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述评了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动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动及草场退化等的影响,指出了合理利用高寒草场的优化放牧策略,只有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科学施加放牧干扰,才能保证高寒草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述评了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动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动及草场退化等的影响,指出了合理利用高寒草场的优化放牧策略,只有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科学施加放牧干扰,才能保证高寒草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草场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可引起地上生物量下降,禾草比例降低,莎草、杂类草比例升高,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降低;反之,适度或轻度放牧,可使地上生物量增加,禾本科牧草比例升高,莎草、杂类草比例下降,牧草干物质消化率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4.
高寒草甸草场杂草防除及其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另q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kg/hm^2、19.41kg/hm^2和36.55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牧户对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利用强度的差异问题,从而正确认识草场流转真实效应,推动草场流转走向规范化和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方法】基于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6个苏木(镇)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草场地块使用权属性对牧户放牧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一步分析不同契约安排对牧户在转入草场放牧强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牧户在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上的放牧强度有所差异。转入草场后,牧户会降低自有草场的放牧强度,倾向于在转入草场上放养更多的牲畜;不同契约安排对转入草场放牧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别。签订书面契约和流转来源于亲戚熟人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牧户的放牧强度,而约定流转年限对牧户放牧强度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在后续草场流转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转入草场使用程度监管、增强流转合同的约束力及对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群落特征及草场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草场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总盖度、密度及生物量,随封育时间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变化,且以封育6年达到最高;围栏封育有利于伊犁绢蒿、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的生长与恢复,生物量较对照区分别提高了158.63%~221.44%,100%,且封育9年时伊犁绢蒿重要值恢复到首位;封育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对照区均有增加,且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再增趋势;通过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认为,封育9年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尚未恢复到原始顶级状态;以草地的生产力与经济效益来考虑,初步推测封育5年为该区域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最佳围栏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户放牧模式的概念、理论根源以及基于该模式对退化草原治理的实施效果,并针对当前草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草原管理政策的可行性建议。结果表明:面对草原退化,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草原管理政策,草原退化的趋势并没有被完全抑制。联户放牧模式的出现, 为遏制草原退化提供了一条创新途径,为实现草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视角。作为牧区地方治理的新模式,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草原管理政策的缺陷,但仍缺乏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政府的支持。 因此,在未来草地管理制度设计中应注重考虑 4 个方面:(1)牧区本土知识的应用;(2)新型职业牧民的培育;(3)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容设计;(4)围栏拆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格力电器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其规模的因素众多,从内外部影响角度看,存在四个解释变量,依次是GDP、净利润、高管薪酬、营业总收入.根据这些数据建立理论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玉树市巴塘乡铁力角村冬春草地上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地上及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草地植被由16科33属42种植物组成;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优势种由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向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过渡;草地总盖度、总生物量及优良牧草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重度退化草地经人工建植后土壤理化性质和草地初级生产力状况.以甘南州碌曲县典型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70%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30%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混播的方式,结合整地和施肥2种措施,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草地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探寻适宜的人工建植方式.结果表...  相似文献   

13.
培育措施对高寒草甸草原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群落特征和根系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研究了高寒草甸草原对封育(E)、封育+灌溉(EI)、封育+灌溉+施肥(EIF)、封育+灌溉+施肥+补播(EIFR)和全年连续放牧(CG)的响应,以期为该区草地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与CG和E相比,各培育措施均增加了各功能群植物的高度和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提高了禾本科植物在草群中的比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等优质牧草的重要值显著增加,杂类草植物的重要值降低,其中以EIFR效果最为显著;各培育措施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其中EIF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培育措施不同程度降低了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说明合理选择和组合应用不同培育措施是提升退化高寒草甸草原生产力和有效恢复草地生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巧玲  花立民  王贵珍  刘丽 《草地学报》2015,23(5):1068-1072
冬春草地由于放牧时间长和返青期采食等原因,是高寒牧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在高寒草甸选择4个放牧小区,依次延迟10天开展春季延迟放牧试验,并监测每个延迟区草地的产草量、盖度和牧草繁殖情况等,结果表明:在延迟放牧试验开始时,各试验小区之间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以及主要植物种的重要值无显著性差异,在6,7和8月份时,各小区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随着放牧时间的延迟而依次增加,8月份时,第4区达到最高分别为12.83 cm,100%和348.98 g·m-2;延迟放牧最晚的第4区的开花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小区,但结实数以及开花结实总数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验小区早熟禾(Poa sp.)以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赖草(Leymus secalin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重要值有所下降,1,2和3区的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而4区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证明延迟放牧对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草地植被盖度和增加牧草繁殖机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2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丛-地境界面中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土壤微生物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层面上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不同。气候变化的各个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且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2浓度、气温及氮沉降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评述了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施肥是众多草地恢复措施中提高草地肥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探讨高寒退化草地适宜的氮(N)添加量,以高寒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氮水平N1(10 kg· hm-2),N2(20 kg·hm-2),N3(30 kg·hm-2),N4(40 kg·hm-2),分析添加氮素对高寒退化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及牧草品质的影...  相似文献   

18.
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例,通过对天然草地退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剖析了天然草地退化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草原类型区提出了退化草地分区治理对策,最后提出几条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照国内外有关草原荒漠化的研究,说明了在我国开垦草原导致草原荒漠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1)开垦草原→植被减少和表土露出→土壤风蚀、水蚀→土壤沙化、盐碱化;(2)用地下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  相似文献   

20.
郭章栋  冀昊  李敏 《草地学报》2022,30(2):278-287
本文利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74份牧民调查数据,从人力、社会、经济、金融和自然资本5个维度刻画牧民的家庭资源禀赋,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资源禀赋对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草原补奖政策对家庭资源禀赋影响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1.83%的牧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