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荸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荸荠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闽南发生严重。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1994-1996年在福建省龙海市荸荠产区采集枯萎病标样258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试验表明,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序列、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引起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真菌菌株,提取了各菌株的DNA;PCR扩增了8个菌株的ITS序列,并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8个菌株的ITS序列,进行了序列的多重比较分析,建立了各个菌株的分子进化树.通过形态观察、ITS序列的分析及病原接种致病实验,确认1、7、8号菌株为尖孢镰刀菌,能引起香蕉发生枯萎病症状,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病原菌生物量及产孢量等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率、病原菌生物量及产孢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浓度为1 000 mg·mL...  相似文献   

4.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土传性病害,主要侵害黄瓜茎基维管束,病原是一类尖镰孢的真菌,试验采用不同药剂进行病害防治,均取得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根据病害四角原理,即人、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四方面的关系,阐述由尖镰孢古巴专化型引致香蕉枯萎病流行与防控工程。  相似文献   

6.
黄瓜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三明地区黄瓜的2种重要病害。经鉴定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接种试验证实尖镰孢和南方根结线虫在黄瓜上能复合侵染,引起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枯萎病菌和根结线虫对黄瓜复合侵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三明地区黄瓜的2种重要病害,经鉴定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Fusarium axysporum),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有南6方根结线虫(Meloiddogyne indcoginta)、爪哇根结线虫(M.jau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接种试验证实尖镰孢和南方根结线虫在黄瓜上能复合侵染,引起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是尖孢镰刀菌。用经典Trizol法提取RNA的质量不能满足研究尖孢镰刀菌RNA的需要,而改良Trizol法提取的RNA杂质少,质量高,浓度也有所提高,完整性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改良Trizol法可以满足研究尖孢镰刀菌RNA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河套地区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病害中最严重的一种,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死藤,由尖镰孢转化型真菌引起,病原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西瓜重茬地、砂土地、酸性土,排水不良地、施用未腐熟肥料、氮肥过多等情况发病均较重。西瓜枯萎病已成为危害河套地区西瓜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姜瘟病病原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同一个姜瘟病田的不同区域分离获得26个菌株,观察其细胞学性状,测定其生物型,从灌根法、注射法、剪叶法中筛选姜瘟病病原菌适宜的接种方法。[结果]分离获得的26个菌株的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及生理生化特性和对照菌株L2、G2表现完全一致,确定其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即姜瘟病病原菌,其中7株为Ⅱ型,占总菌株数的27%,19株为Ⅲ型,占总菌株数的73%。在田间进行姜瘟病病原菌接种时,建议使用茎基部注射法。[结论]从1块有代表性的病田的不同病株上分离25个以上的菌株的致病力的测定结果是该地区姜瘟病病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系统监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世界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对该病病原传播、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与发病原因以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茄子黄萎病在田间症状、病原菌"种"和致病类型分化、病菌致机理、抗病性机制、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对茄子黄萎病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广西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6年对广西主要产蕉区的24个市(县)的67个点进行了镰刀菌枯萎病调查,调查的品种有香蕉、红蕉、西贡蕉、牛角蕉以及野生蕉.调查结果发现,镰刀菌枯萎病对西贡蕉为害较为严重,病株率为4.5%~73.5%,而在香蕉和野生蕉资源材料上未发现枯萎病株;经病原菌致病性接种测定和PCR鉴定,确定广西主要蕉区发生的西贡蕉枯萎病是由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1号生理小种引起,在广西至今没有发现该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多种病害的影响,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连作出苗率低、死亡率高,其中土传病害根腐病较严重,防治难度大.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是引起款冬花种茎腐烂的主要病原.为了防治该病害,在款冬花连作的种植模式下,采用8种杀菌剂,分别以高、中、低不同剂量浸泡款冬花种茎,通过...  相似文献   

16.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松树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病害。潜伏侵染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地广泛存在,目前因为其发生发展机制不明确,给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潜伏侵染的无症状携带者识别难度大,导致疫木清除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最终会吸引媒介昆虫取食和产卵,作为侵染源引起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因此,建议对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快速识别等加强研究,推动更为有效的防控技术产出。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对广泛收集到的农艺性状较好的20份广藿香种质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利用稀释分离法对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病害症状,致病性测定,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将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采用伤根接种法、蘸根接种法、拌土接种法和3×106 cfu/mL、3×107 cfu/mL、3×108 cfu/mL 3种不同菌量人工接种室内培养的广藿香苗。结果表明,以菌量为3×107 cfu/mL和蘸根接种法作为抗性鉴定方法为宜。利用该方法鉴定20份广藿香种质的抗病性,发现不同种质感染青枯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无高抗种质,但有1份中抗种质(17号),其余有6份中感种质(占30%),13份高感种质(占65%)。另外,17号种质的农艺性状和挥发油含量较高,有望在育种上得到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海莲  李龙江  刘会清  张爱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78+10781-10778,1078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蒜素处理对款冬花的保苗效果。[方法]采用低(3000倍)、中(2000倍)、高(1000倍)乙蒜素处理本地款冬花种茎;用高浓度乙蒜素处理异地种茎;并比较不同灌根和喷雾处理对保苗效果的影响。[结果]播种前用低浓度乙蒜素处理本地种茎效果较好,起到一定的保苗效果;异地调种具有一定的保苗效果;生长发病初期用中浓度乙蒜素灌根效果较好,且叶面喷雾和灌根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乙蒜素处理对款冬花具有一定的保苗效果,生产中建议使用叶面喷雾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ge.)上发现了1种枯枝病,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PDA菌丝体对健康的山楂叶悬钩子进行柯赫氏证病法验证,20 d后烧伤处理接种病原菌的山楂叶悬钩子枝条上出现典型症状;结合形态学鉴定以及rDNA-ITS、26S rDNA D1/D2、EF-1a序列的比对分析,确认引起山楂叶悬钩子枯枝病的病原菌为火炬树暗葡腔菌(Phaeobotryon rhois),该病害为山楂叶悬钩子的国内新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