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的废弃采石场治理工作主要以边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工作的重点。而废弃采石场边坡又以植被的选择和相应的恢复技术为核心,在一定方面忽视了生态治理工程的景观设计工作。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在对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设计相应的生态整治方案以及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保定市西部采石场为例,对采石场废弃地的现状、问题及生态恢复的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西部采石场废弃地主要包括渣场、坑口迹地、岩壁、边坡形式,存在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占用(破坏)土地等问题;基于当地环境及恢复成本,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具有经济效益(部分)的植被,采用穴植、筑巢、植生槽、植生袋、植被毯复绿等措施,以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该研究对于保定市西部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遥感与地面调查的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监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空间遥感技术与地面植被、土壤调查分析等手段综合监测评估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状态,可为进一步实施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废弃采石场土壤采样点恢复指数(Ir)与土壤样方pH、有机质有较好的相关性;废弃采石场恢复综合指数(Irq)与遥感模型反演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植被—土壤调查分析与空间遥感监测技术能够相互验证对采石场恢复状态的评估。同时提出利用遥感波段比值快速监测评估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宜昌市夷陵区位于三峡坝(库)区,经济社会条件优越,经济建设发展迅速,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的建材石料,而由于长期采石使大量的废弃采石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本文以分乡镇为例,在分析采石场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几种植被恢复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位于三峡坝(库)区,经济社会条件优越,各项经济建设发展迅速,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的建材石料。夷陵区分乡镇是建材石料的主要供给地,目前众多的废弃采石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本文以分乡镇为例,在分析采石场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几种植被恢复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为同仁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废弃采石场景观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废弃采石场背景下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借助实践案例,对园区产业结构与功能设置、采石场生态修复与重建利用、园区项目规划特色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藤本植物在浙江采石场石壁生态复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遗留有大量的废弃采石场,采石场石壁的生态复绿是整个采石场生态恢复中的重点和难点,选用合适的藤本植物,并辅之以合理的配置、养护方式和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的现状以及近几年的工作进展;介绍了目前采石场采用的台阶、槽板、燕巢及喷播覆盖等岩壁复绿技术及应用的植物种类,同时提出了现阶段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湖南衡阳采石场的特点及复绿方法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采石场的调查。阐述了采石场高、陡、缺土、缺水、生境恶劣等特点。提出了采石场复绿点、线、面种植复绿的三大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所对应的坡面地质条件作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复绿的各种配套措施,包括给排水、植物配置、种植土配置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和ArcGIS技术结合成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新手段,而准确划分立地类型是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的关键基础步骤。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Arc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对冀北山区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以草帽山废弃采石场为试验区,采用数量化理论Ⅰ与ArcGIS空间分析,对废弃采石场的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再得到立地类型分布图,并与实地立地因子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将冀北草帽山采石场废弃地划分为9种立地类型,同时根据立地分级结果将试验区立地定量评价为4个等级;与实地立地类型调查结果对比发现,本研究划分结果精度高达96%。结论无人机遥感影像与ArcGIS技术的结合应用不仅能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立地类型的高精度划分,还能够为采石场废弃地以期合理规划造林绿化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陈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51-1252
借助模糊数学,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肖家山废弃采石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肖家山废弃采石场的7个立地类型可聚为4类,人工加速采石场植被恢复时可考虑按照此聚类结果对各个类型分别设计工程改造措施和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露天采石场水土流失的影响,总结了水土保持布设的原则,提出了水土保持设计的措施,以期对露天采石场的水土进行保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金属矿山开采项目日益增多,随之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山采石加工过程中,大面积山体、土质边坡裸露,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景观,而且在降雨作用下,水土流失极其明显,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人与自然难以协调发展,急需进行生态恢复。采用水土保持综合技术对采石场的采坑、排土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及运输道路进行综合治理,从而遏制采石场及周边区域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修复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采石场下游大量土地,保障采石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淄博高新区玉皇山生态恢复工程为例,针对城市周边石灰岩废弃采石场,提出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规划措施:包括采石废弃地矿坑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措施、植被重建规划、地形处理方案、水系整治措施等内容;还从行政管理和开发运营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我国采石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工程寻求经验,探索具有现实意义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但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废弃矿山,恶化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了百姓生活。废弃矿山的治理是我国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广德县联丰废弃采石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边坡加固、场地回填及覆土、覆土施工、绿化植物种植、设置坡脚挡土墙等修复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8年至今的水文地质资料收集、水质长期监测以及泉点饮用水的取样,探明了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浅层地下水赋存情况。同时对花江示范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分析,使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的方法对区域内主要的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花江示范区内的采石场与化肥施用是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原因,对水利设施进行改良对于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寻乌县菖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寻乌具葛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向.结果显示,寻乌县葛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待复垦土地面积为2.50 hm2,均适宜被开发为林业用地,适宜性均为2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9.
废弃采石场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通过采取无害化处理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与掌握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规律.于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衡阳市肖家山废弃采石场及其周边荒山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生活型结构反映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当干旱;群落的共有种趋势与立地类型的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