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与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深入识别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规律及有效管理区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40年来,贵州省草地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期(1980-2000年)、衰退期(2000-2015年)、恢复期(2015-2020年)3个阶段,草地面积总体上减少了176.88 km2。发生变化区域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以草地和林地、耕地之间的转移为主,草地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西部与南部高,东部与北部低”的特征;2)草地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区县尺度的草地斑块更破碎和分散,但形状更规则;3)草地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减弱,局部自相关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与南部地区;4)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拔是主导因子,解释力最高,为42.9%。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可增强对草...  相似文献   

2.
余露  宜娟 《草业科学》2012,29(12):1920-1925
以宁夏盐池县草原家庭承包为例,从产权视角对草原“公地的悲剧”理论进行了剖析。草地资源的公共使用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唯一原因,“公地的悲剧”理论并不普遍适用于草原治理。草原去公共化亦不是草原可持续利用的良丹妙药。草地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应脱离其所处区域的区位条件和文化传统,而应加强推动草原使用家庭化、合作化、社区化等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藏北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北地区那曲县日囤布山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不同海拔高度(4 523~4 673 m)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总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即在中等海拔梯度(4 623 m)水平草地植被生长最好;不同海拔梯度间植物物种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E.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单峰”分布格局,中海拔梯度处物种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MODIS数据和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对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生长季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方法,分别从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空间稳定性和未来变化趋势4个方面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时间特征上,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增长区域占64.1%,负增长区域占35.9%,NPP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1.31×1011 g C·m-2·yr-1;6-8月为流域内草地的主要生长期,NPP总量占生长季总量的47.3%。2)空间特征上,2006-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分布呈现明显空间分异特征,总体分布特征为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草地NPP多年平均值为13.62 g C·m-2·yr-1。在垂直变化(海拔)上,呈现出随海拔升高NPP呈“降低-升高-降低”的特点;在水平变化上(经、纬度),草地NPP变化没有明显特征。3)空间稳定性上,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变异系数介于0.19~3.17。草地NPP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草地NPP变异系数大部分地区均属于低值区,其中变异系数在0.5以下的占总面积的94.6%。高波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四源一干”和车尔臣诸小河流域。4)未来变化趋势上,塔里木河流域草地NPP Hurst指数介于0.10~0.97,均值为0.57。未来变化趋势呈持续性特征面积占71.6%,反持续性特征面积占28.4%,除开孔河流域北部及车尔臣诸小河西南大部呈反持续性特征,其余草地均呈现出持续性特征,预示着流域草地NPP未来处于持续增加趋势。草地NPP时空分布特征显示,塔里木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好转,局部恶化。  相似文献   

5.
超载放牧已成为当前中国草地退化的主要诱发因素,牧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是产生超载放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牧户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草原超载主体的异质性,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以中小规模牧户为主的单户、小联户和大联户在草地超载率和超载程度上都是草原超载的主体。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和应对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可知风险,中小规模牧户的实际最小牲畜数量高于理论最小牲畜数量,因此,单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明显高于联户,而以大规模牧户为主的中联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最低。以草畜平衡补偿标准为代表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由于没有考虑不同规模牧户的差异性,现行的补偿标准只与牧户草地承包面积挂钩,因而忽略了超载牧户的异质性问题,致使中小规模牧户获得的补偿额度无法弥补牧户因补减畜造成的机会损失,产生减畜与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这种补偿不仅不会促进中小规模牧户增收,反而会增大与大规模牧户的收入差距,难以调动广大中、小牧户的减畜积极性,进引发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低效率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政策制定者应考虑牧户的超载差异性来制定具有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实现牧户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玛曲草地联户经营SWOT分析及其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建军  杜国祯  韦惠兰  王宏 《草业科学》2009,26(10):146-149
探究合理的草地经营模式是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利用SWOT分析工具,对玛曲草地普遍存在的“单户承包,联户经营”模式进行了全面评价,以期为草地资源利用的舆论倡导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地联户经营既可避免集体产权制度下草地资源无人监管的弊端,又能对单一牧户的草地不合理利用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具有生态高效、牧业生产和草畜平衡监督成本低下及社会资源丰富等诸多优点,应成为未来玛曲草地经营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监测的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其人文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韦惠兰  祁应军 《草业科学》2016,33(12):2576-2586
