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叶氟研究进展:累积特性、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茶园土壤氟、茶树氟吸收累积特性及茶叶氟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氟含量水平及变化规律、茶树品种间氟吸收差异、pH、铝、钙和环境条件等对茶树氟吸收的的影响、主要茶类氟含量现状、释放态势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氟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茶树聚氟的特性和茶树聚氟规律的研究进展,并对现有的茶树聚氟调控措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氟含量超标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对茶树吸氟特性及控氟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茶树吸氟机制、影响茶树氟吸收的因素及控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叶控氟技术提出新的展望,以期为茶叶降氟技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树对铅的吸收与累积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浙农 117扦插苗为材料 ,采用水培法 ,进行茶树对铅的吸收与累积规律研究 ,结果表明 ,在铅处理下 ,茶树体内的铅含量分布为 :细根 >粗根 ,茎 >幼芽 >老叶 ;根部随着铅浓度的增加 ,地下部铅含量增加极显著 ,且与培养液中铅浓度成显著直线正相关 ,相关方程为 :y=771.9x- 974 .5 7,相关系数为 0 .976 6 ;当培养液中铅浓度在 0~ 2 0 0 mg/ L 变化范围时 ,地上部铅含量变化不显著 ,当培养液中铅浓度由 2 0 0升至 4 0 0 mg/ L 时 ,地上部铅含量变化极显著 ,增加量为 2 0 0 mg/ L 铅污染浓度的 2 .5倍 ;就地上部而言 ,幼芽中铅含量变化 .与水培液中铅浓度变化成极显著 ,相关系数 r为 0 .994 5 ;茶树对铅的吸收与根系环境中 p H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茶多糖对氟的吸附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加氟量条件下,多糖吸附氟的能力,并对多糖吸附氟的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多糖结构和组成可能对吸附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糖结合氟的影响较大,40℃下多糖表面空松,吸附氟的能力最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表面逐渐变得致密,结合氟的能力下降,温度高于70℃后,多糖吸附氟量又会有所增加;40℃下,随着氟添加量的增加,多糖吸附氟量增加,当添加量达到多糖量1.8倍后,多糖吸附氟量不再增加。多糖吸附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配因子RL均大于0小于1,属于有利的吸附。粗多糖脱蛋白脱色后,结构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表面变得光滑平整,F~-、Al~(3+)、Mn~(2+)和Fe~(3+)的含量都急剧下降,吸附氟的能力也下降。说明多糖吸附氟的能力与多糖的组成、结构有关,蛋白质及Mn~(2+)、Fe~(3+)、Al~(3+)在多糖结合氟中起到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茶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品种、树龄新梢铅含量的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本身对铅吸收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铅含量最高,其次为生产枝、侧枝和老叶,茶籽和幼嫩新梢的铅含量较低。新梢和叶片铅含量随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树成熟叶片和新梢铅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成熟叶片表现为4~6月最高,7月最低,而新梢表现为春梢明显高于秋梢,秋梢高于夏梢;成熟叶片与新梢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树龄的增高,新梢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铅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茶树对氟的吸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氟处理水平和处理时间下,茶树对溶液氟离子的吸收动力学特性及茶树生长对溶液氟的反应.结果表明:茶树对氟的耐受性与品种有关.低氟(<50 mg/L)能够促进茶树生物量的积累和根系的生长,但高氟(≥50 mg/L)不利于茶树的生长;1mg/L氟处理下,茎和叶中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呈线性正相关(R茎2=0.9164,R叶2=0.9706),根中氟含量变化不显著;10 mg/L氟处理下,根、茎和叶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并于32 d达到最大值.低氟下(0.1~10 mg/L),茶树根系吸收溶液氟符合Michalis-Menten动力学模型,说明茶树根系吸收氟可能存在一个主动的过程;高氟下(50~100 mg/L),表现出被动吸收的过程,根系和茎氟含量迅速上升,叶在50 mg/L氟处理下达到饱和状态.茶树根系氟吸收短动力学曲线具有二型性,即开始是快速的吸收随后是缓慢的饱和吸收,这可能与根细胞壁吸附氟离子和氟离子跨根细胞膜运输有关.茶树氟的吸收速率与转运速率均与氟处理浓度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茶树对铝的吸收、积累特性及饮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典型的富铝植物,茶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而铝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饮茶是否会导致人体铝中毒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茶树对铝的吸收和积累特性,分析了茶汤中铝的溶出量、溶出形态及生物可给性,阐明了科学饮茶是健康安全的,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茶叶降铝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镉胁迫对茶树生理及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名山白毫品种茶苗为材料,通过土壤盆栽实验,研究了高浓度镉胁迫对茶树生长、生理及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0~120mg/kg镉,茶树未表现出明显受害症状。但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生长量、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均受到明显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逐渐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RC)大幅上升。茶树各器官镉含量(y)与镉胁迫浓度(x1)、土壤有效态镉含量(x2)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各器官镉积累量高低顺序为:细根>粗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土壤中有效态镉向茶树迁移是各器官所积累镉的主要来源,镉在茶树体内大部分被细根、粗根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0.
紫鹃茶树是一种特殊的红紫芽茶树品种,单株新梢长有约2~4片红紫色叶片,花青素含量为普通红芽茶的3倍,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了探索该茶树品种鲜叶的染色特性,本试验以紫娟的鲜叶为原料,对不同冷冻时间、染液温度、固液比、煮染时间以及不同材质布料煤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紫娟鲜叶在冷冻15 d、固液比1:3、染液温度90...  相似文献   

