势;研究区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主导因素是非毛管孔隙度。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改梯及生物地埂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试验区不同土壤类型、修建年限及生物地埂类型的梯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梯田和地埂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抗冲、抗蚀性指标,研究了坡改梯和生物地埂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坡耕地相比,新修梯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冲性及抗蚀性无显著变化,甚至有所退化,可能与土壤结构破坏、原表土搬离和坡改梯初期土壤侵蚀加剧等有关,随修建时间延长,老梯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分别显著减小和增大,粒径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和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新修红壤和黄红壤梯田生物地埂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抗蚀性与裸土地埂基本无显著差异,而红壤老梯田生物埂土壤紧实度和粒径2mm水稳性大团聚体显著增加,抗冲性和抗蚀性整体上较裸土地埂显著改善,说明生物地埂的长期利用可以有效增强土壤抗冲和抗蚀能力,加强地埂稳定性,有利于梯田水土保持效应的持续性;(3)地埂长期生物利用的老梯田水土保持功能最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沂蒙山区九间棚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措施下,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均为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封禁状态下草坡>水平梯田,土壤的蓄水能力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水平梯田>封禁状态下草坡。综合来看,水土保持林下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最强,封禁状态下草坡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最弱,梯田由于人为耕作翻动土壤提高了土壤拦蓄地表径流的能力,但耕种和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能力较弱。综合比较,水土保持林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11.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功能.保水剂通过自身保水特性和土壤学作用机制,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抗蚀性,起到水土保持作用.针对保水剂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介绍保水剂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关键因素、水土保持效益以及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保水剂虽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但必须结合适宜的保水剂类型、适宜的施用方法和施用量等因素合理使用.认为对于保水剂的研究,应以基础研究为重点,并开发多功能复合保水剂,同时扩大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选取香根草、象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在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坡进行水土保持成效试验。对不同试验小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径流量与水土流失量等指标进行了近3a的观测,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与香根草和象草相比,五节芒在增加地表覆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拦蓄径流泥沙,改良微地貌,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分布广,种源多,种植成本低,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生物措施中,可以优先选用五节芒。  相似文献   

13.
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水土保持”一词的提出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公元前16~11世纪)。水和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子,而以水和土为首要立地条件的生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也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愈来愈成为水土保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水土保持的历史和当今不断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来看,应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称谓改称“水土生态保持”,这样更符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认知度,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4.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水土保持措施相互作用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土壤水是重要的生态水源和水文要素之一,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和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土壤水资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土壤水的数量及其分布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是黄土高原人类改造下垫面过程之一,这种改造会影响土壤水分的静态分布和动态过程。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率。深根系人工林草植被使土壤含水率降低,甚至造成利用性土壤干层,影响人工植被的永续发展。尽管天然植被也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但并未引起土壤水分状况的恶化,这是黄土高原植被营造及规划中值得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关于'98长江洪水灾害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长江中上游植被减少,土层减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造成暴雨径流加速汇集,加之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调蓄和宣泄洪水能力。因此,水土流失是加剧’98长江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防蚀的功能,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的措施之一,但其保持水土的作用有限。据观测,就一次降雨而言,森林最大截蓄雨量不超过30mm,随着降雨过程的延续,森林拦蓄降雨的作用基本消失。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除搞好干流水库、平原蓄洪区的建设,堤防和河道的整治外,尤其要搞好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系统初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使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笔重点研究了4个问题:1.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2.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启动问题;3.规划设计中对资源利用情况的确定;4.规划设计方案实施中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9.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