玛曲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对不同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为解决草地面临的退化问题,实现玛曲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的MODIS-EVI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统计数据反演了玛曲草地退化的时空格局,发现10年间玛曲草地退化主要从西北部高海拔地区逐渐转向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人文因素对草地退化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比较大,距离牧民居住点1~3km内植被的年际变化率比较高,而且自从2008年玛曲实施了"牧民定居工程"后,居住点附近的草地退化更加严重了;2)草地资源利用强度是草地退化的直接诱发原因,不同地区的草原超载水平和牲畜密度与草地植被的年际变化率呈明显的负相关;3)从博弈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流行的联户经营模式下单个牧户的超载动机,发现通过实施一定的生态补偿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转变牧户自身的博弈策略,最终达到一种以"不增加放牧量"为最优策略的新型"纳什均衡";4)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栏以及鼠患等都对玛曲草地植被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能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海三江源地区的6个样地/海拔梯度共78个样方的高寒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了解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旨在以空间替代时间的实验系统来揭示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统计分析发现,6个高寒草甸样地共有植物21科、51属、74种,且在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高寒草甸以藏嵩草、高山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植物占优势,低海拔地区高寒草甸则以针茅、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等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群。方差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降低,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分布格局,而均匀度指数逐渐升高。DCA分析发现,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从高寒草甸向高寒草原化草甸的逐渐过渡的特征,海拔梯度明显的影响了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此外,CCA结果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含量与全钾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我们推测气候变化极有可能影响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草地的15个旗县791户牧户为调查样本,以可持续生计资本为视角,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结束后,牧民草场是否超载?超载牧户的特征是什么?超载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结束后牧户草场超载率平均值为44.70%;牧户草场超载率与草场经营规模呈负向相关关系,其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牧户 > 中牧户 > 大牧户;牧户草场超载率与畜牧业生产依赖程度呈负向相关关系,其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纯牧户 > 兼牧户 > 非牧户;草场经营面积、冬季牲畜和固定资产数量成为影响牧户草场超载行为的关键生计指标,牧户草场经营面积对其呈显著负向影响,冬季家畜和固定资产数量对其呈显著正向影响。综上,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结束后牧户草场超载现象依然存在,超载率与草场资源占有率呈负向关系,与其对草原的依赖程度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玛曲草地植被退化的时空分布及其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玛曲草地遥感数据和牧民草场数据,定量分析了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以及与不同人文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玛曲草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是草地质量退化,从2008年开始,植被退化的空间分布主要由北部的高海拔地区逐渐向东南部的低海拔地区转移;(2)玛曲草地退化与联户比例、养羊比容和家庭草场面积呈负相关,而与人口密度和牲畜密度呈正相关;(3)随着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的增加,草场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的比例呈倒"U"型分布;随着牧户放牧强度的减弱,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的比例(除豆科外)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随着联户规模的扩大,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的比例呈倒"U"型的分布;随着联户规模的增加,草场鼠洞数量呈"U"型分布,但随着牧户放牧强度的减弱,草场鼠洞数量逐渐减少;尽管联户经营可以缓解草场退化,但也存在使单个牧民采取超载放牧的动机,政府通过实施一定的生态补偿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转变牧户自身的博弈策略,最终达到一种最优策略的新型"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1.
何欣  牛建明  郭晓川  张庆 《草业学报》2013,22(4):257-26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依据牧户调查样本数据及统计资料,研究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因牲畜规模不同,家庭牧场在融资、草场流转、超载经营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分大户组和小户组对家庭牧场面板数据(Panel Data)生产函数模型回归,发现规模报酬和要素弹性存在分组差异。可见,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的内在机制是以牲畜特殊资产性质为基础的家庭牧场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行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差异,外部驱动条件则是市场化经营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现行草原制度管理政策与家庭牧场差异性行为存在矛盾,建议设立草场流转补贴,以改善当前草场流转不畅的局面;考虑家庭牧场超载差异,减轻违规超载处罚力度,重视合法超载限额管理;加强牧业技能培训和非牧就业培训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青海省草地植被干旱特征及驱动因子,以青海省草地植被覆盖区域为对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和作物需水量等方法构建干旱评估模型,评估青海省草地植被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趋势,并探讨形成干旱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区、祁连山区大部草地植被基本维持轻旱和无旱,严重干旱区域集中在青南牧区的低覆盖度草地,干旱空间总体分布基本表现为低覆盖度>中覆盖度>高覆盖度;草地植被在整个生长季的干旱灾害类型以轻旱为主,中旱次之,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较低,极端干旱强度呈增加态势;降水和蒸散在整个干旱发生过程中驱动作用最大,且均为负向影响,随着干旱等级加重,蒸散逐渐代替降水成为影响干旱的最重要驱动因子。风速整体上对干旱的影响表现为正向,气温、日照时数和水汽压对干旱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find out the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grassland in Qinghai Province. The grassland coverage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sampling si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trend of grassland drought in Qinghai Province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water balance and crop water requirement and the key driving factors of drought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the grassland in the eastern agricultural area,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Qinghai Lake and the Qilian mountain area maintained light drought and no drought. The serious drought area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Qinghai Pastoral Area and some low coverage grassland ar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was low coverage grassland > medium coverage grassland > high coverage grassland; the drought disaster type of grassland in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was mainly light drought, followed by medium drought, the frequency of severe drought and special drought was low, and the intensity of extreme drought was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played the largest driving role in the whole drought process, and they were all negative.