11.
茶叶氟研究现状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茶中的主要成分如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咖啡碱等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近年来,茶叶中的氟含量问题却成了困扰着人类健康和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我国茶树氟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环境条件对茶树氟含量的影响、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以及茶叶降氟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低氟茶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茶树是一种超累积氟的植物,其体内的氟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却不表现氟中毒症状。氟不是茶树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在高氟胁迫下,氟可通过破坏茶树的细胞结构、抑制酶活性等影响其正常生长。通过阐述茶树吸收、富集氟及其累积/解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研究茶树氟累积和降氟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毛茶氟含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阳是黑茶的主要产地之一。通过对益阳黑茶原料主产区的黑毛茶样品分析,表明黑毛茶氟含量与原料嫩度呈负相关,适当提高原料嫩度和进行合理拼配是解决黑茶氟含量偏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氟的安全性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楠  张凌云 《茶叶》2009,35(1):3-6
茶叶中氟含量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色谱法,其中根据前处理的不同又有所细分。前处理对于氟含量测定结果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应用于测定方法的前处理上,学者对现有方法也进行了多种的改良。氟元素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科学饮茶有利于控制氟日摄入量。  相似文献   

15.
茶树农杆菌转化系统和基因枪转化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用农杆菌浸染前,将茶树外植体预培养在含有PVP(polyvinylpyrrolidone,16g/L)的预培养基上2-3d可提高转化频率。优化后的茶树基因枪转化体系,即制弹程序:60 mg/1ml钨粉悬浮液10 l中加入1.6 l质粒DNA(1 g/l),再分别加入0.1 mol/L的亚精胺4 l,2.5 mol/L 的CaCl2 15 l,最后定容至48 l;每次轰击上样量为8-10 l。基因枪转化后抗性筛选2个月,抗性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0%~12.1%。  相似文献   

16.
肯尼亚与中国茶业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月荣 《茶叶》2004,30(4):197-202
本文从植物遗传改良等因素比较了肯尼亚与中国的茶产业。中国茶区辽阔,生态条件多样化,各地分别适宜种植不同类型的茶树品种;而肯尼亚则受到较大制约。中国茶区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肯尼亚茶区则限于气温凉爽、雨量充沛而且降雨量分布均匀的高海拔地区。茶原产于中国,而且有数千年的茶树栽培历史。肯尼亚和中国两国的历史和气候条件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亦有差异,种茶“传统”和生态条件使肯尼亚开发利用的茶树品种具有保守性,其茶树历史起源与印度类似。随着肯尼亚茶树品种的演变及挑战性的显现,有必要对其经验和教训进行回顾。本文同时概述了两国在茶产业管理结构、挑战性和茶树遗传改良的机遇,对两国在茶业技术及生物科学进步等有关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研讨。  相似文献   

17.
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我国主要砖茶产区湖南省和湖北省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与解吸特性。茶园土壤氟的吸附可由Freundlich方程描述 ,Langmuir方程只在低浓度 (初始氟浓度 0 5 - 2 0mmol/L)时适用 ,且拟合程度不如Freundlich方程 ,Temkin方程不能描述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特征。氟的解吸率随加入氟浓度而变化 ,在高浓度下吸附的氟更易被解吸。解吸率与Freundlich吸附方程的k值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与Langmuir方程参数的相关系数因加入氟浓度而变化 ,低浓度时 ,氟的解吸率与结合  相似文献   

18.
茶树优质资源花粉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 4份优质茶树资源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 )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花粉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4份资源与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大小、形状、平均轴径及P/E值均无显著差异。对蓝标 1、汝城白毛茶及其扦插后代花粉外壁纹饰的三维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凹穴数量、密度、两凹穴间的最小距离或凹穴最小面积均较相似 ;对日铸茶、云桂大叶及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外壁纹饰平面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长脊长度、粗脊粗度、大穴及小穴长径均基本接近。花粉外壁超微结构所显示的覆盖层、柱状层、基层和外壁内层的形状或厚度 ,4份优质资源与其扦插后代均无明显变化。因此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的无性后代 ,其花粉遗传性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茶树优质资源的同工酶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研究了蓝标 1号、日铸茶、举岩茶、汝城早芽、云桂大叶等 5份优质资源及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 :举岩茶和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同工酶缺少了在其它四对材料中均出现的Rf =0 42的谱带。而汝城早芽和其扦插后代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Rf =0 39的谱带明显强于其它组的材料。而每一份优质资源和它们的扦插后代间在三种同工酶谱带类型和谱带的强弱上均未发现不一致的现象 ,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证明了扦插繁殖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