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rought grade, evapotranspiration gradually replaced precipita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 On the whole, wind spee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drought, while temperature, sunshine hours, and water vapor pressure have little effect on drought. © 2019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下农牧复合经营情况。[方法]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X村农牧复合经营户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和入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其基本特征、享受政策性补贴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使用利益最大化分析法分析农牧复合经营家庭收支情况;应用归纳推理分析法总结研究结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 农牧户的家畜舍饲圈养时间较长,一般为4.5个月,成为农牧复合经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虽然养殖规模大的农牧户租用他人草场和饲料生产基地,但大、中规模户的放牧密度明显高于该地区放牧密度标准,出现过度放牧的现象;中、小规模户的禁牧补贴基本弥补了禁牧期间增长的饲草料费用,但大规模户的禁牧补贴不足以弥补禁牧期间增长的饲草料费用,从而出现禁牧期间放牧的现象;大、中规模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而小规模户以政策性补贴为主的转移性收入接近家庭经营性收入,说明是以草原生态换来的规模经济效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修订放牧标准、借鉴“蹄腿理论”经验、推行“三变改革”制度、改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发放方式等对策建议。[结论] 明晰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下农牧复合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农牧复合经营户增收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精准、有效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草原牧区的发展对于我国畜牧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牧民增收,我国政府于2011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在此政策背景下,基于16篇实证研究的3099个样本,运用Meta分析和累积Meta分析方法,探讨了政策实施以来影响牧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6.
潜在植被NPP空间分布格局是植被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是NPP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反映,通过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地表碳循环发生的环境背景。本研究利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对黑河上游潜在植被进行模拟,通过植被反演计算潜在植被NPP总量以及累积量,探讨了潜在植被NPP与水热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河上游潜在植被类型共有8个类,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潜在植被NPP积累量分布特征为河流流经的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在山区中,随着海拔的上升,NPP积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潜在植被的NPP积累量由黑河上游水热分布条件决定的。NPP积累量与≥0℃年积温在寒冷和寒温级内呈正相关,在微温级内呈负相关;与湿润度在干旱、微干、微润和湿润4个等级内呈正相关,在潮湿级内呈负相关。这种分布格局反映了潜在植被对生境和气候变化的多元适应性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藏北羌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682户牧民,比较了其家庭规模、劳动力、抚养比、草场面积、放牧强度、家庭收入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评价了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羌塘地区牧民家庭规模大(5.3人·户-1)、抚养比高(0.62)、劳动力充足(3人·户-1)但受教育年限短(2.3年),高度依赖政策性收入;高寒草甸区牧民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及受教育年限、抚养比和放牧强度等指标显著高于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荒漠草原区牧民家庭草场面积和政策性收入较高(P<0.05);家庭规模、文盲率和抚养比是影响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因子,人口特征对高寒草甸牧民收入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分区精准施策以提高牧民生计。  相似文献   

18.
N、P循环控制着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发育及群落结构和功能。为揭示宁夏草原植物N、P化学计量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测定111个样地中的优势种植物409个样本叶片N、P含量,分析N、P化学计量特征、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草原植物N、P含量的算数平均值分别为22.47和1.83 mg·g-1,N/P为14.24,宁夏天然草地生长同时受N、P的限制;宁夏天然草地植物叶片N含量和N/P随纬度、年均温升高而增大,随海拔、年均降水量降低而增大,而叶片P含量随年均降水量升高而升高,N、P含量随经度升高而增大;空间分布和水热条件能够解释N、P含量及N/P方差的70.83%,这表明水热是宁夏天然草地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宁夏草原的管理和生产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九寨沟马脑壳金矿矿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寨沟马脑壳金矿矿山南坡(海拔2 900~3 500 m)采矿、排渣(包含翻新土)边坡(简称挖、排坡)和对应同生境原生草地的土壤养分对比研究,揭示矿区土壤主要养分氮、磷、钾和土壤有机碳 (简称SOC)空间分布格局,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挖、排坡土壤养分(包括SOC和pH值)水平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小,土壤有效养分整体含量较低,有效氮、钾含量远小于对应原生草地。原生草地土壤养分随海拔、土壤层次(即深度)变化及坡脊坡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 各层次土壤有效氮、磷、钾随海拔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坡脊小于坡谷;土壤SOC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然后升高再降低,变化起伏;2) 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均与SOC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3) 海拔、土壤深度及坡脊坡谷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效氮、磷、钾及SOC含量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另外,干扰对原生草地土壤养分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